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引导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着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重点在提升人力资本、完善公共服务、科技创新、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力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
——坚决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运用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产业引导基金、地方政府债券等方式,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进一步利用好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全国性市场和区域性市场的社会融资功能。适应消费升级新需求,扩大服务消费,培育更多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民间投资稳定增长。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生态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努力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重点抓好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城中村和城边村原有居民市民化、“两区同建”农村地区居民就地市民化。广泛宣传并落实对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依法保持不变的政策,消除农民进城落户的后顾之忧。加快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进一步提升城乡公用设施服务水平,重点建设城市“十个系统”和农村“七改”工程。
——切实抓好产权保护制度落实。认真贯彻国家关于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保护,坚决制止随意摊派占用、内部人控制、不公平交易和利益输送。下决心依法纠正一批侵犯企业产权的历史积案。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进一步完善与非公有制企业和商会协会联系沟通机制,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不断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弘扬企业家精神。
——积极主动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增强同风险赛跑的意识,加强对网络形态、金融领域和实体经济风险的跟踪监测。依法依规应对和处理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集合理财、信托计划、互联网金融等方面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高度重视公共安全,深入细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提出的腾笼换鸟和凤凰涅槃的指示要求,进一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狠下功夫,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型。
(一)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动“新六产”发展,提高农民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收益。继续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开展绿色增产和粮食高产创建,确保粮食生产稳定。严守耕地红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和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好海洋牧场。扩大“粮改饲”试点规模,适当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发展果菜茶、肉蛋奶高效特色农业。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加强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壮大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抓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完成节水灌溉工程面积300万亩,发展水肥一体化面积130万亩。基本完成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加快黄河水东调应急、引黄济青改扩建等工程建设。认真抓好防汛抗旱工作。
(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支持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鼓励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培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积极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关键技术领域中试基地建设。支持济南数据科学中心发展。培育更多行业单项冠军,使更多小微企业成长为有市场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推动科研院所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探索教育科研资源优化重组,支持省属主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融合发展。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培育一批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深入实施泰山学者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创业创新热情,吸引更多技术型、技能型专家来鲁发展。建立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机制,允许科研人员、医生和高校教师依规兼职兼薪。
(三)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严格执行安全、环保、能耗、质量、标准等法律法规,倒逼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船舶、炼油、轮胎、化工等重点行业过剩产能退出。做好传统产业规划布局调整,尊重市场规律,引导设备利用率低的各类企业积极进行产能调整。今年,再压减生铁产能387万吨、粗钢280万吨、煤炭351万吨。推动济钢产能调整和山钢转型发展,统筹抓好煤炭企业改革重组。严厉打击制售“地条钢”等违法违规行为。灵活运用多种债务处理方式,稳妥实施兼并重组或破产清算,加快“僵尸企业”市场出清。认真做好去产能过程中职工安置工作。
(四)加快工业和服务业结构优化。落实中国制造2025山东行动纲要,抓好工业转型升级中期评估结果应用。实施小微企业产业结构和治理结构融合升级战略。启动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培植壮大骨干企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广。积极培育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工业设计,推广个性化定制、装配式建筑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化工企业“进区入园”。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建设智慧园区。引导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强化山东工业云平台线上服务,建设国家北斗导航数据山东分中心。开展23个服务业转型升级中期评估,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启动新一轮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和康复器材产业。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推进全域旅游,加强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重视国际化和全国性会展。提升饭店业发展水平,促进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和生态旅游发展。加强地质遗址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
(五)继续降低实体经济杠杆率。当前,我省经济总体杠杆率不高,但是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部分市县政府债务可持续性不强。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推动工商企业降低杠杆率,严格管控政府性债务,同时也要对居民户债务过快增长的势头保持足够关注。必须进一步提高企业产销率,减少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存货资金占用。鼓励企业开展对标学习,眼睛向内降本增效,减少物质消耗成本和销售、管理、财务等费用。引导企业增强资本金意识,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通过资本市场多种工具提高资本金比率。通过技术创新、体制改革、管理完善,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坚持分类调控,因城施策,重点推进非住宅和去化周期较长的城镇商品房去库存。支持合理自住购房,严格限制银行和社会资金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完善化解担保圈风险系统措施。
编辑:程彩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