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杭州市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建议

时间:2017-11-28 10:16

来源:水工业市场杂志

作者:朱美虹、刘贵莲

评论(

一、杭州市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目前,杭州市共有行政村1954个,常住人口111.38万户。2003年,杭州市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列为重点实施项目,农村水体质量得到切实改善,尤以桐庐县突出,2013年开始推广桐庐经验,2014年和2015年,杭州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2亿,初步实现了杭州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2016年完成1556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编制出台了《杭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暂行办法》、《农村生活污水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杭州市清水治污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制定并实施《杭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年度工作核查办法》等。各地结合实际,创新监管方式,如西湖区出台农村地区环境长效管理实施意见,萧山创立“十个一”工作法,余杭区扩面整治与提升改造并举,富阳组织“组团联村”和财政绩效考核,桐庐建立纪委约谈制,淳安实施项目实名制管理,建德实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票否优”,临安推行治理项目“私人定制”化设计等。

二、杭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

1.重工程、轻规划、目标不明确

大多数的杭州市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都以项目为中心,没有从整体角度去考虑,只是简单参照小城镇排水规划模式,重工程、轻规划、目标不明确等问题突出。

2.各地之间发展不平衡,治理任务重而施工难

杭州市新农村污水纳管率占40%左右,其中桐庐县新农村较好,占87%,其他区、县(市)达70%,任务还相当艰巨。另外,在全省范围内大规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致使专业的设计、施工、监理等技术力量相对紧缺;同时,治理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影响日常生活,需处理好邻里关系、破路、破墙、拆迁、修复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此外,农村施工环境,包括地下管网底数不清、地形地势地质以及过道、桥、沟、渠情况复杂等,进一步加深了项目推进难、施工难的问题。

3.运行维护和质量监管工作不到位

杭州市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中的设施由各个农村自行组织村民进行维护,一般都是年纪偏大的人,专业技术能力等欠缺,效率较低,大多设施以及工程资料备案等都处于“无人管”状态。

4.资金需求大而筹措难,投资和运行维护经费短缺,对治理工作主观需求不高

目前,杭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资金基本为政府投入,且资金筹措面不大、渠道狭窄,基本上依靠财政专项予以补助。据测算,2014年-2016年杭州市1556个村共计40余万户农户的污水治理任务,需资金约40亿。市级层面,2014年-2015年资金缺口约1.5亿元,区县(市)资金配套拼盘压力也较大。目前,杭州市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般由村级负责建设,资金也由村级筹集,项目建设完成后方可通过“以奖代补”、“以奖代拨”的方式获得财政补助。另外,绝大多数农民还维持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生活污水治理的主观需求不高。不少村干部对污水治理等公益项目兴趣不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宣传教育相对薄弱。

三、建议

1.目标为导向,扎实做好落实工作

把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作为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打造“美丽杭州”、建设“两美”浙江示范区的重要举措,以浙江省市委提出的工作目标为中心,确定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长远规划和具体实施计划,按照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突出重点,分类推进。

2.因地制宜,规划先行,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参考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前提下,探寻污水处理技术和排水标准。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工作,与村镇规划等衔接,制定好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实施项目整合、资源整合,做到规划引领、统筹兼顾、协同推进,避免重复建设、资金浪费,提高人、财、物使用效率。进一步推行截污纳管工程,改造好农村厕所,采取多元化农村污水处理模式,如接入市政管网模式、无动力厌氧模式、小户型成套设备处理模式等。

3.加强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建管并重,落实长效管理机制

尽快制定出台有关实施办法,创新运维管理机制和模式,明确责任和实施主体,资金来源及分配,管理规范与考核等;探索引入市场机制,不断提升管理的专业化水平,确保有人管事,使污水设施一次建设、长久使用、持续发挥效用。完善村级组织兼(专)管员制度。

4.多措并举,确保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财政补助向特殊地区倾斜

确保财公共政投入稳定增长,建立健全社会参与和群众自筹相结合的资金筹措机制;整合多渠道多项农村涉水财政资金。推广“以奖代补”政策、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体委托外包”方式。

5.提升村民生活污水治理的专业能力、素质和思想意识

通过宣传、引导、教育、培训等多层次、多渠道对村民进行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知识的渗透,使村民充分认识到生活污水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形成“我要治”观念。让村民参与生活污水治理设计、选址和投资,逐步提升村民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增强其主体意识和积极性,鼓励村民积极投身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维护。

编辑:徐冰冰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