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河北:2022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的十方面工作要点

时间:2022-02-10 14:58

来源:河北省工信厅

评论(

日前,河北省工信厅发布了2022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的十方面工作要点,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5.5%,县域特色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0家”定为今年工作的主要目标。

一、实施工业经济运行提振工程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加强形势分析、政策引导,把稳增长摆在最重要位置,力争首季“开门红”、上半年“双过半”,确保全年目标顺利完成、全国排名争先进位。

1.科学调度工业运行。继续坚持省领导月调度、工信厅周调度,健全完善“日报告、周分析、月通报、季总结”机制,畅通部省市县数据信息共享渠道,指导各市、县(市、区)稳定工业经济运行。以稳企业、稳生产为核心,统筹协调、精准施策,确保首季开局良好,为完成全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加强运行监测分析。依托省“工业经济运行及重点企业监测系统”,构建具有工信特色的“1+5”全周期运行监测协调体系(“1”即完善工业运行监测数据库,“5”即构建预测预警、监测分析、高质量评价、协调服务、监测支撑五大体系),将4000余家营业收入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纳入动态监测,全方位提升工业运行综合能力。

3.强化企业包联帮扶。落实省市县三级领导包联帮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民营企业和县域特色产业机制,充分发挥省政企服务直通信息化平台作用,及时跟踪企业成本负担变化,提升减负效能,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难点痛点。

4.完善产业发展生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各项惠企政策,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搞好政策“微创新”,切实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推动重点行业、新兴业态组建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产业联合会,在产业发展、行业管理、标准制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实施项目建设攻坚工程

突出项目为王,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时间抓投资、上项目,以落地开工检验项目成果、以投产入统检验项目成色、以增长速度检验项目成效,实现项目数量、投资总量、企业数量“三量齐增”。

1.谋实项目。建立常态化抓项目机制,动态管理项目清单,逐项目明确建设阶段、建设规模、建设进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2月底前发布首批工业和技改重点项目。

2.考核追踪。压实市县稳增长、抓项目的主体责任,将年度主要目标分解到市、县和企业、项目,以建账、对账、交账、算账做到目标亮相、考核亮牌。

3.服务保障。帮助企业协调有关部门办理项目审批、土地供应、环境容量等事项。发挥工业转型升级(技改)专项资金作用,撬动更多社会投资。

4.包联帮扶。建立省市县三级分包10亿元以上、亿元以上、亿元以下项目工作机制,一个项目明确一名责任领导,促进签约项目早落地、开工项目早建成、建成项目早投产。

5.督促调度。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拉练”工作机制,对连续排名全省后2位的市,限期整改提升,对整改不力的市,提请省政府约谈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

6.成效评比。每季度对各市项目建设工作成效进行评比。完善工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发布“标杆市县”“标杆企业”“标杆项目”榜单,对先进市、县(市、区)予以奖励。

三、实施重大项目招优引强工程

坚持全链条抓工业、全生命周期抓项目,建立五大对接机制(对接国家部委、对接国家行业协会、对接国内外龙头企业、对接省直部门、对接市县),签约引进项目300个以上。

1.服务“三件大事”育项目。会同京津经(工)信部门推动工信部等部委出台《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规划》,依托24个先进制造业承接平台,谋划建设小米汽车、家电及可穿戴产品承载基地,高水平举办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等产业链精准对接活动10场以上,签约项目100个。抢抓央企出京重大机遇,推动中国星网、中国华能等疏解企业总部建设,有序推进一批标志性、有影响力的非首都功能项目向雄安新区转移。因势发展后奥运经济,加快发展冰场雪场设施、运动器材和辅助训练装备。

2.办好重大展会招项目。高质量筹办2022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第四届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论坛、第五届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指导唐山、秦皇岛筹办2022中国国际应急产业大会、中国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创新大会,发挥廊坊“5.18”经洽会、进博会等会展平台作用,力争完成签约项目200个以上、投资金额超1000亿元。

