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系列二】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属性

时间: 2018-09-06 09:43

来源: 中国固废网

作者: 兰亚军

  随着民众的垃圾分类的习惯逐步养成,大街上的垃圾越来越少,城市越来越干净,有助于降低环卫工人的负担,减少环卫工人的数量,让更多的环卫工人进入前端垃圾分类的收集和指导。作为垃圾分类榜样的日本,拥有1350万(2016年)人口的东京市,道路清扫工人仅有2000名左右。而我国同等规模的深圳市,2017年常住人口为1252.83万,但环卫工人却多达10万人。

  5、有助于增加就业岗位

  生活垃圾分类属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据估算,每分类处理100吨生活垃圾,可增加就业机会100——200人,包括宣传、动员、保洁、环卫及分拣等兼职、专职人员。同时,因此类岗位对文化、技术要求不高,只要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经过一定的培训即能上岗,更适合那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包括“4050”人员。

  6、有助于提升全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

  垃圾分类是一个社会文明和全民素质的体现。实现垃圾分类,有助于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和环保素质,同时,也有助于人居环境的改善,使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概括起来,是“六个有助于”。因为垃圾分类有这样的作用和意义,从经济学分析,它是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的行为。国家和政府要根据这些特性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使垃圾分类有效的可持续的进行下去。具体后文中将进一步论述。

  二、国外垃圾分类的做法

  1、世界垃圾处理先进的国家和地区,比如,德国、英国、瑞典、日本、韩国及我国的台北等,都在大力推广垃圾分类工作。

  2、填埋、焚烧发电是后端垃圾处理的方式,是合理的和必要的,但前提和基础是垃圾分类。

  3、以填埋为主,以焚烧为主,到以分类为主,再到以源头减量为主 ,这是垃圾分类处理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

  三、垃圾和垃圾分类的属性分析

  我们做一件事,首先要了解这件事的属性和性质,这样,才能制定和采取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同时,这样的政策和措施也才会“师出有名”。正如孔子所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一)污染属性分析

  1、垃圾的首要属性是污染物。

  毛泽东同志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套用这个句式,“垃圾是污染物?还是资源物?这个问题是垃圾分类的首要问题。”

  我们说,垃圾的首要属性是污染物,其次,是一定条件下的资源物。这个条件是前端需要分类,需要宣传动员、需要出行政、经济、法律、道德等多种手段的“组合拳”,并且需要切实可行的技术配合。当然,还要付出必要的劳动成本和经济成本,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有时候,这种成本可能会超出原生资源的价值。

  在垃圾处理领域,我们会经常听的一句话耳熟能详的话,“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话充满了“诗情画意”, 但不能做决策用。应该还加一句“但放到正确的位置,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

  因此,现在垃圾分类的宣传口径要从“文明、安全、生态”着手,要将原来的“变废为宝”的说法剔除。

  2、确定污染属性定位,它的意义在于影响相关方对垃圾分类的态度。

  首先是产生者的态度。包括居民和单位,因为垃圾是污染物,垃圾污染环境危害健康,那我得减量,我得分类,我得付费。

  如果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那应该是产生得越多越好,我不用减量,也不用分类,更不用付费。甚至还可以说,因为是资源,政府应该要花钱购买我产生的垃圾。

  其次,政府的态度。因为垃圾是污染物,政府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再次,企业的态度。处理垃圾是首要任务、控制污染是基本要求、处理费应是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

  (二)行业属性分析

  1、垃圾是准公共物品

  经济学一般把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所消费的各类物品分为两类,一类是私用物品,另一类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又分为两类:能够严格满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称之为纯公共物品,比如国防、外交、法律法规等;不能严格满足这两个特征,只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称为准公共物品。比如教育、医疗、能源、交通、垃圾处理、公园等。很明显,垃圾分类处理是准公共物品。

  2、垃圾分类处理属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

  再细分,垃圾分类处理又属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这样划分的意义在于,因与污水处理、供电、供气、修建公路等具有很多的共同点即普遍性,因此,垃圾分类处理相关政策和措施可以参照、借鉴这一类别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特别是修建公路方面的做法。最终的出路,引入市场机制,走ppp之路,走市场化、产业化之路。但又由于有自己的特殊性,又不能完全照搬它们的政策,垃圾分类与污水处理、供电、供水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垃圾分类是“逆向物流”。

  (三)经济属性分析

  1、正外部性的行为

  从前面“六个有助于”分析可以看出,垃圾分类可以带来具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且从全局、长远来看,也可以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当然,这需要制度的重新设计,后面会详述。

  垃圾分类与9年免费义务教育的性质是一样的,虽然,教育本身是要花钱的,但对全社会文明、劳动者素质等都是有利的,所以,国家需要大量财政的投入和支持。

  在经济学中,垃圾分类和教育都属于正外部性的行为。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或外部效应,指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即他们在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

  2、解决正外部性的三种主要方法

  确定为外部性的行为,它的意义在于如何解决外部性的问题?

  经济学家提出了三个解决方向,第一个是征税和补贴,对于经济主体的行动来进行调节;第二个是科斯定理,通过界定产权和降低交易成本,多方协商来解决外部性;第三个是企业合并,减少竞争带来的外部性。

  (四)社会属性分析  垃圾分类属民生及公益属性,所以需要政府的重视及全社会的参与。全社会参与的意思是“三出”——即出钱出力出智。需要多方筹集资金,需成立垃圾分类回收基金以更好地促进垃圾分类各方面的工作;需要NGO及大量的志愿者的参与。

  (五)小结  正是因为垃圾分类由这些属性的叠加,很容易被外在的表面和现象所迷惑,从而找不到合理的解决方案、不能“对症下药”。需要用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的眼光,才能甄别得出,才能分别施策。如“白光效应”一样,需要三棱镜才能分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颜色。

编辑: 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