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傅涛:科技创新如何引领环保产业发展

时间:2013-07-15 17:14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傅涛

评论(

编者按:无论技术还是政策,都必须以产业为桥梁,才能真正服务于社会。尤其是随着环境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时代的到来,如何从产业角度考虑技术发展方向的需求,真正服务于社会,是当前环保产业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

(根据傅涛在2013环境技术论坛上的发言整理)

环境产业本质上来讲是为政府提供服务的,因为环境保护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但是这一形势正在发生变化:政府的环境服务界面不断后移,逐渐把设备、工程、投资、运营、服务等一系列工作,通过界面后移的方式将环境企业推向前,由原来自己进行治理,变为企业帮助治理,政府购买服务,从而推动了环境产业的前移。

这一变化促使环境企业服务的领域越来越宽、越来越广,也使政府和企业间的责任划分出现差异,即不同产业环节对技术关注程度的差异,由此引发了环保科技发展之惑。

环保科技发展之惑

面对从“七五”期间的几百万,到“十二五”近百亿的国家环保科技投资,科技投入不断增加,但在这一过程中,环保科技对产业的实际贡献到底有多大?科技对环保产业而言是否为一个伪命题?

这一疑问的产生,首先源自于无论政府还是污染企业,都处在一个长期非理性的状态。地方政府作为环保的责任主体,利用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做的并不认真;而污染企业是被政府逼着做事,是花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办得同样不认真。

其次是环境监管存在长期缺位,总量控制仍在回避环境效果:这会造成真正环保需求的缺位,进而造成环境技术的零散化、碎片化;我们应该深知仅仅点源达标的空气不一定好,污水达标排放的水体也不一定干净。

第三是环保产业发展仍以资本为核心,而不是以技术为核心,技术还没有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仍停留在产业化初期——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低。这些都是造成技术跟产业和需求的脱节的原因。

环保科技出路在何处?

科研技术成果的转化,需要破除“用工程化代替产业化、用产业化混淆市场化”的误区。通过技术创新、工程化应用实现批量化、标准化、集约化应用,目前我国很多水务、固废领域的科研项目,在工程化阶段就以为产业化了而停止,其实工程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要实现产业化还要经过资本化和市场化的过程。资本化即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实现资本对接;市场化是形成竞争机制,建立供需关系,从用户角度体会技术和服务。

目前科技转化体制的背景正在发生变化,为环保技术发展提供了契机。

首先是定位的变化,环保产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重新定位为现代服务业,“十三五”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约束性指标面向环境效果,使环境产业的需求甲方逐渐趋于理性。

其次是市场的变化,虽然环保市场目前还不是技术主导的产业形态,但环保市场的技术权重明显加大。

三是资本的变化,中国创业板的适时开启,为环保服务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为环保技术革新提供了契机。

四是监管的变化,环境监管的逐渐到位使环境需求逐渐理性。这将使产业成为科技转化的主流通道,在我国环保服务业外部化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正成为产业和科技结合载体。

技术服务市场正在转变 面向环境效果的“环境医院”急需建立

从内部需求分析上来看,技术服务市场正发生五个方面的转变,一是服务导向由建设为核心到运营服务与建设并重,甚至运营主导方向转变;二是效果导向从追求技术先进性、创新性到追求环境效果的转变;三是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供给主导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需求主导的转变;四是创新导向,要面向环境效果,环境技术的难度加大,技术创新要求越来越高;五是系统导向,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复合和复杂,系统性要求日益强化。

市场需求的变化促进了技术服务市场的内在转变:由单项技术到集成技术;由技术服务提供方的直销到专业营销机构的进入;实现技术集成和营销体系的融合。技术集成要兼顾技术方向、环境对象、产业环节和经济性四个维度,这四个方向的整合即是集成,而只有面向了市场、用户需求和环境效果才是真正的集成。目前我国科研项目完成第一个层次的技术环节集成就停止了,没有实现与产业的衔接,缺乏技术集成和用户分析,更做不到面向环境效果的解决方案。因此,我国急需实现技术集成和营销体系的融合,建立一批面向效果,面向实际环境服务的解决方案中心。

系统解决方案中心,从效果出发,面向实际的环境服务,进行技术示范、应用展示,制定解决方案并服务市场。其实际上相当于一个环境医院:政府和排污企业相当于患者,解决方案中心通过展示吸引患者关注解决方案,而每个环保公司将是环境医院的大夫,对“病情逐渐复杂”的环境系统进行会诊,做出综合判断,制定解决案例。

环境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建设一批国家级的解决方案中心,即建设一批国家级的环境医院,面向用户、面向市场,切实解决环境问题,将是环保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这也是所有环保人所期望的环保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梦想落地之所。

 

编辑:郑岩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