3.围绕园区引项目。指导各市依托190个省级以上开发区、高新区,开展产业链招商、上下游招商、以商招商、定点招商、定向招商等活动100场以上,省厅对接走访目标企业不少于50家、每个市对接走访目标企业不少于100家。

四、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

围绕8大省级主导产业,突出抓好3187项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做优做强传统产业,加快壮大新兴产业,构建产业产值梯度培育体系。

1.筑牢铁基材料、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产业“双引擎”。推动钢铁行业“控量提质”,加快河钢浦项汽车板(乐亭)、邯钢退城整合等91个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具有世界一流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聚焦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海洋装备、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支持亿华通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百川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维装备制造基地、阳光动力船用甲醇发动机、航星集团航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1042个项目建设,巩固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

2.再造化工、食品2个五千亿级产业“新优势”。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加快化工园区、重点监控点认定,支持沧州临港、唐山南堡等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唐山吉诚32万吨钛白粉、中宫睿宸高分子材料等232个项目,力争化工行业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对标山东、河南等先进地区,支持鹿泉、隆尧等10个食品强县发展,推动泰华维康3.4万吨健康饮品、益海嘉里中央厨房等209个项目建设,力争食品行业营业收入达到4500亿元左右。

3.打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3个千亿级产业“新增长极”。支持石家庄生物制药、渤海新区化学制药、安国现代中医药基地建设,力促石药mRNA新冠疫苗制剂、衡水以岭药业现代中药产业化等166个项目以及河钢承钢钒钛产业园、唐山旭阳新材料等77个项目早开快建,力争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增长10%以上。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三年“倍增”计划,抓好新乐北斗高科技产业园、香河云储数据中心等131个重点项目,力争营业收入增长20%左右。

五、实施特色产业提质升级工程

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加快县域特色产业振兴、现代轻工产业体系建设。

1.推动县域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围绕107个重点特色产业集群,组织实施千个重点项目,推动技术改造、研发机构、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全覆盖。围绕千家头部企业,协调省直各有关部门为企业解决技术、人才、土地等问题,形成个性问题个性解决、共性问题政策解决机制。围绕集群、企业、产品,组织开展“冀有特色”大型融媒体和区域品牌推广活动,培育特色产业名县名镇10个以上,全省县域特色产业营业收入突破3万亿元,超百亿集群达到85个。

2.推动轻工行业加速发展。以高端化、品牌化、绿色化、时尚化为主攻方向,实施辛集锦柏皮革科技示范园、衡水圣奥国际智能制造家居等重点项目400个,推动纺织、箱包、皮革、造纸、自行车、婴童用品等优势领域创新发展,支持适老化产品、智慧家居、功能食品等新兴领域加快壮大。举办2022河北省服装设计大赛和第五届河北时装周,评选一批畅销品牌、优质制造商、优秀设计师,推动轻工行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六、实施产业链强基固链工程

聚焦重点产业链,深化“万企转型”,着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1.建立“链长”责任制。构建“1+9”工作体系(“1”即链长,“9”即链主、产业联盟、园区、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诊所、金融服务、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照产业链全景图和配套图,“按图索骥”逐链条实施一批通“堵点”、补“断点”项目,加快形成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2.着力锻长板。坚持诊断先行、技改跟进,制定工业诊断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工业医院、工业诊所、工业大夫三级诊疗体系,新建工业医院1-2家、工业诊所10家,出具诊断报告5000份以上,扎实推进“千项技改”“百项示范”工程,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投资项目6000项,力争三年工业诊断、新一轮技术改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覆盖。

3.着力补短板。深化产学研合作,支持200家企业研发机构提档升级,创建省级质量标杆10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0家,培育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2家。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围绕工业“五基”(关键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工业基础软件),建立“强基目录”,实施百项产业基础再造项目。建立“两首一保”激励机制,研究制定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认定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80项,落实首批次、首台(套)保险补偿制度,实现进口替代。

