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1.作为系统启动时的污泥培养,进水浓度先浓后淡是不对的。
2.既然是试运行的启动阶段,你不必太在意出水是否超标,可加快逐渐提高浓度。
3.特别是生物池比较大,填料比较多的生物系统,降低进水浓度,会导致食微比大大低于正常值,自然水解池不易挂膜了。
(六) "最近出水水质变差,SS明显变大,应该从什么方面考虑它的原因?
答:
1.SS明显变大,原因实在太多了,短时间的变化,可能与负荷过大有关。长期的,周期性的变化,则可能与丝状菌膨胀或者污泥老化有关。
2.还请检查控制参数及进水成分变化情况。做出判断和处理方法
3.污泥龄、食微比、进水水质、前段物化处理效果、丝状菌检查等是重要的考察方法。
(七) 生活污水处理,如果突发性地出现很多油(油成分不明确,可能是柴油,也可能是汽油或其它),请问怎样去应付?这油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地影响?
答:
1.我不知道你厂的设施有无除油的设备。如果没有,排放水中石油类可能会超标。
2.作为烃类物质,应该也可以被微生物所降解,只是时间会长一些,可以的话我建议你可以在曝气池出口加设一出水挡板。由此,上部浮油可停留在曝气池中,在长时间生物氧化下也可被降解。但是,如果长期连续有大量含油废水进来,您可能要添加除油设备了。
问:油类现象明显时大概有20多mg/l,不是所有的油都可以被微生物降解的吧?一点影响都没有吗?我们曝气池出口处有曝气,设挡板应该不可行。
答:
1.油类的降解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的,当然,作为我们处理来讲,油类被初步降解后,被微生物吸附,排泥时排除,同样是去除了油类物质。
2.曝气池出口有在曝气,可以将出口处的曝气关小或关掉就行了,后段曝气太多也不利于微生物沉降的。如此可以设置挡板啦。
(八) "我想问问这个污泥龄是怎样确定的?又是怎样用来控制的?究竟用排泥量确定它还是它来确定排泥量?丝状菌应该不是问题的关键,是不是污泥浓度过大呢?大约在1000左右,或以下,进水BOD=50左右,这个污泥浓度合适吗?望赐教!谢谢!"
答:
1.污泥龄:是活性污泥在曝气池中的停留时间,他是控制污泥是否老化的关键控制参数,是相当重要的控制参数,此参数不加以控制很难保证生物系统正常运转。
2.计算公式:(MLSS*曝气池有效容积)/(24小时*每小时排泥流量*MLSS回流)
3.此参数用来控制排泥量的。
4.首先通过运行,摸索出自己水厂的合理污泥龄控制值,此时即可指导排泥了。我的经验是超过30天,污泥就有可能老化了,当然各厂具体运行情况是不一样的。需要自己总结和摸索。任何现成的参数,也只是参考而已。
5.污泥浓度大不大,检查食微比吧,不要小于0.1!单看,MLSS=1000,BOD5=50,你的污泥浓度是高了。
(九) 二沉池有时出现跑泥现象是什么原因?
答:我想出现二沉池跑泥的原因是很多的。
1.生物系统处理负荷(水量和浓度)变大,可以出现跑泥,多为水量增加后,二沉池的停留时间就缩短了,活性污泥来不及沉降就流出了二沉池,由此产生跑泥。同时,进水浓度增高,会导致活性污泥活性增强,不利沉降。出水混浊而带有跑泥现象。
2.过于低负荷运行,污泥老化后,微生物自身氧化,解絮。同样会产生跑泥。
3.丝状菌膨胀,污泥来不及沉降也会产生跑泥现象。
4.另外,气温低、曝气过度、PH变化过大、有毒及惰性物质进入生物系统等等,也会产生跑泥。
5.我想,掌握这些原因,还得自己在实践中反复体会,才能灵活准确的加以判断。
6.当然。相关检测方法也必不可少的。它是你判断的依据。
(十) 想问问氧化沟每个廊道的MLSS应该是一样的吧?
答:氧化沟各槽的污泥浓度是不一样的,而且也没有可比性。
问:如果BOD太低了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还有上次你说氧化沟各廊道的MLSS不一样,我也想明白是因为有机物逐渐减少,是吗?但我用MLSS仪测了一下各廊道,发现它们的值差不多,这是这么回事呢?
答:
1.我还是那句话吧,有多少有机物,就能产生多少微生物,因此,低BOD,就需要降低活性污泥浓度与之适应。刻意的提高污泥浓度,就会导致泥龄延长。而使污泥老化。
2.对于,低B/C比的废水,应该尽量通过物化段或者水解酸化来提高,这样微生物运行时就轻松了。
3.同时,加大生物污泥回流量来降低微生物在生物池中的停留时间,可以降低微生物老化程度。
4.氧化沟工艺,应该说受侧池有沉淀功能的影响,其浓度应该高于中间池的浓度。
5.你用MLSS仪测量对比,也没有太大必要的,因为,运行中有的廊道在沉淀,你如何测MLSS呢,而不同时间的测量值,我想也没有对比性吧!
6.各廊道微生物是动态的发生着浓度的变化,处理阶段不同以及进水的影响,各时间段浓度也有区别的。对于因有机物浓度降低而导致污泥浓度分布降低,我想在氧化沟这个池体容积内还不会有明显的反应的 。
(十一) 1、在北方活性污泥法与接触氧化法那种工艺对印染废水更有效? 2、脱色在生化前好还是在生化后好?
答:
1.印染废水应该是比较难处理的废水。其污染物的分解需要较长的生物氧化和接触时间。
2.显色分子对活性污泥来说处理是有难度的,一般的微生物对显色物质的去除大多是吸附后随排泥而排出的。
3.脱色我觉得应在生化处理段前。剩下的不易去除的部分再通过生物吸附去除,应该比较好一点。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