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国标能否拨开自来水的层层迷雾?

时间:2012-05-24 10:29

来源:中国水网综合

作者:杨瑞雪

评论(

近日来,一则“全国普查自来水合格率仅50%”的爆炸性新闻刊发后,自来水水质问题成为热议的焦点话题,“我国自来水厂出厂水质达标率为83%”的官方声明与各地水厂的澄清新闻并未消除公众的疑虑。自来水合格率到底是多少?水质不达标的城市有哪些?各地水厂信誓旦旦的高达标率有多少可信度?水价上涨是为了提升水质?置身于自来水问题的层层迷雾中,一些民众寄希望于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执行的饮用水新国标,但部分民众却担心新国标只是“看上去很美”,最后却沦为摆设。

新国标与国际接轨

建国以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已先后修订了5次,1985年颁布实施的上版标准(GB 5749-85)共35项指标,其中有机项目只有4项,这符合当时水污染主要是无机污染的现实。近年来不少地方的水源受到生活与工业污水的污染,水中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大幅增加,相关指标需要进行调整。2006年12月,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新国标(GB5749-2006),把总指标从35项增加到了106项。该标准是由卫生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等部门的专家组成研讨组,参照美、日、俄等国的饮用水标准而制定的。业内专家曾评价说,“新国标基本等同于2004年美国环保部制定的美国国标”,与欧盟水质标准接近。

能否落实尚是疑问

与国际接轨的新国标,一度被饮用水学界寄予厚望,认为新国标的出台必将推动我国饮用水水质的提高,对我国供水行业实施工艺改造,提高供水水质,保障居民饮水安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强制执行时间的临近,以及自来水合格率的争议不断,学者和公众却无法全然乐观。新标准能否落实是关键,如果无法具体落实,那便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首先,各地自来水企业是否具备与新标准相应的检测能力还是一个问题,一些水厂缺少技术与设备,达不到新标的检测水平。其次,检测制度存在漏洞,第三方监测制度尚未确定,各地水厂对于实际执行标准与检测结果仍然可以自说自话。

水厂信誓旦旦 公众雾里看花

随着新国标全面执行的临近,各地水厂纷纷出新闻宣称自家水质早已达到或已经优于新国标,甚至可以“直饮”,这样的自说自话有多少可信度?住建部称2011年我国水质达标率为83%,也就是至少有17%的不合格率,但迄今却没有一家水厂公开承认水质不达标。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饮用水安全研究所前所长刘文君表示,他对地方水厂近似于赌咒发誓般的水质达标表态早有预料。“这么多年来,除非当地居民抓住水质不合格的现行,如水质发黄有异味等,否则水厂绝不会承认水质问题。”还有学者透漏:“去年3月,南方某市自来水公司就说水质已经达到了欧美标准,可以生饮,但后来水里还是发现了红虫”。新国标全面执行后,各地水厂如果仍旧自说自话,那么公众对自来水状况仍会是雾里看花,无从得知水质是否真正达标。

不合格又如何?

2011年我国自来水水质17%的不合格率,意味着在去年近800家县级以上水厂出厂水质不合格。这些水厂在水质新国标颁布后5年仍不合格,如今到7月1日新国标全面执行后又如何过关?不过关又该如何?是否应该及时公布详细的水质监测“黑名单”?相关部门是否应该出台相应的确切政策与制度来应对不合格的状况?没有督促与处罚措施,对不合格的水厂来说,新标准的检测将无异于隔靴搔痒,那么又如何达到新标准对于推动工艺改造,提高供水水质的目的?卫生部的一位专家说:“说实话,有个别自来水公司,还有部分指标没达到老国标要求。”改变不合格现状、优化水质是标准执行后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否则标准将只会是一纸文书,没有实质意义。

对于新国标的即将全面执行,国内的水务企业接受采访时三缄其口,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水务集团都以“不能随便评价”、“我们不好回答”的理由拒绝回答。自来水水质问题扑朔迷离,新国标的执行前途未卜,面对公众的质疑与期待,7月1日新国标的全面执行能否拨开自来水问题的层层迷雾,摆脱真相难明的尴尬境地,实现其提高水质的最终目的,7月6-7日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酒店举办的“2012(第六届)水业高级技术论坛”将会重点关注。(本文综合自财新网、新华网、人民网、京华时报等媒体报道)
 
 

编辑:杨瑞雪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