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水价二十讲之十三:水价和成本管理之痒

时间:2009-08-07 15:51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傅涛

评论(

编者按:水价调整升温,水质问题接二连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博士应中国水网的邀请,撰写二十篇文章,以专业的底蕴,从公众的角度展示一下城市供水水价有关的困难与问题,本篇为第十三篇。

之十三:水价和成本管理之痒

具体实施成本和价格管理面临一系列专业性难点,这里列举几项公众关心的内容。

1、中国各城市供水成本的差异明显

同为垄断性公用设施行业,城市供水行业区别于电力行业,是具有典型的区域性特征。由于水的传输成本非常高,难以在大的范围内对供水自由调度,不可能建立全国性的运输管网,调节全国供水市场。因此我国城市供水行业实际上是在各自区域内实行垄断经营,地方城市政府作为责任主体。不同地区的水资源条件、城市规划和布局、供水市场发育程度、供水企业经营与技术水平等决定了各城市间的供水成本差异巨大,导致成本监审部门难以简单明确而单一地确定合理的成本和监审标准。

2、人员成本面临尴尬
城市供水行业由于垄断经营特点,在传统供水公司普遍存在人员臃肿现象,影响了城市供水的成本。但是,富余人员很大比例源于政府的社会安排和人情安排。调研发现,自来水公司人均收入比当地人员收入一般高出20%,部分中小城市,甚至更高。传统的城市供水行业人员成本是通过设定企业定员标准和人均工资标准来予以规定,但社会普遍争议很大,而人员数量与制水工艺、规模、抄表方式等因素相关,难以统一核定。

3、主业与副业的利益转移

目前,大多数城市供水企业的财务状况并不好。但是,很多企业虽然账面亏损,但是企业经营和福利仍然可以维系在较高的水平上。主要有两个方式实现这种不协调。一方面是供水企业通过加速折旧,尤其是占供水资产50%的管网的加速折旧,得到充裕的自有现金,其中一部分用于主业相关设施维护建设,其他则用于支付各种费用,加速折旧使成本增加,一定程度造成账面亏损。另一方面,一些成本通过协议形式合法转移进入副业公司,大部分主业企业得到副业的补贴,企业通过财务管理,进行合法的主副业相互调节。这些转移一定程度是由于没有形成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所造成的恶性循环。

4、基础数据缺失

由于城市供水以传统公用事业方式长期垄断经营,目前中国城市供水企业普遍缺乏详细的基础统计资料,很多关键的水量平衡数据、运行参数、水质状况等数据没有形成完整的统计体系,水量计量薄弱;同时许多关键数据,如漏损率存在普遍的失真问题。行业内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与服务技术系统和服务机制,增加了成本监审的难度。

5、供水公司的其它政策性支出

调研发现,一些城市供水公司迫于地方政府城市建设的压力,为其他城市建设项目提供了贷款或担保,部分亦间接进入了水价成本。也有一些城市为了配合当地政府的引资政策,对定向企业减免了水费。也有少量城市政府及事业机构少付水费,等等。这些政府因素导致的社会成本最终会体现在价格之中。

此外,产销差严重失真问题、设施超前建设产生的成本问题、投资成本差异性问题、折旧年限的确定及折旧资金的使用问题等等,都是制约价格管理的难点,这里不再展开。

编辑:全新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