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3万多环保中小企生存之道 实力决定路长能走多远

时间:2017-02-04 13:35

来源:中国电力

评论(

未来10年是环保产业非常重要的孵化期、战略机遇期,中小环保企业应找准定位、明确目标。

每次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见到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笠钧,都是一身笔挺的西装示人。他说,这样显得做环保的人看上去精神一点,但其实这一行都挺辛苦的。

当前,3.5万家环保企业中,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品牌弱、创新能力不强、政策性支持缺乏、融资成本高等成为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大型企业尤其是央企纷纷携资本进入的形式下,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

在中国环境报社环保产业研究院近日举办的首届环保企业总裁沙龙上,就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企业家们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怎么迎接战略机遇期?

企业应找准定位,选择更大市场空间或选对客户;竭尽所能做好服务,获得合理利润

“未来10年是环保产业非常重要的孵化期、战略机遇期,如果在这个时间段,你既不能把企业做大,也不能在细分领域做强,那么10年以后,想要生存就非常困难了。”赵笠钧认为,企业一定要准确定位,一是选择大的市场空间,二是在大的市场空间里选对的客户。

2013年,博天环境在煤化工领域的业务贡献了收入的78%。但受煤炭价格等各方面原因影响,赵笠钧开始在战略上迅速做出调整,布局环境检测、家庭净水器、河道系统施治等万亿级的市场。

“2016年的上半年,我们的收入只有38.6%来自能源化工,46%来自城市水环境包括河道流域的治理。而家用净水器去年较上一年涨了700%,监测检测业务也比前一年多将近4000万元收入。”赵笠钧表示,当创业者看待未来的时候,这些都是从战略层面需要思考的。

“现在的环保产业进入了一个多要素、协同迭代的阶段”,在北京高能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望明看来,环保不是独立的学科,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环境修复涉及到40多项目专业的技术,不是一家企业就能够把技术全部吃透的。”据他介绍,企业曾经在吉林长春做过一个老垃圾厂的生态污染项目,其中涉及到15个专业领域。

因此,公司的战略是纵方向补强、横方向补面。在纵向方面,高能环境把环境修复作为发展的重点,通过合资收购,补强在技术方面的优势;在横向方面,整合与主营业务相关的垃圾清扫清运、环卫信息化、危险废物处置等。

同属一个细分行业的河北煜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保军则认为,做环保产业企业家要搞清楚两件事情,一是有没有竭尽所能把服务做好,二是能不能得到合理的利润。

“随着公司品牌和技术等实力的提升,客户也会筛选出能为自己提供优质服务的企业,并不是一味追求低价。”赵保军表示,他所在的领域还有10年~20年的市场发展期,所以更要耐着性子尽可能做好。

大浪淘沙何以立足?

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安身立命,民营企业具有灵活的机制,技术研发应解决实际问题,可借助行业外技术攻关

在最近发布的《“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先进环保产业”被提及多次。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秘书长、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王亦宁曾表示,环保核心技术的突破是“十三五”期间应重点解决的挑战。

论坛上,不少企业代表深有感触,只有掌握核心技术中小企业才能在大浪淘沙中安身立命。

广东益诺欧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曾做成国内首个电镀重金属废水零排放案例,正是这一项目,挽救了一家港资企业,企业老板最后也成了益诺欧的股东。

原来,甲方单位地处广东东莞东江边,涉及当地及香港饮用水安全。在广东最严苛的环保执法环境当中,面临被关停的命运。但通过益诺欧核心专利技术,对企业电镀生产工序排放的废水实现“零排放”。这一项目于2016年6月荣获2015年度中银香港企业环保领先大奖。

在湖北武汉弘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巴能军看来,与国企、央企在技术研发上比较,民营企业的优势在于机制的灵活。

“研发技术的风险很大,成百上千万投入进去,有可能只冒了个小泡。国有企业的考核机制,不利于推动技术研发。”巴能军认为,民营企业亏了认账,一条道走到黑,一些技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研发出来的。

他举了个例子,在与浙江某印染企业签订治理合同时,企业处于很被动的局面,导致不做亏更多,做了也是亏,因此就硬着头皮上,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什么办法都用了,终于成功了。

“技术永远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我们这些年拿着真金白银投入,没拿国家一分钱的资助。”浙江杭州申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阮海丰表示,从企业在研发投入上摸索的经验看来,一方面,进口高端技术不见得是最好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才是最好的;另一方面,环保不是个独立的学科,应更多借助行业外技术攻关行业内的技术难题。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