近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发布,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的决策部署,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本文将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全视角详细解读该项政策,并结合供水行业的实际情况,剖析行业生态、展望未来格局。
要览速读
1.近期出台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引导中小企业以“从易到难、由点及面、长期迭代、多方协同”的方式实现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服务商和主管部门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环境;强化行业内大型企业作为数字技术服务商的角色,服务内容从共性需求向个性需求过渡;结合一系列数字化转型政策,支持在全行业层面,实现“大企业建平台,小企业用平台”的数字化转型生态。
2.供水行业尚未形成政策倡导的数字化转型生态,大水司难以扮演数字技术服务商的角色,究其原因,部分大中小水司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不够深入,导致“大水司建平台,小水司用平台”动力不足,同时,大水司数字技术服务能力不足以向外输出。
3. “大水司建平台,中小水司用平台”总体符合供水行业数字化转型逻辑,当前供水行业数字化转型生态是多元化的,可能会在未来形成类似“S2B2C”的行业生态模式。
早在2020年4月,工信部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就曾第一次提出企业数字化行动方案。2020年9月份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央企国企和地方国有企业等国资背景的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方向,作为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的延续。那么这次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有哪些重点?对于供水行业来说又透露了哪些指引?
中小企业“指南”?
WHO(对象/受众)
面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方和地方各级主管部门。
在现行划型标准(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文件)中,供水归属于工业之下。即满足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称为中小微型企业,见下图。
2021年发布了修订版的征求意见稿。修订为“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且营业收入20亿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见下图。(注:该修订版尚未正式发布)
WHY(价值/意义)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数字化转型的水平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当前,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而我国中小微企业占所有企业数量的99%以上,是数量最大、最具活力、快速发展壮大的企业群体,是全体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和难点。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不敢转、不会转、没钱转”等问题,需要方法和指引,打消企业的担忧和疑虑。《指南》助力中小企业参考与发展需求相适配的内容,依据《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2022年版)》做好企业自身评估(详见《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2022年版)》重点速读),用好市场资源和公共服务,在遵循数字化转型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因“企”制宜推进数字化转型。
同时,数字化转型作为专精特新发展的必经之路,需要深化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方向的认识,加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模式变革。
数字化转型是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协同。《指南》旨在帮助转型需求方、供给方和地方各级主管部门明确定位和路径,形成协同作用,增强转型合力。
HOW(方法/原则)
“从易到难、由点及面、长期迭代、多方协同”。指南给出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逻辑,从容易着手的方向突破,首先聚焦一个目标,不断重复推进到全方位数字化转型,要借助可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
WHAT(内容/路径)
在具体路径中,分章节对不同受众进行了指导。
中小企业科学高效推进数字化转型——对应“二、增强企业转型能力”:开展数字化评估,推进管理数字化,开展业务数字化,融入数字化生态,优化数字化实践
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方提升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对应“三、提升转型供给水平”:增强供需匹配度,开展全流程服务,研制轻量化应用,深化生态级协作。
地方各级主管部门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对应“四、加大转型政策支持”:加强转型引导,加大资金支持,推广试点应用,完善配套服务,优化发展环境。
HOW MUCH(资金)
资金是中小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一大难题,指南中提出“企业出一点、平台让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思路,通过三方共担来减轻中小企业压力。
对主管部门提出了“发挥地方政府专项资金作用”、“支持转型成效突出的‘链星’中小企业”、“鼓励金融机构研制面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专项产品服务,设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贷款,拓宽中小企业转型融资渠道”等要求。
在近日工信部举办的2022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大会上,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王海林也表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实现产融精准结合,不仅能够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更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问题。工信部将全力推动金融服务更好更优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不难看出,该项政策对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给出了多角度的资金支持策略。
大企业“指北”?
WHO(对象/受众)
供水行业中既有中小企业,也有大型企业,那么这份指南对大型企业还有用吗?指南亦是指北,在这份指南中,大型企业同样频频出现,那什么样的大企业可以从中获得参考价值呢?
