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源> 论文>正文

城市水业发展的技术趋势

论文类型 政策与市场 发表日期 2008-07-01
来源 中国水网
作者 傅涛
关键词 城市水业 技术趋势
摘要 伴随着改革的深入,城市水业的技术服务、投资、运营环节先后进入市场。因此,10年来城市水业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革,从2000年以前技术引导时代,到2005年前的资本拉动时代,再到2005年以后的产业服务时代。技术能力则从独领风骚,到一度旁落,到近年的东山再起,与资本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一起,成为投资企业的三大核心竞争能力之一。2007年城市水业技术论坛的成功召开,演绎和验证了这一转变。

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傅 涛

(根据作者在2007年水业高级技术论坛上的总结发言整理)

  伴随着改革的深入,城市水业的技术服务、投资、运营环节先后进入市场。因此,10年来城市水业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革,从2000年以前技术引导时代,到2005年前的资本拉动时代,再到2005年以后的产业服务时代。技术能力则从独领风骚,到一度旁落,到近年的东山再起,与资本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一起,成为投资企业的三大核心竞争能力之一。2007年城市水业技术论坛的成功召开,演绎和验证了这一转变。

一、城市水业技术发展的主要背景

  要理解下一个十年的城市水业技术趋势,需要首先把握一下行业发展的五个与技术发展有关的背景。

  一是中国的水环境问题。水污染问题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威胁到了老百姓的生活、开始威胁到部分城市的饮水安全,水环境问题已经从环境问题上升为公共安全问题。因此,环境问题,尤其是水环境问题已经提升到了国务院的战略高度,这是城市水业技术发展面临的第一个基本的背景。

  第二个重要的社会背景是国家对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关注。在关注饮水安全的背景之下,2007年7月新的饮用水标准开始实施,中国向国际上、向公众、向老百姓承诺了一个高水平的水质标准。虽然这个水质标准还有许多执行的问题,比如,自来水普遍有自检自测的水质检测体系影响了水质检测的科学性,国家给出了五年的宽限期。但是,这个标准体系已经发出,新的水质标准将促成城市政府和企业都将开始真正认真关注技术环节,不仅是关注建设、投资,而且关注运营、关注管网,关注一系列技术的系统性。

  第三个背景是城市水业的改革背景。城市水业处在改革之中,新的服务关系正在逐步建立。现在污水领域的新增项目里面,大部分都引入了市场机制,或者说投资主体在发生变化,供水领域的改革已经波及到了超过30%的自来水公司,而且这个比例在逐年增加。运营服务主体的变化,市场机制的引用,使水业设施绝大部分将由市场主体来进行服务,这是行业的主要趋势。在这个背景之下,很多规则在改变。原来的粗放性的建设、运营的方式开始改变,在日益认真、到位的政府运营管理背景下,社会运营服务者开始关注细节了,不仅要将设施建设好,而且要控制运营成本,还要可靠稳定,要质量达标。政府监管因为市场主体的进入也变得严肃了,原来政府监管自己的自来水公司获污水处理厂的时候,是自己监管自己,很多检测部门都设在了自己的公司里,监管体系是表面上硬,实际上很软的监管,行业内普遍对监管不是很认真。

  第四是管理环节的精细化。因为传统的体制所附带的很多蒙蒙胧胧的面纱,逐步会因为体制的改变而摘掉,国家在执行对市场运营主体的监管时,会逐渐认真起来的,所以我想应该有一种前瞻的眼光来看待运营管理细节。这种改变也包括一些运营管理的核心内部环节。如,因为原水费的增加,使漏损的经济比重会逐渐加大,优化管网管理城为实际的经济动机。另外物权法的发布,老百姓产权意识的增强,使水设施建设的土地成本,在投资里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这些社会性的因素促使行业要在建设和管理更加地精细化。

  第五个背景是技术的进步。生物技术和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使水业的技术突破成为一种可能。因为以膜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发展,使设施进一步小型化,促使了水业设施的经济性规模的尺度在变小。如,原来的以土木工程为核心的技术条件下,可能具有一定规模的10万吨/日以上的水厂规模是最经济的,现在由于膜技术等的发展,经济规模改变为2万吨/日,甚至更小。技术经济上所孕育的这种本质变化,是很重要的背景。

  在这五个背景之下有以下几个趋势值得关注。

  二、工艺技术的升级

  首先是关于工艺技术升级的问题。也就是低压膜能不能一定程度地取代大型市政供水的沙滤滤池。8月3日晚我们召开了第9次技术沙龙,专门讨论了膜技术在市政供水领域的应用。王同春博士有一句话让人印象很深,他说一百年以前,砂滤池的出现,主导了几乎一百年的城市供水工艺,现在,一百年以后,低压膜技术滤池(超滤膜或微滤膜),能不能引导一种新的供水行业工艺的变革?

