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作树品牌,“科创+产业”加速孵化新动能
品牌是企业综合竞争力提升的重要表现,立足半个多世纪的安全管理实践,粤海水务强化责任担当,将保障供水安全放在高质量发展中谋划发展,构建大安全格局,塑造“中国水安全专家”的品牌形象。粤海水务运营管理的东深供水工程,满足香港80%、深圳50%以上和工程沿线东莞8个镇80%以上原水供应,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和深圳、东莞的经济腾飞提供了重要保障。
2021年4月2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工程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2年,公司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粤海水务在守护运营好东深工程的同时,以高度责任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深入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要求,加快多项大型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仲济刚介绍说:“在广东省‘五纵五横’水资源配置骨干网工程中,粤海水务承担了四项,其中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和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都被列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预计总投资近千亿元,目前正在加速推进中。”
与此同时,粤海水务强化责任担当,全力建设重点民生水务工程。
“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 ,粤海水务优质高效完成各项工程建设任务。2022年,加速推进40余个重点民生工程建设,涉及总投资超21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0亿元,惠及数百万人民。近年来,面对广东、安徽、江西多地旱情,粤海水务第一时间组织动员各地供水企业积极投入本地区抗旱保供水攻坚战,保证相关项目提前或如期通水投产,坚守人民用水安全底线。
不仅如此,粤海水务牵头实施茂名、云浮农村集中供水项目,不到半年时间新建扩建供水管网超过5000公里,惠及农村131万余人口,在城乡供水一体化方面,探索出“云安模式”和“信宜模式”(EPC+O轻资产模式),获得政府一致认可的同时,很好的规避了企业风险。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打造企业发展新动力、培育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以“科创+产业”为引领,粤海水务聚焦水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加速成果转化、创效。仲济刚介绍道:“粤海水务组建了科技板块:包括以科技研发为主要任务的国家水中心,提供环境检测服务的检测公司,及提供智慧化服务的科荣软件服务公司。”
其中,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粤海水务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建实行企业化运营的国家级研发实体,聘请多位院士进行技术指导并作为技术支撑,聚焦城市水质安全保障、水健康循环、水城市水环境生态安全等主要领域。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水安全联合创新中心是由粤海水务与粤港澳等地各高校、科研院所及知名水务企业共同成立。依托湾区政策、区位优势,引入国际化先进科技资源,获粤港澳三地主管部门支持、湾区办备案建设,加快水务领域技术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
在技术创新方面,粤海水务响应“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深入节能降耗、控漏、资源化等一系列核心技术探索,以技术创新提高生产力、降低运营成本。“如管网控漏项目,是省部产学研重大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并且应用于全国多个城市,对破解城市供水管网老旧漏水难题有显著成效。在东莞常平水司采用该技术后,管网漏损率由23.43%降至9%以下并持续稳定。”仲济刚介绍道。
在环保装备方面,粤海水务集成多年水处理技术领域研发成果,针对目前供排水的水源、水质、运维需求和特点,开展一体化净水设备和污水、污泥处理设备自主研发,已在全国多地进行示范应用。
在智慧水务方面,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信息化技术,打造智慧水务一体化运营监控中心,形成了智慧水厂、智慧污水厂、二次供水等解决方案,为水务管理精细化、智慧化提供技术支撑。
在环境检测方面,粤海水务在2021年组建了以粤海水务水环境监测中心为基础成立专业第三方检测机构——广东粤海水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深圳,并在广东、广西、江苏、海南、江西、河北等省设有10余个分公司。目前已获得实验室资质认定(CMA)和中国合格评定认可委实验室认可(CNAS)。在水体异味筛查、水生态调控、新兴污染物检测等领域,取得多项核心技术成果,并广泛应用于国内大型调水工程和供水企业。
最后,仲济刚展望:“面向未来,聚焦双碳和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服务升级等关键点,环保水务市场空间广阔,粤海水务也将继续积极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与各位同仁一道奋力谱写水务行业发展新篇章。”
专题报道:2022年(第二十届)水业战略论坛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