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河南省对开封市污泥和餐厨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进行招标,为开封市市域范围生活污水处理厂、河道清淤、市政管网清淤、自来水厂产生的污泥等进行处理,做到应收尽收,总投资为3.6亿。
西安:焚烧+建材利用
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中向西安反馈,西安市污泥无害化处置能力不足,当时要求应于2020年底前建成8座污泥处置场,但目前仅建成投运3座。
据西安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2020年度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有关信息公告》显示,2020年西安市26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共计产生污泥878383.01吨,日均2406.53吨。目前通过污泥处置政府购买服务、应急处置、卫生填埋等多种方式,做到了日产日清、厂内无堆存,无害化处置率稳定在90%以上。
E20研究院《报告》中提到,在我国西部地区,四川、广西、西安城镇湿污泥产量相对较高,均超过100万立方米。为了解决污泥增量问题,陕西省提出在2020年前,规划新增污泥处理处置能力4872吨/日(“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为4333吨/日)。
陕西省禁止处理不达标的污泥进入耕地,根据2019年发布的《西安市污泥安全处置工作实施方案》中指出,西安市主城区采用焚烧+建材利用的处置路线,周边区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可采用土地利用或焚烧+建材利用等处置路线。
今年5月,《西安市2021年污泥安全处置工作实施方案》印发。《方案》明确,到2025年,新建污泥处置厂、热电厂污泥掺烧项目共计10个,并鼓励有资质、有能力的社会企业参与。
深圳:厂内深度脱水+焚烧掺烧
在2018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中,督察组发现深圳等6个地市均存在非法转移倾倒污泥问题。其中肇庆奥特生态环保有限公司是广东省实际处置量最大的污泥处置企业,主要接收深圳等地的污泥。2017年以来,该公司伙同有关物流公司,以签订虚假合同的方式,在肇庆莲花镇等多地建筑工地、鱼塘非法倾倒填埋污泥6.1万吨。
深圳市是我国南部重镇,在污泥处理问题上比较有代表性。实际上,早在2016年,深圳市人民政府 印发《深圳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能力超过4000吨/日,实现本地处置率100%的工作目标,在处理技术上,确定了“厂内深度脱水减量+综合利用为主”的技术路线。
值得一提的是,在几年的摸索中,深圳针对污泥处置的技术路线有了明确的变化,更加明确了要全面推行“厂内深度脱水+焚烧掺烧”的技术路线。中国水网查阅到2020年12月发布的深圳市水务局关于《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公示(关于生活污泥违法倾倒问题)》中提到,深圳市的污泥处理处置要全面推行“厂内深度脱水+焚烧掺烧”技术路线。优化前端厂内深度脱水技术工艺和设施布局,将污泥含水率降至40%以下,做好与后端焚烧掺烧的技术工艺衔接。
据E20研究院数据估算2020年广东省城镇湿污泥产量增至653万立方米,稳居东部地区最高。作为污泥产量大省,广东省各地决定加快推进实施污泥干化焚烧这一高效的处理处置技术已达到“十三五”污泥处置目标。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规模最大的海丰电厂污泥耦合燃煤全量处置项目(规模6000吨/日、含水率80%)应运而生。2021年4月,该项目顺利投产,利用污泥耦合掺烧技术进行“全链条、全闭环”处置,实现市政污泥的“无害化、资源化、能源化”。
综上,目前我国污泥处理处置问题依然面临处理处置能力不足、出路不通以及资金等问题。
减量化压力下,全国新增项目以干化焚烧为主
如今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讨论早已趋于尘埃落定,经过多年探索,我国污泥处理处置行业主要形成了稳定化处理与安全处置的四条主流技术路线:“厌氧消化+土地利用”、“好氧发酵+土地利用”、“干化焚烧+灰渣填埋或建材利用”,以及“深度脱水+应急填埋”,支撑着我国污泥处理处置问题的解决。随着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污泥处置延伸出了耦合垃圾焚烧、水泥窑协同处置、参与土壤修复等路径,技术工艺突破瓶颈。
根据E20研究院调查显示,由于以前我国污泥处理以填埋作为主要方式,因此在目前污泥的存量项目中,干化脱水后的填埋占比依然为最高,在新增项目中,处理方式以干化为主,2020年污泥干化脱水占比约为72%,较2019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在处置方式中,焚烧占比呈现逐渐增加的态势,占比已经达到30-40%左右。
在地域分布上,污泥焚烧和干化是华东地区应用最为广泛的污泥处理技术;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和华中地区则为污泥好氧堆肥技术;此外,厌氧消化设施在华东、华北和华中地区亦广泛建设。
碳中和背景下,污泥处理处置未来发展方向
污泥的问题暴露了我国污水基础设施的严重短缺,同时污泥资源化的出路始终打不通,也成为了污泥治理最为根本的难点。据统计,目前仍然有40-50%左右的污泥尚未追溯到终端处置方式,或是虽然进行了无害化处理,但未得到有效的妥善处置,困扰行业多年的污泥终端出路问题仍未解决。
E20环境平台合伙人曹斌博士在“2020(第十二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指出,在生态文明的逻辑下,必须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为特征的单点技术创新升级到以“辨证施治,统筹决策”的系统方案突破,打造污泥处理处置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系统路径。(详情点击:曹斌:破解污泥困境的“道”与“术”)
正所谓“通”才“不痛”。在双碳战略下,污泥成为污水处理行业节能减耗、践行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能源资源回收利用成为重要的方向。如何将价值链条打通,也成为了行业的热点。
其中,污泥焚烧后的热能利用,以及污泥厌氧消化后的沼气利用,普遍受到行业高度重视。2021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中关于污泥资源化利用的部分,明确指出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大中城市推广采用“生物质利用+焚烧”、“干化+土地利用”等模式。
近年来,对于技术路线如何选择的讨论也不少。北京建筑大学郝晓地教授曾旗帜鲜明的指出,干化焚烧而非厌氧消化乃污泥处置的终极方向,污泥用两个字或者是两个极端可以概括:“扔”、“烧”,其他路都行不通,污泥乱扔也注定是死路一条,因此,最后只有去“烧”(相关阅读:干化焚烧而非厌氧消化乃污泥处置的终极方向)。
编辑:王媛媛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