  有一点重要的讨论,是不是膜技术的发展,会让城市水业从原来的工程化为主导向设备化、向产业化过渡,也就是说有越来越多的工艺单元,由原来的工程单元转变成一个设备单元,因为设备和工程在生产方式上有本质的区别,设备化是产业化的标志之一。产业化有几个基本的含义,一个是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的连续化和批量化。设备化会有效地促进产业化地的转变。工程化以人力成本为核心,设备化以材料成本为核心。工程化的成本压缩空间极其有限,而设备化随着标准化的推进、规模的扩大、科技的进步,成本空间很大。这也就是实现产业化的思路,如果没有产业化,就很难在生产环节形成批量和规模,大规模降低成本,形成规范化服务,形成稳定的质量控制。

  中国的城市水业,市政供水也好,市政污水也好,有没有可能在越来越多的环节逐步的实现设备化和产业化,这是一个关于技术进步的战略性话题。如果能够将更多的环节纳入到产业化的范围内,就能形成批量,降低成本;如果能够大规模地降低成本,也就能够更好地取代工程环节,这两者是相互关联的。

  膜产品本质上就是塑料产品,塑料本身不值钱,因为加工它显得非常非常的昂贵,可能是因为批量没有上去;但是,砂滤池,实质是砂子,这两个东西都不值钱,但是这场“塑料与砂子”的斗争,实际上两条路线的交锋,一个标志着工业化,一个标志着工程化。

  三、水业产业链的延长

  2007水业高级技术论坛,已经从原来的以工艺技术为核心,明显的发展到了以技术体系的整体为对象,扩展到了整个系统的范围。内容上增加了管网的运营、减漏,污泥处理处置等,这些技术领域可能不是原来的技术主流,但现在成为了最热点的探讨话题。

  从论坛的内容上我们看到,城市水业的链条不断的延长。从工艺环节上看,以传统水处理工艺环节为核心,越来越重视预处理和深度处理环节。从系统环节上看,现在不仅关注水处理厂,还要关注管网,关注源水,关注末端服务,关注点渐渐在延长。从水作为物质的流向上讲,现在更多的领域也进入到了水业技术的视野,比如再生水环节、污泥处理处置环节等,在十年以前,原来传统工艺认为非主流的东西,现在成为最热点的话题。

  另外,从时间历程上水业也在延长,以前我们只关注建设环节,现在开始关注不仅是建设环节,还有运营环节。曾经有一个投资集团的老总说他们的设计院比传统市政设计院有优势,因为他在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工程建设的优化,还要考虑运营环节,考虑人员的成本是多少,耗材的采购,管理是否方便,而传统设计院因为不管运营,可能会忽略运营环节,只是考虑在建设过程中的工艺优化和成本控制。这就昭示出一个发展的方向,就是以后的技术设计,是一个全过程系统,不仅仅是一个建设环节的,还有运营环节的,甚至还要到水设施的拆除环节,也就是所谓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综合成本和效益。

  从全生命周期的成效来评介和看待一个项目,而不是单单的考虑建设这一个环节,也是水业技术发展很重要的趋势。

四、技术目标的综合性

  另一个趋势就是技术目标的综合性。技术论坛上许多发言都带有明确的技术目标,比如说以节能目标探讨工艺技术进步,这是来自于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一种思考。

  水业技术的发展目标,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历程,最早的目标可能是感官达到基本的要求,供水上一般我们只关心浊度,后来发展形成了水质的系列标准,现在又开始关注节能降耗的问题,开始关心经济和成本的问题,也关心一些运营的稳定性、可操作性和方便性等问题。

  我们看出,在进行技术比较的时候,综合性的目标已经逐渐比单一目标以后更有市场,单一技术目标的时代逐渐终结。例如,某一个技术可能很节能,但是单纯的节能不见得一定是优的,就是说你还得考虑经济、稳定、便利等其他方面。因为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人,或者一个良性发展的产业来说,不会被一个单独的目标所左右,只有搞“运动”性的突击的时候才会强调单目标。

  目标的综合性,要求做专题研究和讨论的时候,技术路线的选择要考虑系统性,具体来讲,不仅考虑单元最优,还要考虑其它环节的优劣,要考虑对社会的影响,对环境的影响。某种程度上讲,牺牲单一环节的“最好”,追求“次好”,而实现整个体系的最优,可能更加符合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也是水业技术研究的一个方向。

五、促进产业化是技术论坛的目标

  如果说水业战略沙龙和战略论坛关注的是市场化,那么技术沙龙和技术论坛关心的是水业的产业化问题。产业化是一个市场化的基础,市场化又能够促进产业化的发展。清华大学环境系和中国水网一共办了19次战略沙龙和5届的战略论坛,有效地推动了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技术论坛也将会成为推动水业技术进步,推动水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希望大家利用这个平台,共同促进水业产业化的发展,共同为水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中国水网)

论文搜索

发表时间

论文投稿

很多时候您的文章总是无缘变成铅字。研究做到关键时,试验有了起色时,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讨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与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写下来吧!投稿时,请以附件形式发至 [email protected] ,请注明论文投稿。一旦采用,我们会为您增加100枚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