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2月8日,IWA官微发布了一条联合国教科文开发了全球首个水质监测网的信息,成功吸引了小编的注意。本着猎奇的心态,小编试用了一下网站,并瞬间联想到去年与上海排水监测站季斌站长关于大数据时代下检测数据如何发挥作用的对话,于是写下了以下内容。观点粗陋,仅供参考。
近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国际水文计划项目(IHP)和国际水质倡议项目(IIWQ)创建了首个全球水质监测网站(以下简称监测网),网站由EOMAP GmbH & Co. KG公司基于卫星观察数据所建。有了这个网站,IIWQ将为全球提供水质评估、流域和湖库建设提供支持和帮助。
图1-网站界面
小编简单了解了下监测网的开发机构EOMAP是何方圣神,这家公司据了解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周边的小镇Seefeld,是全球顶尖的通过卫星数据为商业机构和政府机构提供流域和水生态信息的科技企业,创办于2006年。其主要的数据由高分辨率卫星提供,依赖于标准化的物理模型分析形成,核心业务所涉及海底、沿海和各类基础设施。除德国总部外,在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和中国均设有办公室,中国办公室位于北京海淀区。
从网站的功能来看,目前该网站提供了几乎全球每个角落海岸线的四项水质情况数据(南极洲和北极圈部分陆域除外),所涉及的水质指标包括浊度(Turbidity)、叶绿素a(Chlorophyll-a)、有害藻类指数(HAB Indicator)和总吸收度(Total Absorption),通过不同的颜色表真相应的浓度级别,通过地图可直观了解全球各地区水质情况。在地图上点击具体位置,还能显示具体的数值各变化趋势,但最新数据提供的时间多为2016年甚至更早,还是有一定的时效性差距。
图2-美国西海岸叶绿素a数据
图3-东京湾浊度数据
在监测网上,中国沿海地区水文水质情况也一目了然,但似乎与邻国日本、韩国等相比,中国沿海水质的情况令人堪忧。以浊度为例,我国海岸性“色彩斑斓”,渤海湾内由于黄河汇流的影响,全线“飘红”,浊度最高接近270FTU;而长三角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杭州湾部分地区浊度极值接近400FTU。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列举的浊度,并不直接与污染划上等号。影响浊度指标的因素很多,可以是人为污染造成,也可以是水土流失导致的泥沙含量造成,还是需要水力水质专家具体的分析探讨。但小编认为这样一目了然的图示,对沿海地区相关的水文调研和研究有很直观的借鉴价值。
图4-渤海湾内某处浊度情况
图5-杭州湾内某处浊度情况
此外,该网站对部分内陆湖泊水库有更为深入的数据积累。在网站中发现,包括佛罗里达胡(Florida Lakes)、湄公河三角洲(Mekong Delta)、尼罗河和阿斯旺水库(Nile & Assuan Reservoir)等,均提供了2016年全年,以10-15天为频率一次的数据更新,其中对叶绿素a、HAB指数等表真藻类生长情况的监测数据,将为当地应对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提供非常重要的数据资料,如该网站能够持续长期地提供数据支撑,将为相关湖泊水库研究人员掌握地区藻类暴发规律,研究相应的湖泊管理措施带来巨大的便捷。
图6-佛罗里达湖地区叶绿素a情况
图7-尼罗河流域HAB指数情况
当然,小编并不是水文水质监测方面的专业人士,无从判断监测网所提供的数据的准确性,更无从考究卫星分析数据与实验室实际检测数据之间的匹配度,但从试用监测网的角度发现,无论是大水领域对于水文水质的研究,亦或是小水领域对于供水排水水质的监测,都无一例外地走向了大数据信息化时代。在更注重数据资源的今天,一些传统的水质检测监测机构,都已经将眼光放在了如何从以提供检测服务盈利,转向依托数据资源盈利的转型,是否可以预测不远的未来,我们的日常检测监测工作将更多地由自动化程度更好的仪器取代,有限的人为成本将更多用于整理、统计和挖掘数据价值,转而向决策和科研咨询转型。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