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两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时间:2022-10-14 14:25

来源:四川省生态环境厅

评论(

4.加强城乡大气环境管理

加快供热管网建设,充分释放热电联产、工业余热等供热能力,淘汰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散煤。原则上不再新建35蒸吨/小时以下的燃煤锅炉,推动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淘汰35蒸吨/小时以下的燃煤锅炉。到2025年,基本淘汰10蒸吨/小时以下的燃煤锅炉。推进小热电机组科学整合,逐步淘汰燃煤小热电机组。严格落实建筑施工工地扬尘管控措施,强化道路扬尘治理,提高城市公共区域清扫保洁覆盖率,提升机械化清扫率,到2025年,力争城市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5%以上、县城达到65%以上。严格居民楼附近餐饮服务单位布局管理,强化餐饮服务企业油烟排放规范化整治,城市建成区产生油烟的餐饮服务单位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并保持正常使用,或者采取其他油烟净化措施,定期维护,确保达标排放,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治理设施第三方运维管理及运行状态监控。严格烟花爆竹燃放管理,逐步扩大禁放、限放区域范围。控制装修、汽修和干洗行业废气污染。依法严禁秸秆、垃圾露天焚烧,推动共建共享秸秆等农作物综合利用工程。

5.应对重污染天气

联合重庆,加强区域重污染天气应对联动合作。健全区域、省、市、县一体联动的应急响应体系,积极应对轻、中度污染天气,建立共同应对重污染天气机制,逐步统一区域污染天气应急启动标准和应对措施要求,对重点行业实施绩效分级动态管控,加强预警和应急响应的通报、会商。加强“空天地”等多源监测及多尺度精细化预报预警体系和跨省市空气质量信息交换平台建设,开展区域污染源一体化排放清单建设、共享和应用,加强生态环境部西南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能力提升建设,提高精细化预测预报能力。

专栏5重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巩固提升项目

以结构调整优化、重点行业综合整治、污染企业退城入园、面源污染治理、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等6个方向为重点,实施淘汰落后产能、锅炉清洁能源改造、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锅炉及工业炉窑深度治理、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餐饮油烟整治、重点行业企业低碳化建设、废弃物处理甲烷回收利用、油气领域甲烷减排、碳资产管理开发等工程项目。

开展成都汽车产业园区等大型工业园区“绿色共享喷涂中心”建设。推进成都450家涉VOCs企业综合整治及成都平原所有钢铁企业、4家水泥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新增或更新的城市公交、出租、公务用车,环卫、邮政、城市物流配送、铁路货场、机场车辆以及3吨以下叉车、园林机械采用新能源。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0%左右。

(三)深化土壤污染治理联动

1.强化土壤污染源监管

加强土壤污染现状调查、源头防控。制定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清单,严格落实新(改、扩)建建设项目土壤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有毒有害物质排放监管、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自行监测等要求。规范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矿冶炼、化工、农药、炼焦等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防治管理。推进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持续开展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切断农田土壤污染链条。持续推进重金属减排,鼓励涉重金属企业开展绿色化提标改造。以泸州为重点,协同重庆永川开展跨界地区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

2.实施建设用地污染修复治理

全面开展工业退役地块土壤污染调查评估,动态更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加强成果应用,建立污染地块跨部门联动监管机制。应评未评或未达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管控、修复目标的地块,不得开工建设与风险管控修复无关的项目。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合理确定土地用途,优化规划开发时序。严格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准入,进入用地程序的地块应符合相应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从严管控农药、化工等行业的重度污染地块规划用途,确需开发利用的,鼓励用于拓展生态空间。以长江干流、嘉陵江、岷江等沿江化工园区、矿山、污染地块为重点,开展典型污染地块土壤和地下水风险管控和修复治理,建设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探索建立因地制宜的技术体系。提升污染土壤终端处置能力,推动川渝两地协同处置污染土壤的水泥窑等工业炉窑共建共享。到2025年,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3.开展农用地污染分类管控

落实农用地分类管理制度,以成都、泸州、宜宾等地为重点,开展农用地安全利用试点,分区分类建立完善农用地安全利用技术库和农作物种植推荐清单。持续推进受污染耕地修复与治理,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针对安全利用类耕地,推广应用品种替代、土壤修复、水肥调控等技术,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针对严格管控类耕地,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严格管控区域,严禁种植食用农产品,鼓励采取种植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有序退出水稻、小麦、玉米等口粮种植。加强耕地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及时优化调整农艺调控措施。到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

(四)协同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1.统筹工业固废利用和处置

在德阳、雅安等地统筹布局区域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基地,以尾矿、锰渣、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盐石膏、磷石膏等为重点,加强贮存处置环节管理,提高可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减少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存量。到2025年,新增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不低于60%。推动达州、广安、自贡、泸州、宜宾等地大型园区循环化改造和企业清洁化改造,提高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水平。推动区域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鼓励开发使用工业固体废物处置新技术、新工艺,促进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培育形成产业链。加强跨区域联合监管,按国家要求开展工业固体废物大排查,强化工业固体废物渣场(堆场)分级分类管理和“一场一策”整治。

2.强化危险废物利用和处置

开展区域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评估,加快建设一批危险废物处置基地,推进遂宁、泸州与重庆潼南、永川等开展毗邻地区的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共建共享,确保危险废物实现就近集中处置。到2022年底,区域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与实际需求基本匹配。深化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探索危险废物跨区域“点对点”定向利用许可证豁免试点。建立区域危险废物监管信息系统,实现与国家系统互联互通,危险废物跨省转移联单电子化,强化危险废物实时监控和转移监管。支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企业规模化发展,培育一批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骨干企业。推进汽车制造、油气开采、医药化工等行业企业建设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成都等重点城市优先建立完善的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处置体系,各县(市、区)建成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推动县级及以上城市医疗废物全收集、全处理,并逐步覆盖到建制乡镇,鼓励发展医疗废物移动处置设施,为偏远基层提供就地处置服务。到2022年底,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9%以上。

1...567891011...13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