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实施省实验室建设计划,建设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再生医学与健康、材料科学与技术、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等4个省实验室,适时建设第二批省实验室,力争申建国家实验室。继续实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倍增计划,支持引进诺贝尔奖科学家领衔来粤建设一批国际化专业化实验室。大力推进国家大科学装置建设,积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部省联动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专项,实施无人智能技术等10项省重大科技专项。完善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体系,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设研发机构的比例达35%。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军地两用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应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计划,力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3.4万家,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挂牌上市。全面推动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和发展。
全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实施“珠江人才计划”“特支计划”“扬帆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推进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研究推出更加有效的创新人才政策,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支持企业设立海外技术研发中心,推进“柔性引才”。实施技工教育创新发展、高技能人才振兴、南粤工匠培养等计划,打造一批国际化高水平技师学院。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推行人才“优粤卡”制度,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着力解决人才落户、住房、子女入学、出入境等突出问题,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流得动、用得好。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落实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所有权、处置权、收益分配权相关政策,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推进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和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等建设,力争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支持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专业化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高质量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加快打造国际风投创投中心,发展壮大创业投资,培育壮大天使投资人群体。建设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大力推进专利质押融资,打造全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新增一批创新型城市。倡导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三)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问题,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探索推进在“一国两制”和三个关税区条件下的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便捷有序流动,构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网络化空间格局,携手港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枢纽和航运中心。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开通莲塘/香园围口岸,加快实现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推进“一地两检”“联合查验、一次放行”等通关模式改革,实施出入境、跨境交通等方面服务大湾区建设的18项措施,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粤学习就业生活的相关政策。健全粤港、粤澳联合海外招商推介机制。充分发挥珠三角各市在大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办好泛珠论坛暨经贸洽谈会、行政首长联席会议。
深化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落实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抓好重大改革措施和重点事项落地实施,努力打造制度高地。积极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争取拿出更短的负面清单,促进投资便利化。进一步优化国际贸易流程,压缩各环节货物通关时间,促进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不断提高贸易自由化水平。探索建立促进跨境双向投融资便利化的账户体系,推进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重大金融平台建设,推动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深化对港澳服务业开放,争取进一步放宽港澳专业人员执业限制。
推进贸易强省建设。拓展对外贸易,建设一批广东名优商品展销中心和目标市场境外展览平台,扩大驻外经贸办事网络,构建完善直接联系主要贸易伙伴的自主营销网络。完善与国际贸易新业态相适应的监管服务模式,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海外仓建设,支持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做大做强,促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转口贸易、离岸贸易、融资租赁、保税维修等健康发展。推进外贸区域品牌建设。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做大做强服务外包产业。落实国家降低部分商品进口关税政策,扩大优质消费品、先进技术装备等进口。
提升双向投资水平。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支持广州港、深圳港等拓展全球海运网络,抓好中欧、中亚班列组织运营,提高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扎实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推动上下游产业链“走出去”,完善海外生产服务网络。强化外商投资市场准入、政策支撑、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落实利用外资10项措施,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简化外资企业设立、变更备案程序,组建全省产业招商联盟体系,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来粤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发挥外事、侨务等资源优势,深化国际友城交流合作,提高引资引智引技水平。
(四)加大改革攻坚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创广东营商环境新优势。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一批、下放一批、合并一批,争取将省级权责清单事项再压减1/4以上,推进“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取消一批涉企涉民证明事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大力推进强市放权,继续下放用地预审、经营许可等领域行政职权,赋予各市更多自主权。全面清理规范省级政府考核事项,改进政府督查方式方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证照分离”、网上审批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力精简领取营业执照后的各类许可证。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第二批40家左右省直部门下属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或撤并,推进省直部门下属学校成建制划转省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管理,进一步理顺政企政事关系。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年内初步搭建起统一安全的政务云平台,推动一批单位业务系统迁移上云,实现数据共享,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水平。
编辑:程彩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