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地下水污染加剧 倒逼环保产业提速发展

时间:2013-03-05 13:06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郑岩 成杨

评论(

连日来,地下水污染的事件愈演愈烈:潍坊企业污水地下偷排;河北多处地下水污染严重,导致村民癌症高发;北京密云水库上游垃圾填埋坑成水库和附近地下水的污染隐患。据调查,目前我国一半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严重,57%的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较差甚至极差,工业排放、生活污水、垃圾渗滤液、农药化肥等多种污染来源严重威胁地下水环境安全。破解地下水危机,环境修复产业急需发力。

污染源、污染途径错综复杂

目前,地下水污染源呈现出点多面广的态势,城镇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错综复杂。根据《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我国地下水污染正由点状、条带状向面上扩散,由浅层向深层渗透,由城市向周边蔓延;与此同时,部分地下水饮用水水源甚至检测出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污染物组分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对地下水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随着我国城市污水排放量的大幅增加,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管网建设相对滞后、维护保养不及时等原因,管网漏损致污水外渗,部分进入地下水体;雨污分流不彻底,汛期污水随雨水溢流,造成地下水污染。2012年北京“7.21暴雨”灾害就给地下水带来了潜在危害。此外,得不到妥善处理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也成为地下水的重要污染源。

工业生产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破坏。据统计,目前全国2亿多吨工业固体废物未得到有效综合利用或处置,铬渣和锰渣堆放场渗漏污染地下水事件时有发生;石油化工行业勘探、开采及生产等活动显著影响地下水水质,加油站渗漏污染地下水问题日益显现;部分工业企业通过渗井、渗坑和裂隙排放、倾倒工业废水,造成地下水污染;部分地下水工程设施及活动止水措施不完善,导致地表污水直接污染含水层,以及不同含水层之间交叉污染。

土壤污染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土壤中一些污染物易于淋溶,对相关区域地下水环境安全构成威胁。我国单位耕地面积化肥及农药用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倍和3倍,大量化肥和农药通过土壤渗透等方式污染地下水;部分地区长期利用污水灌溉,对农田及地下水环境构成危害,农业区地下水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超标和有机污染日益严重。

地表水污染对地下水污染影响日益严重。特别是在黄河、辽河、海河及太湖等地表水污染严重的地区,因地表水与地下水互相连通,地下水污染也十分严重。部分地区由于地下水超采,甚至引起了地下水的海水入侵。

环保产业多领域齐发力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王红旗教授日前接受中国水网采访时指出,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治理和修复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一旦受到污染,所造成的环境与生态破坏往往难以逆转。因此,面对地下水污染的严峻形势,多管齐下,加大环境修复产业的发展力度成为破解危机的有效途径,环保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技术革新同样是题中之义。

一是要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回用率,完善污水处理厂及管网的建设,减少污水的排放和渗漏。目前,兴蓉投资、首创股份、北控水务、碧水源等上市环保企业积极为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的提升贡献力量。

二是加强工业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监管,采取企业园区集中治理或者第三方采购治污服务等模式对污水进行治理。以万邦达、中电环保、津膜科技等为代表的企业致力于工业水处理能力的提升,为工业污染治理提供服务。

三是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善防渗措施,建设雨污分流系统,实现填埋场渗滤液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加快综合性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建设,保证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维尔利、碧水源在渗滤液处理领域,东江环保、桑德环境在危险废物处置方面不断拓展业务发展。

四是分类控制农业面源对地下水的污染,尤其要对地下水饮用水水源补给区进行严格监控,通过工程技术、生态补偿等综合措施,在水源补给区内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积极发展生态及有机农业。

五是随着地下水监测体系的建设进程的加快,监测检查设备、风险评估等领域也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六是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复杂的污染成分对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时的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厂将加速技术、设备和工艺的升级改造,保障饮用水安全。

随着污染形势的加剧,地下水污染修复产业正在成为环保产业的新兴领域,国家正在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市场体系,不断提升修复治理的技术水平,部分环保企业也将涉足修复领域,加快推进地下水修复产业的发展,有效改善我国地下水污染状况。

 

编辑:郑岩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