七、实施优质企业跃升工程

聚焦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建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梯度培育体系。

1.强化“四个对接”。开展产教对接,解决人才问题,实施职业经理人“启航、领航、引航”计划,培训20万名职业经理人,组织开展技能大赛,培育一批能工巧匠和新兴产业工程师。开展产需对接,解决市场问题,以电子信息、食品、装备、钢铁、建材等行业为重点,组织产业链上下游、重大项目建设精准对接活动100场,办好“冀优千品”河北制造网上行等活动。开展产研对接,解决技术问题,组织“百校千企”活动,推进13所、54所、长城汽车、同光晶体等行业龙头加快建立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开展产融对接,解决资金问题,组织政银企保对接活动100场,支持工业企业、中小企业融资“双超万亿”。

2.加快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年内新建投产工业项目为重点,建立临规工业企业培育库,逐企建档立卡,强化跟踪帮扶,实施靶向培育,落实财政奖励资金。

3.打造“专精特新”河北方阵。开展企业上市“蝶变计划”和“专利护航”行动,建立100家潜质企业资源库,推动10家重点企业股改、输送10家企业辅导备案签约,新增发明专利1000件。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加快成长,实施唐山志威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石家庄辰泰空气滤清器等51个重点项目,创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0家、单项冠军100家,争创一批国家“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评选表彰100家优秀民营企业、10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

八、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程

聚焦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实施重点项目200个以上,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1.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全面启动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积极推动国家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河北布局。健全完善“1+21”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快省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和省工业大数据库上线运行,推动钢铁、装备等行业和唐山、邯郸等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率先建成,编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导向目录,培育认定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

2.深入推进智能制造。推动华洋精工工业机器人、春蕾科元3D打印增材制造装备等59个项目建设,培育10个智能制造集成商,新增上云企业1万家。

3.有效提升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深入开展工控安全试点建设,完善省级工控安全态势感知和监测预警平台,建立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应急处置等机制,上线河北省工业信息安全通报平台,构建省、市两级工控安全应急预案体系。

九、实施绿色低碳发展工程

有序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实施绿色化改造重点项目200个以上,在生产领域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

1.推进节能降碳。出台工业领域碳达峰方案,发布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导向目录,开展能效“领跑者”行动,实施200家以上节能诊断服务,创建一批“超级能效”工厂和能效标杆企业。严格落实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焦化行业产能减量置换政策,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2.深化绿色制造。开展绿色工厂星级评价,创建省级绿色工厂50家、绿色园区5个、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5家、绿色设计产品10个,争创一批国家级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发布工业节水先进技术工艺装备推广目录,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50家、标杆企业5家。

3.做好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支持承德、唐山、邯郸等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河间京津冀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创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企业10家、示范基地3家。

4.推动集约集聚。扎实开展工业企业“三个一批”,确保“淘汰关停”企业动态“清零”,“搬迁入园、就地改造”工作进度达到50%以上。

十、实施机关效能提升工程

坚持政治机关和法治工信建设,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推动“五型机关”建设走深走实。

1.强化党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扎实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强化行业管理。加大工业和信息化法律法规宣贯力度,加快推进《河北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河北省食盐专营管理实施办法》立法。全力做好冬奥会、冬残奥会、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统筹无线电频率资源,维护空中电波秩序,坚决筑牢首都“空中护城河”。确保民爆行业安全生产“零事故”,扎实做好禁化武履约工作,抓好食盐专营监管。牵头做好张北县“五包一”包联和邯郸市肥乡区定点帮扶工作。

3.强化工信队伍建设。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39项任务,其中工信系统承担任务超40项。省市县三级要进一步充实干部队伍、提升工作能力,特别是要加强基层工信力量。省、市要支持各县(市、区)突破传统思维、创新工作举措,补充人员编制、健全职能职责。

4.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制定实施《纠正“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监督执纪,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政治生态。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