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杨向平:污泥厌氧消化技术发展及案例综述

时间:2012-09-21 15:54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赵恒

评论(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水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观,但是随着中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的大幅增长,我们又面临了一个新的问题和挑战,城市污泥的安全处置。“十二五”期间,污水处理主要建设任务明确指出,进一步完善排水管网 (15万公里),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处理率85%),提高污泥无害化处置能力(80%),提高污水厂出水水质,提高再生水回用能力(15%)。

9月21日下午,在由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上海市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及国家环境保护污泥处置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联合主办的“2012(第四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中国水协排水委员会主任杨向平对污泥厌氧消化技术发展及进行了讲解,并对相关案例进行评述。

中国水协排水委员会主任杨向平介绍污泥厌氧消化技术发展

杨向平介绍,根据对污泥处理处置工艺的碳排放的分析,污泥浓缩+脱水+填埋的碳排放最多,污泥浓缩+脱水+制砖碳排放次多,污泥浓缩+消化+土地利用方式碳排放最少。对于国外污泥处置的单元技术趋势的分析,可以看到,污泥消化和机械脱水是普遍应用的污泥稳定化和减量化技术;在污泥消化的基础上,以土地利用为目的的热干化和堆肥技术,逐渐成为污泥处理的主要技术手段;污泥焚烧呈逐步减少的趋势;污泥填埋逐渐被禁止使用。

对于污泥厌氧消化技术的特点,杨向平谈到,技术原理成熟,国外普遍应用,并适应未来需要,国内也有一批可用的设施,具有稳定污泥的作用-减少病原菌和臭气,具有污泥减量的功效-分解了45%以上的有机物,减少了20%的污泥体积,便于脱水,产生的能源-沼气可以用来发电或驱动风机,1立方米污泥产10立米沼气、可发20度电,明显降低污水厂能耗,有利于污泥的资源化最终利用-土地应用。

针对污泥厌氧消化技术的挑战,杨向平介绍主要有几个方面,初期投资较高(需要新征建设用地)-新型的集中消化设施;系统封闭,易堵塞、泄漏、腐蚀,操作管理环节多-高效除砂设备、新型污泥过滤机、新型储气设施和新型脱硫系统等;配套设施设备多,设计、施工、装备、运行要求高-精心和创新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添加餐厨等有机垃圾调节泥质;开发应用超声波、热水解等予处理技术改善污泥可消化性和提高进泥浓度;尝试高温消化、两段消化以及好氧消化等工艺提高消化效率和污泥稳定化水平。

在业界关注的污泥消化方面,杨向平介绍,国外普遍采用厌氧消化这种污泥稳定化技术,我国仅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青岛,石家庄,郑州,沈阳,南京,济南等城市的约50座大中型污水处理厂中建设了一批污泥消化设施,目前仍可使用的只有20余处,少而萎缩。污泥消化技术相对复杂(腐蚀,堵塞,封闭和臭气),需要精心的设计、建设和运行,但从碳减排和循环经济的角度看效果是正面的,也是未来的发展需要,我们要不停步的探索和积极积累经验。国外污泥消化的目的是为了污泥的土地利用,沼气利用还可以提高运行效率,我们在消化污泥土地利用的政策和管理上支撑力度不足,沼气利用缺少激励机制,需要完善。我国已建的污水厂多数都采用低负荷的处理工艺,这也不利于消化工艺的推广和运行,加有预调节(热水解,超声波和高压破膜)及掺有餐厨垃圾的集中高效消化可以改善这一状态。

最后,杨向平提出,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主要是,提高认识,把污泥处理处置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坚定地执行污泥处理处置方针;形成从污水源管理、规划、建设和运行、到运输和处置全过程的协调管理体系;落实污泥处置的相关政策(法规、规划、投资、水价和产业); 大力推进示范工程,逐步提升污泥处理处置产业的发展。

编辑:赵恒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