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环境部4月份例会: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

时间:2022-04-22 11:23

来源:生态环境部

评论(


六项工作,是“十四五”要突出抓好的重点任务举措。一是强化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源头防治。二是深入实施耕地分类管理,切实保障粮食安全。三是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保障人居环境安全。四是加强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五是深化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六是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业绿色发展监督指导。

四大工程,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重要支撑。一是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头预防工程,二是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三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四是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具体实施中,我们还将同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国工作。

我们希望,通过共同努力,到2025年,全国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巩固提升,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确保到2035年美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我们今年和“十四五”有关工作的总体考虑和安排。接下来,我很高兴回答各位媒体朋友关心的问题,谢谢!

刘友宾:下面,请大家提问。 

“十四五”继续坚持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思路,保障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中新社记者:“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规划提出到2025年受污染达到93%左右,目前受污染耕地情况如何,针对这些采取了什么措施,进展如何,近年来将采取什么措施将达成93%的目标?

苏克敬:谢谢您的提问。十三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净土保卫战取得了积极成效,土壤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当前我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总体稳定,部分地区耕地重金属污染问题相对突出。部分地区重金属污染问题相对突出,对耕地污染问题突出的地区我部会同农业农村等部门密切合作,源头整治和安全绿网双管齐下,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在工矿污染源头防整治方面,实施重金属减排工作930多个,超额完成了减排目标。2018年起,部署开展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三年行动,累计排查涉镉企业1.3万多家。把近2000家污染源纳入整治清单,并且按照计划完成了整治任务。在九个省部署开展成因排查试点,深化了对耕地土壤污染的规律性认识,各地结合成因排查,已有针对性的整治了一批污染源。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协同配合,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物的产生,耕地周边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二,在受污染耕地利用方面,农业农村部门加强督促调度,开展分片帮扶指导,针对安全利用类耕地主要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如改种玉米等不易吸收重金属的农作物,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针对严格管控类耕地采取种植结构调整或者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退出食用农产品的种植。到2020年底,顺利完成《土十条》规定的目标任务,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

从“十三五”技术试点的经验来看,受污染耕地的修复成本比较高,难以大面积推广,因此“十四五”期间我们继续坚持风险管控的思路,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出发点,进一步强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负责的要求,深入开展污染溯源、断源,全面落实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措施,确保实现“十四五”的规划目标。

具体来讲我们通过落实责任、源头预防、分类管理三项具体工作,最后达到安全利用。

一是压实地方责任。分解落实“十四五”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并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在任务的确定过程当中我们还是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确保安全利用率先巩固、再提升。

二是强化源头预防。以土壤重金属问题突出区域为重点,深入开展耕地污染成因排查,识别污染源和污染途径。因地制宜采取源头治理,切断传输途径等措施,聚焦重有色金属等矿区开展历史遗留废物大排查,分阶段治理,逐步消除存量。持续深入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集中解决一批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突出污染问题,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

三是落实分类管理制度。配合农业农村部门指导地方动态更新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针对优先保护类耕地加大保护力度,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针对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指导相关省份制定“十四五”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及其年度工作计划,全面落实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措施。

此外我们还配合相关部门加强粮食收储和流通环节的监管,杜绝重金属超标粮食进入口粮市场,保障“吃得放心”,谢谢。 

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助力乡村振兴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