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禹节水”)的企业使命是“让农业更智慧、让农村更美好、让农民更幸福”,主营业务是“三农三水”(农业高效节水、农村污水处理、农民生活用水)。从成立至今二十余年以来,大禹节水牢记企业使命,专注主业经营,大禹节水的使命和经营发展与我国乡村振兴事业一脉相承、相伴同行。多年以来,依托为“三农三水”业务领域打造的“三张网”(水网、信息网、服务网),深入推进模式创新,总结出“元谋模式”、“武清模式”等一系列高效益、可复制的经典模式,致力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产业兴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武清模式
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武清模式”是大禹节水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业务领域打造的集规划、设计、投资、建设、管理、运营、维护服务为一体的一种创新的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新模式。2018年以来,大禹节水承接并组织实施了天津市武清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期)项目(简称“武清一期项目”)和天津市武清区新一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二期)项目(简称“武清二期项目”),解决了武清区597个村生活污水乱排现象,使24.7万户近80余万人受益。目前,上述污水处理项目已成为天津市环保领域的标志性工程,大禹节水总结出适合全国推广的“武清模式”,并在天津市静海区、甘肃金昌、徐州沛县等广大农村地区推广复制,显著改善了当地农村的人居环境,提升了农民人居幸福指数。
天津市武清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总投资近32.8亿元,采用BOT(建设—运营—移交)模式,项目合作期(即特许经营权期限)为15年,武清一期项目建设期2年、运营期13年,武清二期项目建设期3年,运营期12年。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完成了武清区597个村的污水处理厂站和污水配套管网建设,以及旱厕改造、电力、绿化围栏等配套工程,通过采用“管网+村级污水处理站”和“管网+并入城镇污水处理站”方式,实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00%全覆盖。大禹节水因地制宜确定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一村一策、一户一图”设计精准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题,通过绿色设计理念,深度调研,确定合理处理规模,既保证应收尽收,同时杜绝资源浪费,降低项目运营风险。项目全面收集和处理农户厕所废水、洗浴废水、洗衣废水和厨房废水和村内中小学、村级活动场所、养老院等公共场所产生的污水,做到管网入户,杜绝因收不到水而使设备“晒太阳”的情形发生。采用单村、连村、小集中、连片等合理方式,既考虑诸如旅游、假期等合理的人员流动,同时避免处理设备过大、平时资源浪费的情形,降低项目运营风险。武清一期污水处理项目采用PE材质化粪池+检查井+管网的污水收集系统,配套一体化污水提升井及提升泵站,解决了村镇污水收集难题,实现了武清区农村污水“四水”收集全覆盖。
目前,武清一期项目已经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营,减排效果明显,显著改善了静海区的农村人居环境。武清一期项目年处理生活污水1076万吨,减少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近2000吨,减少氨氮排放量约300吨。武清一期项目通过梯次推进实施农村污水处理,开展“厕所革命”,实现了当地农户生活污水有序排放,综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通过处理达标排放后,大量消减了污染物排放量,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土壤结板与黑臭水体滋生,减少由蚊虫传播疾病的可能性,进一步促进人居环境质量改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指数。同时,由于武清一期污水处理项目采取了综合措施进行水环境整治,尤其加强了对水生态环境敏感区域的专项治理,由此改善了水源保护区的环境质量,减少水源污染,保障了居民饮用水质安全,当地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除了显著的人居环境改善,武清一期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武清农村地区的产业多元化。项目的实施提升了流经本地的大运河水质环境,使得村庄整体环境得到很大提升。当地环境得到改善后,村庄依托武清区地理优势,积极发展农家乐、特色餐饮、休闲旅游等多种产业,同时也利用了闲置的房屋和优美的农村环境吸引了周边外来务工人员的租住,提振了当地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2018年7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天津市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打出水污染防治组合拳,让绿水长流为题,对武清区大运河沿线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施工建设情况进行了报道。
在2019年的国务院环保大督查中,作为天津市环保领域的重要项目之一,督察组在不发通知、不要陪同、直奔问题的暗访中,对武清区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运营情况进行了督察。督察后,人民日报连续以“动真碰硬,让乡村的美实实在在——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检查综述之一”,“精准施策,让乡村环境中看中用——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检查综述之二”对项目进行专题报道。
2020年3月11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通报表扬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深入开展2020年村庄清洁行动的通知》,武清区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荣誉称号。
元谋模式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兴农是实现乡村振兴长远发展的根本之策,大禹节水的“水网+信息网+服务网”三网融合解决方案,如同一双隐形的双手,激发了农业产业的内生动力,成为助推产业扶贫、产业振兴的动力源泉。大禹节水以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大型灌区丙间片区11.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以下简称“元谋项目”)为模板,打造了以“水网+信息网+服务网”三网助力、产业兴农的“元谋模式”。所谓“元谋模式”,是指大禹节水以农田节水工程为基础,实现对农田水利设施的运营,并为农户提供延伸的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等增值服务。
大禹节水元谋项目所在地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元谋县,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类“元谋人”的发现地,被称为“东方人类故乡”。然而,这一长寿的人类聚落却因水资源匮乏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举步维艰。元谋县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的元谋县年平均降雨量仅657.5毫米,而蒸发量则高达3627毫米,蒸发量是降雨量的5.5倍,缺水成为元谋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制约。面对“有水百花齐放,无水寸草不生”的县情,元谋加快水利工程建设的脚步从未停止,截至2018年,全县累计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蓄、引、提水利工程2327件,总库容1.25亿立方米,但全县的缺水量仍达1.25亿立方米,而耕地的缺灌率更是高达44.83%。发展节水灌溉,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最大产量和收益,成为元谋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不二选择。
