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产业历史长河中,最早的一批企业家基本都有30多年的产业奋斗史了。30多年来,“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的故事也时有出现。韩小清即是我国最早一批环保企业家之一,在他的带领下,晓清环保多次绝地重生,几经调整后,又重回浪潮之中。如今,虽然风采不再依旧,但“晓清”二字却一直风靡于行业。韩小清被业内形象地称为“不死鸟”,他似乎也很认可这样的比喻。
目录
01下海:孤傲的抉择
02风光:一门心思向前
03重创:涅槃和追不回的辉煌
04上市:又一次危机的来临
05熬得住:慢下来,或许又是月明
06坚守:有质量的“活着”
不死鸟,是一种神话中的鸟类。据希腊传说记载,每当“不死鸟”知道自己要接近死亡的时候,它都会用树枝来筑巢,然后点燃树枝,让自己在火焰中燃烧。当它快燃尽的时候,会有一只新生的“不死鸟”从火焰中飞出。
能在危机时刻,一次次绝地重生,被谓之“传奇”。
环境产业历史长河中,最早的一批企业家基本都有30多年的产业奋斗史了。30多年来,不断有新鲜血液融入,也不断有人退出。“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的故事也时有出现。
韩小清即是我国最早一批环保企业家之一,他带领的“晓清环保”赶上了我国环保市场最初的热潮期,曾成功跻身行业领跑地位,后由于种种原因开始衰落。
神奇的是,在韩小清的带领下,晓清环保多次绝地重生,几经调整后,又重回浪潮之中。如今,虽然风采不再依旧,他的“刀子嘴”评价别人时也时常被争议,但“晓清”二字却一直风靡于行业。
韩小清被业内形象地称为“不死鸟”,他似乎也很认可这样的比喻。
韩小清
01下海:孤傲的抉择
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到了1985年,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改革阶段,同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率先迎来了改革浪潮的冲击。
1985年到1988年,中国的改革大潮以不可阻挡的势头,猛烈地冲刷着人们旧有的观念,“铁饭碗”已不再被所有人视为择业的最佳选择,新生的民办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而最先接受这种新观念的,正是一大批像韩小清这样的青年知识分子。
198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指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自然环境破坏,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保护”与“计划生育”一样被列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也正是在这一年,我国成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对有关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包括环境保护的资金渠道都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环境保护开始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那时候国内环保产业尚处起步阶段,大多地方政府和企业还在探索更合理的路线方案。
1985年,刚刚从北京建工学院给排水专业毕业的无锡小伙韩小清,敏锐地捕捉到了环保产业前景大好的信号。被分配到北京城乡建筑设计院后,为了更进一步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韩小清在设计院工作期间,又考取了清华大学研究生。
对“大干一把”早已蠢蠢欲动的韩小清,在读研期间和江苏某厂共同在劲松宾馆浴室做了接触氧化法处理洗浴废水回用的实验,结果一炮打响。但是对于当时的发展现状韩小清一点也不满足。韩小清性子里的孤傲,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有所展现。在他看来,我国当时的环保问题已经很严重,而当时的很多领导对环保根本不懂,这也让他很苦恼。
韩小清心中始终有一个梦想———创建一个环保企业,寻回失去的碧水、蓝天。出于对现状的着急,亦出于一腔热忱。凭着丰硕的科研成果和扎实的经验技术,很快,韩小清感觉时机来了。
1988年4月,在导师王占生的支持下,韩小清果敢地中断了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的学业,同时也放弃了设计院的铁饭碗,一个人孤独地走出设计院大门。像一位悲壮的战士一样,放下所有,开启新的战场。
韩小清与两个伙伴租借了两间房,以9000元资金在北京和平里樱花园小区悄然开办了自己的环保企业——晓清环境保护技术开发公司(现“晓清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是中国最早的环保公司之一。
这一年韩小清年仅25岁,正当少年壮志的大好年华。
02风光:一门心思向前
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我国环保产业萌芽发展的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也没有成功的案例可鉴。刚刚成立晓清环保的韩小清只能靠自己去闯荡。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