作为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方的行业内大型企业。
在先前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中,数字平台的提供者为数字服务商,基于发展阶段等原因,对于大型企业的参与着墨甚少,仅提到一句“支持大型企业搭建资源和能力共享平台”。
而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中,处处可见大型企业的身影:
“应用行业龙头企业输出的行业共性解决方案……”
“遵循‘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思路……”
“大型企业打造面向中小企业需求……”
“大型企业搭建或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
“深入开展大中小企业‘携手行动’……”
“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支持大型企业等建设数字人才实训基地……。”
这一切都表明了行业内大型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的角色强化,而不再仅仅作为单向的被赋能者参与数字化转型。
WHY(价值/意义)
大型企业拥有更多的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企业战略等更加成熟,容易在数字化转型上积累行业经验、培育数字化能力,具备向中小企业输出的土壤。同时,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之一在于打通资源之间的壁垒,成长为生态型、平台型组织,助力中小企业也对这一目标有所裨益。
HOW(方法/原则)
遵循“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思路,建立良好的行业数字化转型生态。
WHAT(内容/路径)
输出数字化转型经验和能力。“大型企业打造面向中小企业需求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输出成熟行业数字化转型经验,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开展数字化转型。”
开放资源共享,探索双赢模式。“大型企业搭建或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上下游中小企业开放订单、技术、工具、人才、数据、知识等资源,探索共生共享、互补互利的合作模式。”
注重人才培养。“建设数字人才实训基地。”鼓励大型企业培养行业内数字化转型人才
服务内容从围绕共性需求到面向个性需求。先前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中提到,“支持大型企业立足中小企业共性需求,搭建资源和能力共享平台,在重点领域实现设备共享、产能对接、生产协同。”是针对共性需求的。
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中出现了一点变化:“打造面向中小企业需求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探索共生共享、互补互利的合作模式”
《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2 年工作计划》的具体任务中,要求“在装备、机械、汽车、能源、电子、冶金、石化、矿业等国民经济重点行业,遴选10家骨干企业打造符合行业中小企业需求的数字化平台、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
最近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出席有关活动并致辞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鼓励“大型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
2022年4月工信部发布的《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2 年工作计划》指出,鼓励大型企业打造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数字化平台,开展数字化服务,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
可以看到,数字化转型开始阶段,大型企业的服务能力发展侧重于避免重复建设,所以围绕共性需求打造平台,而随着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加深,对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能力的要求转移到面向个性需求上来。如果说共性需求更多需要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验,那么个性需求就需要大型企业真正拥有数字化转型服务的能力。当然,这是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到较高阶段以后呈现的一种生态。
HOW MUCH(资金)
指南中提到“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做大做强。”作为新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大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力建设也将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
综上所述,在政策导向下,行业内部要形成“大企业建平台,小企业用平台”的数字化转型生态,在这个模式里资源共享,互利共生。
那么,供水行业行得通吗?
供水行业的磁场,对得上吗?