2016年4月,围绕水利建设长期由政府单一投入,导致投入严重不足,以及水利工程建成后管理责任不落实,工程难以长期发挥效益等老大难问题,大禹节水启动了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大型灌区丙间片区11.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这个总投资3.08亿元,涉及4个乡镇16个村委会110个自然村,受益农户1.33万户、6.63万人的项目成为公司模式创新、产业新农的主战场。借鉴公司之前在云南陆良项目的经验,大禹节水在元谋项目上建立起初始水权分配、水价形成、农业节水激励和精准补贴、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行、群众参与、工程管护等6项关联互动的改革创新机制。新机制推动改革,一个个行业难题被逐步破解:以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节水项目建设,改变政府单一投入方式。项目建设由三方共同投资:政府投资12012.56万元,占总投资的39.03%;社会资本投资14695.96万元(大禹节水负责落实投资11970万元,农民用水专业合作社筹资2725.96万元),占总投资的47.75%;田间工程由群众自筹自建投入4070万元,占总投资的13.22%,实现了投融资模式的多元化;机制创新打破建管脱节困局,实现工程的持续良性运行。引入社会资本后,组建了由投资企业、农民用水合作社参与工程管护的运营公司,改变了农田水利工程“政府建、无人管”的状况,形成了政府、企业、群众三方共建共管共赢模式。根据元谋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田地的分布情况,大禹节水设计并建造的水利工程具备物联网滴灌系统。这套应用了“三网模式”(水网、信息网、服务网)的水利工程极大程度上便利了老百姓的农业灌溉。老百姓的取水方式,从大水漫灌变成了采用智能水表“精准计量、刷卡取水”,项目覆盖的灌区田地中满布的滴灌网路通过智能水表控制调配,农户只需将水卡插入水表,便能将“生命源泉”精准地喷洒在农作物上。同时,大禹节水通过数据信息网远程监控智能水网,并在项目区设置了数十家服务网点提供技术、农资、质保等服务。
大禹节水元谋项目为当地农户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助推脱贫攻坚,促进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大禹节水这套“三网融合”灌溉系统的上线,改变了传统种植模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产业转型农民增收。“一省水,二省肥,三省农药四省工,五省成本六增收,放水不用扛锄头”这句顺口溜在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广为流传。通过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改变了传统大水漫灌粗放种植模式,促使群众采用滴灌、微灌等先进技术进行种植,省水、省肥、省时又省工,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土地复种指数和产出率,群众从传统粮食作物种植转而种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项目实施后,亩次灌溉由100立方米减少到15-20立方米,节水50%-85%;每亩用肥减少25%-30%,项目区亩均用水成本由原来的1258元降至350元,亩均增收达5000元以上,产业兴农成果喜人。
元谋项目的实施,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了彻底解决深度贫困地区“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实际困难,元谋县委、政府抢抓易地扶贫搬迁、乌东德水电站建设重大机遇,将金沙江沿岸近4000多名傈僳族群众搬迁到水改项目区,打造元谋傈僳族第一村,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45户2349人。依托大禹节水元谋项目,安置点以打造热带水果科技园为重点,发展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的高效果蔬产业基地,引导群众种植芒果、龙眼、葡萄、橙子等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林果。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引进农业生产企业进行热带水果科技园核心区建设,探索“产业扶贫+文化扶贫+旅游扶贫”融合发展的路子,补齐了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短板,实现了群众发展种植、土地流转、就近务工、文化旅游等多渠道稳定持续增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兴旺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一环,让“元谋模式”有效复制到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是大禹节水践行“让农业更智慧,让农村更美好,让农民更幸福”企业使命的必然选择。如今这一模式已经从云南的元谋复制到祥云、弥渡,从西南复制到西北的甘肃武山,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书写了产业脱贫、产业兴农、产业振兴的乡村振兴华美篇章。2019年12月,“元谋模式”被财政部以“人民的GDP”为题推荐至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第四届PPP国际论坛。
禹国同行
彰显民营企业担当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禹节水坚持生产经营、疫情防控两手抓,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复工复产,并因此接连获得央视新闻联播三次重点报道。在疫情期间,大禹节水从超过10个国家采购并捐赠防疫物资1500余万元,向全国17个省份、60多个城市、400多家单位捐赠防疫物资。大禹节水董事长王浩宇被中共中央组织部等4部门联合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民营经济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备受鼓舞。
近年来,大禹节水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各类扶贫捐助活动,先后无偿捐助贵州毕节大方县500亩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项目、学校医院一体化直饮水设备,累计价值200万元;向西双版纳州红十字会捐赠价值5万元的医用外科口罩50000只;累计筹资捐赠近500万元对酒泉小金湾乡、黄泥堡村、七墩等数十个少数民族移民乡村进行定点支援帮助。2020年4月,大禹节水主动联系天津市政府与甘肃白银市、平凉市共帮共建,大禹节水为白银市杨崖集镇捐赠200万元用于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平凉泾川朱家涧村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并捐赠价值31.67万元滴灌设备助力脱贫攻坚。2021年10月,面对甘肃疫情突发,积极向甘肃省酒泉市、嘉峪关市、张掖市、陇南市、天水市等地捐赠现金与防疫物资合计价值超过300万元。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标志我国开启了从集中优势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大禹节水将继续深耕“三农三水”主业,产业兴农致力于产业兴旺,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持续贡献力量!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