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网编者按:评价一个城市供水漏损率控制的如何,不能单纯以独立的漏损率数据作为参考。而应该将其放在同类城市之间进行比较,并综合管网长度、抄表到户、城市管理等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本文作者就从管网长度、抄表到户等四个方面综合考量了备受关注的广州供水漏损率控制情况,以专业的视角呈现出对广州供水漏损率的全新解读。
评价一个城市的漏损率,不能只看数据本身,还应该综合比较城市供水管网运营基础数据,全面考察评判,其依据是国家建设部于2002年颁布的《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
从广州市自来水公司此次公开的漏损率数据来看,广州市中心城区2008-2010年的平均管网漏损率为15.74%,要比国内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的平均漏损率16.96%低(《2010年城市供水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事实上,实施抄表到户前的2005年,中心城区管网漏损率仅为12%左右。处于国内较好水平。2006年广州开始率先逐步实施抄表到户,至2010年底,抄表户数增加了7-8倍。根据其他城市抄表到户试点的情况,实施抄表到户后漏损率会提高,所以,主要是受近几年随着抄表户数的全面铺开的影响,中心城区漏损率达到15.74%,但仍然控制在管网漏损率的评定标准范围内。这与广州市中心城区的供水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由于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不同,造成漏损率比较的基准完全不同,也就是说,不能简单的把各个城市的漏损率数据简单的拿出来比较。我认为,在广州地区,有一些对控制漏损率不利的影响因素是应该综合考虑进去的,包括管网年代、长度规模、抄表到户因素、管网平均压力、南方地质条件等。
首先,广州市中心城区现有供水管网总长度约5800多公里,是全国最大型的供水管网之一,供水管网庞大、复杂,管网漏损是客观存在的。
同时,是受到抄表到户的影响。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在2006年之前仅有在册用户约20万户,从2006年开始实施抄表到户,至2010年已超过150万户。小区管网漏损水量现在由供水企业负担,大大增加了漏损率。
第三,是受基础及土质的影响。广州地区地下淤泥层多,管道基础较差,导致管网容易损伤漏水,甚至爆管。同时,珠江下游沿海地区地下水位高,土壤电导率较高,对管道的腐蚀性较强,影响管道的使用寿命。
第四,受到城市建设施工以及管道骑压的影响。地铁、道路、管线设施的建设对地下基础反复扰动,影响供水管线稳定运行。随着城区的快速扩张,不少农田上盖起了建筑物,市政道路不断的扩建、改建。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建设业主未统筹实施供水管迁移,对供水管道造成永久骑压,导致管道损伤。据统计,广州市自来水公司现有57项,共约22.7公里的骑压管道。
此外,还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广州地区地形起伏较大,高差超过50米。为尽量满足高地势地区用户的用水压力,水厂不得不以较高的压力供水,管网平均供水压力在全国来比是偏高的。考虑到以上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这个水平在全国来说是合理的。(作者系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编辑:谷林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