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权威的专家团队
拥有住建部、科技部、环保部专家,以及行业领军人才等市容环境卫生行业的权威专家;拥专业的技术、建设、运营团队,其中,上海市科委专家 25 人,绿化市容行业领军人才 5 人,正高级工程师 20 人,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 600 余名;拥有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焚烧厂运行及检修人员超过 1000 名。
4、强大的控股股东
公司的控股股东——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由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全资持有,是专业从事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公司,注册资本500亿元,信用等级AAA;拥有一批覆盖金融、财务、法律、环保、PPP政策等方面的专家顾问团队。
5、丰富的业绩经验
作为国内固废行业起步最早的专业公司之一,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固废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经验,始终处于行业第一梯队的领先地位;深耕上海,拥有上海约70%的生活垃圾末端处置市场份额;拓展全国,在成都、青岛、威海、漳州、南京、太原、洛阳、蒙城、奉化、晋中等地建成28个示范性标杆项目。
市场增量有限,改革+精细化管理应对
面对固废行业市场增量有限的情况,上海环境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与调整。王瑟澜以天马园区为例,介绍了当前形势下的改革及天马园区在精细化管理方面具备的特点。
王瑟澜谈到,面对市场有限的增量,以天马园区为例,集团通过共建共享、系统整合、资源节约、节能降耗四招大刀阔斧的改革把园区内三座厂统一成了今生的一座园。以前有三套班子、四个中控、三条参观路线、三个食堂、七座大门和三组安保,现在统一了以后,成为“一家”即一套班子统一管理;“一站”服务即统一中央控制室,一站式管理;“一屏”即集中大屏,“一屏观园区”;“一减”即智慧化管理,提效减碳。如今作为上海环境集团精细化管理的典范,天马园区已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协同共享。天马园区如今做到了“十大共享”。实现了热力共享,折合下来可以节省9万度/d的电。通过资源共享,可以减少可燃物残渣外运处置500t/d。在还没有对湿垃圾进行分类之前,松江一期项目垃圾焚烧的出水率比较高,可以达到20%以上。现在垃圾分完类以后,湿垃圾的出水率高了,但是生活垃圾的出水率低了,所以现在对污水、沼气和臭气等进行协同处理。园区把湿垃圾的臭气和垃圾进行协同处理以后,节省了每小时12万方臭气处理的成本。除了资源共享,还有管理共享,具体包括管理信息数据、办公设施、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共享。
第二,系统为先。天马园区以主体处理工艺为核心,实现从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系统推进污染物近零排放、资源高效利用、能源梯级利用、污水回收利用的目标,通过全链条上下游系统融合实现效益最大。
第三,绿色低碳。通过可再生能源开发、基础设施低碳化改造、精细化运营以及搭建智慧平台,天马园区做到了绿色低碳。
第四,数智互联。通过模块化、可视化、智慧化,天马园区强化生产过程智能调度,管理和作业高度耦合,精确感知生产数据,有效提升运营效率。
高质量发展 产品化为核心,上海环境打造“天马模式”
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也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向高质量迈进的方向和目标。对于环保行业而言,要走向高质量发展,核心是要重视产品化的力量。后BOT时代到来,上海环境作为环境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面对被客户重新选择的迫切局面,如何让客户对高质量服务有据可依,有数可理,有益可图,有景可划。
王瑟澜以天马园区为例,与大家分享推进“服务产品化”的过程中的几点经验:
1、产品分类、重点打造。按照客户管理范畴不同,区分为三类“服务产品化”产品,分别是“固废四合一”、“污水+固废”、“能源+园区升级改造”,为先行探索和搭建“服务产品化”工作思路,最快地实现上海环境发布业内第一个“服务产品化” 产品体系。
2、客户分析,精准营销。“天马产品”的城市客户分为四类,按照优先级划分为经济较为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四废”设施在运营、政府高度重视且“四废”设施待建、政府高度重视但资金有限。“天马产品”具备省地、省钱、系统高效、兼容的特征。
3、高质发展、系统为先。目前关于“系统化”的实现,业内没有可量化的模型,天马园区内四废项目之间虽有协同,但是没有建立数据关系,需要在“项目交界处”投放传感器,建立系统化模型,且持续跟踪和积累,只有通过“量”的积累,才能提供系统化水平的最强支撑,才能真正打动客户。
4、系统建模、数据积累。“操作系统”是实现“系统化”建设和运营的基础,要下大力气,充分调动公司上下资源,匹配系统优化人才,对“项目交界处”的物质流和能量流进行研究和建模。
5、精打细算、硬核实力。形成可复制的“天马产品”模式,多点布局,实现总部“云上管理”,可以和百度、华为等公司合作,以精准营销和广泛布点的方式均摊高投入,真正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起点。高契合的服务产品。
以服务客户为中心,不断壮大业务“朋友圈”
在行业深耕多年,上海环境集团积累了很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断壮大自己的业务“朋友圈”。在处理客户关系及挖掘客户群体、需求等方面,上海环境始终坚持以服务客户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现场,王瑟澜将上海环境在实践中得到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1、技术品牌全方位服务。上海环境集团覆盖了行业全过程一揽子的服务能力,并累积了技术优势和品牌效应。在服务客户及项目方面,利用上海环境的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等全方位优势,同时从客户实际出发,做好个性化定制方案,并提供技术延伸服务,把专业技术的优势转换为客户粘性。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