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水”是五行之水。
“上善若水”的“水”不是真水,是指金木水火土中的“水”,是指它的本质。在五行中水最为弱小,但它愿意随形,愿意改变自己,说到顺势而为的能力,水最厉害,所以说“上善若水”。其他的金木火土都有一定的形状,比较固定,难以改变。
还有人说,“水”为“绿水”。
老子提出来的水十分符合现在在生态水文学中比较时髦的“绿水”概念。生态水文学将水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可以看见的所有的水,“绿水”则是肉眼看不见的所有的水,比如蒸腾中的水、根系中的水、土壤中的水、人身体里的水。所以,“上善若水”的水应该是哲学范畴的水,是老子的品行使他看到了这样的水,而不是指过去自然界中的水。现在有人提出“虚拟水”的概念,把水融入到我们整个生活中,把水又提升到一个哲学的范畴。所以,“上善若水”的水来自于老子超出于自然的哲学范畴的认识。
环境人对“上善若水”的误解
在环境行业中,不乏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真感悟解读的人,他们总结道:很多时候行业内的人们过分地去解读“水”了,水确实包含着一些“道”,所以用它比喻“善”,结果导致很多解释往“水”上去靠了,但其实“水”的很多延伸性问题都不涉及真正的“善”。谈及对《道德经》的误解,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点:
误解一﹒文字的误解
首先,《道德经》描述的都是最普遍的真理。现在的人们对《道德经》的理解都停留在字面上。中国的文字已经传承了几千年,是不断变化的,把现在对一些文字的理解赋予2500年前老子写的那个字上,就容易造成误解。现在看到的《道德经》版本中,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是比较符合事实的。但是现在以讹传讹的东西非常多,这就是对《道德经》解释不准确的第一个原因。
误解二﹒思想体系的误解
现在有相当多对《道德经》的解释是用儒学或者佛学的思想。虽然讲真理的东西总是有共性的,但他们的思维逻辑体系和道家是完全不一样的。
儒学对中国人的影响非常大,在潜移默化中,我们对很多东西的认识会不自觉地建立在儒学思想之上。前面提到了对“仁”的解释,儒学的解释就是“仁者爱人”,“仁”就是“爱人”。佛学则讲究普度众生,爱的范围已经不限于动物界,还包括世间万物。孟子则认为“如果你把路人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那就相当于把父亲当做了路人”,这是狭义的爱,是有选择的爱,孟子不认同这种普遍的爱。《道德经》中的“仁”如果理解成儒学或者佛学的“仁”,就偏离原意了。所以,对《道德经》的第二个误解的原因就是用其他的思想体系来解释道德经。
第二节﹒“上善若水”之于环境企业
环境企业为什么要研究“上善若水”
有人对《道德经》有疑惑,质疑说为何2500年前的东西就是真理。其实,对一些最基本的自然规律,老子在2500年前看到就描述记录下来了,也不排除如果2500年前没有老子,500年前也会有一个人明白后把这件事描绘出来。自然规律就是客观存在的,再过2500年也还是存在的。所以,可以通过对文化的学习和领悟更快地汲取营养,帮助大家成就事业。
原因一﹒领悟的“道”不足以助力行业发展
E20环境平台集中了TOP20%的环境精英企业,但是纵观环境行业,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小公司,经济数据都不是很好看,远不如互联网行业、游戏行业等。
在全国倡导生态环境保护的大环境下,行业中有许多企业开始高歌猛进,却在近期遭遇了一些突发状况,导致整个行业陷入低迷,情形急转直下。
环境产业在发展中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是不是虽然找对了方向,但选择的道路仍然有偏差?从大道上来说,环境产业的发展应该可以更好。所以,对整个产业来说,需要领悟的“道”还有很多,这是大家研究讨论“上善若水”的原因之一。
原因二﹒“上善若水”对行业具有深远意义
(一)合大势。
“上善若水”教给我们,无论任何行业,想要长远发展都应该顺应当下的环境大势。如果了解国家政策就会发现,党和国家对环境企业的期望其实和“上善若水”是一脉相承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讲到“生态文明”、“天人合一”,其实就是在讲述人对自然的敬畏。由此可见《道德经》中的“天人合一”、“上善若水”等思想已经融入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国家的大势,也是环境行业的大势。环境企业应该遵循这种大势,多交流领悟传统文化,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能够助力企业、行业发展。
(二)提升修为。
近两年,有时会感觉环境行业的发展过了头,开始面临一些挫折,但行业内人员又缺乏一定的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而诞生于2500年前的《道德经》是有大智慧的,一直影响着世界,影响了千百年。不论何时,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文化都会在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行为。这个“影响”用语言可能很难描述出来,但在遇到问题需要行事决策、判断是非时,就会体现出来。通过对“上善若水”的学习交流,有助于环境人提升文化修养和内在修为,使得大家在新的困难面前,能够怀着沉着、冷静、智慧、自信的心态去分析解决问题。
(三)传承文化,引领发展。
人们在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时,应该不仅仅是学,而且要用,还要传。如何能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多运用,多传承,从而使其发扬光大,是挑战,也是责任。
做企业的人研究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多环境企业家出生于六、七十年代,经过多年成长和发展成为企业的负责人,在传承中华文化上,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对员工以及社会的影响非常大,他们是引领企业向前走的旗帜。可以说,一位企业家,引领了思想文化,就能引领他的队伍,引领了他的队伍,就能引领整个企业蓬勃发展。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