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国企分化将在短时间里见分晓
过去几年环保产业所发生的最大变化莫过于国资持续走强。一方面是多家中央企业挟资本和资源强势进入环保行业,被业内惊呼为野蛮人闯瓷器店;另一方面是多个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省属环保产业平台,以期通过地域优势培育壮大环保产业。其中,进入环保行业的央企又可以分为四类,工程类、制造类、运营类和金融类。早期许多央企进入环保只是跟风而动,除了资本和央企名头,其自身既无技术积淀,也无人才、管理和业绩优势,随着一哄而上的热忱消退,部分央企将很快离场。在此,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在于,在此大环境下,部分优势央企有机会快速做强做大,真正将环保产业发展成为自己主业之外的新支柱产业,部分央企甚至有机会顺势而为重塑自身所在行业的格局,真正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产业中来,从环保产业的“野蛮人”摇身一变为自身行业(如化工、电力、高端制造等)的“白衣骑士”;挑战在于,部分定位不准确也无技术和人才优势的央企,将“赔了夫人又折兵”,同时遭遇投资打水漂和产业发展信心受挫的打击。此外,部分地方国企因其产业基础和灵活性会获得领跑先机。以上判断将在十四五期间就见分晓。
图8:四类央企谁家强?
4、跨界洗牌和颠覆将成为常态
对比其他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行业,如家电、汽车、房地产、通讯等产业,环保产业长期处于低质量发展、低水平竞争的阶段。不管是从技术研发还是产品迭代,抑或是从建设质量或设计标准,更不用说管理创新,环保产业的发展都没有取得与社会经济和其他行业同等水平的进步。在此大背景下,将其他行业的技术、产品、管理等引入环保产业,将获得极大的创新和叠加溢出效应。早前有许多园林景观企业进入环保行业,在生态建设领域占据优势。当前,华为、万科、阿里、腾讯、中国移动等看似跟环保行业八竿子打不着的企业接连进入环保行业,将其自身拥有的大数据、云平台、移动通讯、精细管理等优势移植到环保设施的建设、管理和运营服务中来,创造出了1+1远远大于2的跨界领先效应。因此,未来跨界洗牌和颠覆将越来越成为环保产业的常态。
5、环保设施建设必须解决邻避问题
环境公共服务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人们每天生活、生产所产生的污染和废物需要环保设施处理处置。也就是说,环保产业是一项为人们生活创造美丽、增添美感的事业。但是,中国的环保行业尚未摆脱“邻避效应”的困境。但凡了解到自身周边会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资源再生回收中心等设施时,民众即使不群起而游行示威反对之,也大概率会掩鼻而过或刻意躲避。这与环保产业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美好环境的定位大相径庭。解决之道在于,未来环保产品(包括环保基础设施)首先必须给民众安全感,在排放标准、运营安全等方面,给出令人信服的记录;其次产品和设施需要融入民众生活,让民众感受到因为有该设施而使自己生活获益;再次环保设施的设计、建设和管理等,还需要在文化、艺术、感观等方面下功夫,改变一想到环保设施就浮现出傻大笨粗和脏乱差的习惯性印象。未来,艺术总监(或美学总监)和公众关系总监将成为未来环保公司的标配,每一个环保设施都将成为民众心向往之的美好场所。
大浪淘沙:未来如何胜出?
在很大程度上,中华民族是一个缺少哲学教育和逻辑思维的民族。我们思考问题习惯从最眼前的实用出发,很少去梳理逻辑,寻根究底。在面对产业发展这样宏大而长远的议题时,逻辑分析却显得尤为重要。未来,不管企业性质姓公还是姓私,不管企业规模是大还是小,要想在已经处于进行时的产业洗牌浪潮中剩下(剩下即胜出),建议从以下几点深入逻辑思辨:
◆ 政治经济大趋势决定产业形态,必须要顺势而为;
◆ 在产业生态中找准自己的生态位,不管是找靠山抱大腿,还是苦练独门绝技,总有一款生存秘诀适合你;
◆ 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工艺技术、融资能力、运营管理必居其一;
◆ 关注海外市场,尤其是南亚、东南亚、南美洲等一带一路新兴市场;
◆ 人才!人才!!人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还不够。
(本文是中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阳平坚博士在第六届国际清洁技术论坛的演讲发言,由中车环境战略投资部总经理易如整理。)
本文作者
阳平坚
理学博士,现任中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曾任江苏盐城环保科技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和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环境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
编辑:徐冰冰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