当前行业内生态尚未形成
基于供水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现状,相比专业的数字技术服务商,大型企业的优势除了行业经验外所剩无几。这种情况下,要实现指南中倡导的数字化转型生态,对于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输出必然是与业务紧密结合的,可以理解为狭义的智慧水务,即完成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从现状来看,大型水司对中小水司的智慧水务解决方案输出是乏力的。以云架构为例,不同行业有一些差别,但总体而言,SaaS解决方案是相对落后的行业内大型企业最合适的输出层级,IaaS和PaaS更适合数字化程度较高行业中外溢的数字技术服务商。然而,在供水行业,鲜有大型水司的SaaS推广至其他中小水司。部分原因在于,在智慧水务中,大部分场景的个性化导致SaaS模式尚未完全成熟,虽然相对而言供水部分场景更具有标准化的潜力,SaaS化已有一定发展,例如涉及到水量水压的管网系统、GIS系统等,但是仍有大量场景的SaaS模式还在探索发展中,如涉及到水质的模拟等。同时也暴露了大中小水司在数字化转型生态的困境。
对于中小水司,除了行业内大型水司的能力不足外,二者之间的信任也是行业需要解决的障碍。完全的数字化必然意味着信息几乎完全透明,那么如何确保数据安全,如何划分权责,尤其是在供水行业这样一个注重安全、集中度低的行业,这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大型水司,大体上数字技术尚处于借力和内化的阶段,自身的数字技术能力不足以支撑向中小企业输出,多数依赖于外部数字技术服务商,如阿里、华为、百度等公司。其次,一些大水司认为自己做这部分工作向外输出是高成本低收益的,没有足够的动力。
客观上需要承认,数字技术能力达到向外输出的水平需要一个过程,资金、人才等资源需求较大,并且需要不断投入。但相比技术上的难题,认知可能是更需要打破的壁垒。既然数字化转型不可避免,中小水司也许更应该转换心态,考虑如何确保数据共享的机制足够安全,如何合理划分权责等。部分大水司又是否过于低估数字技术能力外溢能够带来的收益?
不妨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来说明。
从经济效益来说,数字化转型毫无疑问会带来降本增效和创造增益的机会。很多数字技术大厂们,本身也是来自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等行业的大型企业,初期数字技术的自我建设起到了效果,后期向外输出数字化转型技术也为它们带来了不菲的收益。埃森哲刚刚发布的《2022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指出,数字化转型领域的“领军企业”已达17%,这表明该企业当年的总营收中,有50%是来自过去三年开展起来的新业务,他们正在从数字化建设和投资中获得稳健的回报。以阿里云为例,据最新公布的2022年三季度财报显示,云业务的增长动能主要来自金融、通信、公共服务等非互联网行业对阿里云的需求,本季度非互联网客户收入同比增长高达28%,约占同期阿里云收入的58%。
需求侧,数字化转型落后的大中小水司需要数字技术服务,这部分需求是巨大的,是持续的,并且支付能力也有一定保障。供给侧,现有的智慧水务解决方案并不完善,很多数字化和业务的结合尚未完成,随着水司数字化能力发展,对于业务的深入理解会带来更多机会。以数字化转型发展较快的大水司为例,部分已经实现了内部智慧水务建设的能力,如深圳科荣(粤海水务控股)在粤海水务不同项目中进行了智慧水务建设工作;北控水务以SaaS化的方式,在湖南三个县城供水项目内,快速实施部署了一套以智慧客服为中心的智慧水务系统等。水司在这个阶段获得了降本增效的收益,这也是向外输出的基础,甚至有一些初步具备了向外输出的能力。以深圳水务科技公司为例,其发展已逾二十年,成立了深圳市水务科技有限公司长沙软件研发中心,作为对外拓展重要发展战略布局;与苏州水务集团合资成立苏州苏深水务科技有限公司,助力苏州水务集团高水平数字化转型;助力宿州、滕州等地智慧水务相关项目的完成。
此外,供水行业除了经济效益,更应该追求社会效益,这是供水行业的特性决定的。在数字化时代,实现数字化转型,充分打造智慧水务,满足社会公众对高品质用水、智慧用水的向往和期待,也就是实现了数字化技术普惠公众的社会效益。
现状是分散的,那未来呢?
如今的水务行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中,除了进击的互联网大厂和大水司之外,将智慧水务作为主营业务的小型数字技术服务商也在涌现。例如,提供GIS系统、水力模型等与供水有一定关联的信息技术服务商,二供、表计、阀门、管线等硬件设备商,都在积极建设智慧水务平台,以及一些面向智慧水务新成立的“小厂”。可以说,当前的供水数字化转型生态还处在分散的初期发展之中。
那么“大水司建平台,中小水司用平台”会出现吗?
