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2019固废战略论坛(下):垃圾分类之辩—四大博弈 红蓝交织

时间: 2020-02-03 09:34

来源: 中国固废网

作者: 潘功、李少甫、刘琪、丁宁

另一角度来看,低价值的垃圾回收体系也需要通过合理的机制安排(主要是资金)来解决,那么反而这部分可回收物的处置就需要纳入公共服务领域。如上图所示,通过前端向污染者进行收费、中端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推行,都可以在整个回收链条中建立合理的价值体系,从而将一些外部成本内部化,摆脱纯粹的财政补贴。这就需要地方政府有足够的顶层思维来设计、构建整套体系。

比如建筑垃圾的资源化,陈家珑老师演讲中有一句话非常重要(相关链接→陈家珑:建筑垃圾资源化的路径怎么走?),他说首先顶层结构上要对建筑垃圾以及装修垃圾进行定位,是一种准公益性质的公共服务,对于商业和公共服务的边界要完全划清,才能设计相应的运营模式。

为什么在一些城市(如许昌)就可以打通这个链条?正是因为许昌通过确定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公共服务属性,政府加强监管完善了对前端收运体系的管理,同时对末端产品进行补贴,补贴的形式也可以不局限于金钱方面的补贴,如相关政策的倾斜。核心在于污染者付费,如果没有政府的强制,这件事一定做不到。

烧了还是还田,有机垃圾处理悖论

1579397971699252.png

湿垃圾的资源化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以往的固废圈不太谈论污泥的问题,但是这次我们发现伴随着垃圾分类固废圈很多人开始关心这个问题,(相关链接→通源环境何光亚:深耕污泥处置技术 开拓有机固废协同处置);这就是说明了我们开始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统筹的看待有机垃圾了(相关链接→洁绿环境赵凤秋:厨余垃圾处理技术装备及系统解决之道)。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湿垃圾资源化(尤其是厨余垃圾)有别于建筑垃圾准公益的公共服务,是属于纯粹的公共服务领域。从处理方式来看,我们统计发现,污泥的处理方式中,大概有60%-70%采取的是填埋和焚烧。餐厨垃圾领域虽然相对好一些,但是焚烧和填埋也占有相当高的比例,而最主流的路线也不过是产沼后焚烧而已。大家公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的餐厨垃圾和污泥用焚烧和填埋的方式做非生态级别的环保处置,为何要求有机质含量和整体质量偏低的厨余垃圾非但不能烧,还必须要进行厌氧和谋求生态级别的沼渣要归田呢?

这个悖论的核心还是我们前面多次提到的金字塔。大规模普推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的年代正是由于地沟油和泔水猪等问题严重,发改委推出一系列措施要求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置,这个行动也得到了我们论坛前半段主持人任连海老师大力的支持。当时发起的初衷就是为了安全,也就是我们金字塔中的第一级指标,最多到第二级(环保),完全没有考虑第三级(生态)的要求,污泥也是同样的。在这个背景下选择最具有就绪度的技术就是当前的情况。但是厨余垃圾的产生直接就是建立在第三级生态要求下的垃圾分类过程当中的,对于厨余垃圾的处理自然初衷至少是生态,达到了第三级,同时也体现了理念上的先进性。所以厨余垃圾做第一级(安全)、第二级(环保)简单的焚烧处理肯定是不行的,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个金字塔的逻辑。

这个悖论所造成的结果就是我们把低价值的厨余垃圾经过厌氧后去费力做沼渣的还田,而高价值的污泥和餐厨却直接把它烧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整体系统的优化、不均衡。这样看来,有机垃圾这部分未来还会有很多故事,我相信我们在五年之内还要去来回谈,曾经站在金字塔第一级和第二级上的餐厨垃圾及污泥,未来在处置路线上也势必还要向上迈一个台阶进入生态角度的考量,从而做到有机垃圾的协同处理,系统最优化,否则逻辑上是不通的,是扭曲的。(目前已有技术可以做到高品质有机垃圾归土,请参见→中持绿色李彩斌:解决方案+关键技术,有机废弃物“中持之法”)

就绪与先进,技术创新新思考

有机垃圾的悖论背后也体现了先进度与就绪度的权衡,不是污泥餐厨不像采取更先进(生态)的技术,而是在相对较低的基本目标出发点上,市场自然会选择更加就绪但不是符合最先进标准的技术路线。

因此,企业只考虑技术先进性行吗?这在企业战略制定上是个很要紧的问题。我们的福州有机垃圾论坛上,周传斌老师也曾在论坛上谈到先进度和就绪度的问题(相关链接→周传斌:全生命周期视角下有机易腐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比如以黑水虻为代表的有机垃圾养虫技术,无论从理念还是从技术角度来讲,无疑都是符合先进性要求的。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进入工业化的持续生产(包括后端产品的消纳),我们现在所处的工业化社会是建立在效率的基础上来的,那么这种非工业化的技术在推广过程中自然会受阻。我们很多的问题都卡在就绪度上面。我们所说的就绪度主要是以下几方面:一方面,技术的成熟度可保障持续运营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商业模式的自洽性,项目能不能持续运转;第三,就是与政策管理的配套程度,只谈先进不谈就绪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这也是谈论垃圾分类中某些流派容易出现好高骛远不接地气的原因之一。每个技术的背后都应该探究其是否存在就绪度的风险,这是我们做技术研发特别重要的一个思考点。技术的创新不能脱离政策、市场、商业的研究。因此我们必须要考虑先进度与就绪度之间的平衡问题。

分散与集中,均衡共存效率最大化

1579398003416193.png

另外一点这两年谈的很多的问题就是分散和集中。分散本身是小循环的,也是更生态的;而集中是工业化的,不生态的,但往往是非常就绪的,这是我们在垃圾处理方面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博弈。到底选择分散的技术还是集中的技术?在有机垃圾角度来看,分散式的处理设备非常多,但是我们可以发现,随着垃圾量逐渐增长的过程当中,存在一个临界点,使得分散式处理出现规模不经济,也就是逐渐效率下降的过程。随着垃圾量继续增长至一定数量时,集中式处理便显现出来规模效应。因此我们说有机垃圾处理的技术选择一定是一城一策、一时一策,分散与集中不是完全的对立关系,是可以在其中找到合理的配置均衡点,使得分散与集中处理并存并达到效率的最大化。

1...2345678

编辑: 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薛涛

目前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此前分别在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现任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易二零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湖南大学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生校外导师,天津大学特聘讲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双库的定向邀请专家,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注册专家(基础设施与PPP方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库专家、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化学品和废物环境管理智库专家、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保产业政策与集聚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垃圾焚烧专家委员会委员。住建部指导《城乡建设》杂志编委、《环境卫生工程》杂志编委、财政部指导《政府采购与PPP评论》杂志编委,并担任上海城投、天津创业环保、中建环能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在PPP专业领域,薛涛现任清华PPP研究中心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PPP专委会秘书长、中国PPP咨询机构论坛第一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PPP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PPP专家库成员、中国青年创业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智库成员、中国城投网特聘专家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薛涛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负责世界银行在中国的市政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其后在该领域积累了十二年的环境领域PPP咨询及五年市场战略咨询经验,曾为美国通用电气等多家国内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对环境领域的投融资、产业发展和市场竞合格局有着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着力于环境产业与政策研究、PPP以及企业市场战略指导等方向。

作者新文章

作者热文排行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