上文提到已有一些大水司进行了布局,从数字化转型的逻辑和行业发展周期的规律上讲,未来的行业格局倾向于行业内的大水司们最终将建立起一个或者几个行业内平台,中小水司应用这些平台,并且实现资源共享。
究其原因,就数字化而言,要做到足够智慧,必须要有大数据,大量实时可计算的数据不断进行机器学习,有助于推演出更符合行业特性的模型,这意味着一个数字化转型平台需要大量的、在线的、可计算的数据,毫无疑问行业龙头企业们自身拥有行业内最符合这个条件的数据。随着计算能力发展,与大数据充分结合,领先企业对业务的洞察和理解进一步强化,既提高了自身智能化水平、对外输出的可行性,同时也增强了行业领导力。
那么能不能将这些数据统一交给外部数字技术服务企业呢?从数据信息安全的角度上来说,将数据保留在行业内部更容易被接受。数字技术厂商在其它行业的推广中的信任危机是广泛存在的,供水行业的特性会放大这一问题,如果说游戏服务器崩溃这样的事件互联网大厂们还愿意承担责任,那到了供水安全问题上,只会变得更加慎重。
此外,由于数字化转型的长期性,出于经济性,作为行业龙头不会永远依赖外界的数字技术服务,尤其是在大量水司自身数字化能力成熟之后。
在这样的条件下,行业内部的龙头企业具有天赋优势,也会积极争取在这个生态中的地位。可以预见各类数字技术服务商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将会不断发生,直到演变到一个相对稳态。至于实际究竟如何,到底是不是大水司们能够脱颖而出,还是会形成一个新的模式,就需要时间来解答了。
S2B2C?
在阿里军师曾鸣的《智能商业》一书中提到,在C2B这样的终极商业模式之前,可能出现S2B2C这样的模式,即C不是通过一个大B直接服务的,而是通过很多个小B,小B再利用S的供应平台完成服务的。这是基于零售、基于电商的一个思考,是数字化跑得比较快的行业在早几年的设想,对跑得慢的供水行业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在S2B2C中,小B是流量入口,各地中小水司就是这样的一些小B,基于水资源的区域性和地方政府的属地性,这些中小水司是不可缺少的,它们是服务用户的接口,在满足群众基本用水需求的基础上,要做更多的增值服务,个性化服务,与用户拥有更深的链接。大水司建立行业平台作为S为小B提供服务,S不仅仅提供某种SaaS(软件即服务)化工具,也提供资源的共享,以及通过集中采购来减少成本等等。
S2B2C模式最核心的实际上是S和小B共同服务C。小B服务C离不开S平台提供的种种支持,但S也需要通过B来服务C。这是未来供水行业可能出现的新模式,由过去的单一的B2C线性关系,转变为三者的共生共赢关系,不再过分追求B之间的竞争和扩张。
当然,完成行业整体数字化转型,不仅需要大中小水司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当地主管部门的参与。供水行业与其他公共服务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集中程度高的供电和燃气,行业龙头企业统一建设大平台,定服务标准、集采、统一薪酬绩效考核,所以在那两个公共服务行业里很少有小B概念。供水属性决定了有很多小B,不具有高度统一和标准化,传统保守的制度观念和自然垄断带来的优越感导致小B改革动力不足、数字化转型成本高且效益体现弱、用户满意度也不高。因此更需要主管部门评估小B各方面的绩效(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碳中和进程、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等),深化国企改革,尤其是将薪酬和绩效挂钩,倒逼小B寻求发展,参与到行业的竞合生态之中,才能从制度上彻底解决动力问题。数字化对效率的提升不能仅仅停留在理想中,也应该在绩效上落到实处。
小结
当然,在“生态”这个概念中,生物网络越丰富,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抗风险能力就越强,每个不同的生态位都有自己的功能和价值,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区域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以上只是对供水行业完成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未来畅想,欢迎大家讨论和批评指正。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