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黑龙江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

时间:2022-12-14 10:47

来源:黑龙江省工信厅

评论(

复杂难用固废综合利用。推进钢渣热焖、高温钢渣高效处理及渣热资源一体化利用,依托钢渣产生来源和内部物质含量开展钢渣分级分质利用,扩大钢渣在低碳水泥、节能型建筑材料等领域应用,大力推动风电叶片、光伏组件等新兴固废,以及废玻璃等复杂低值固废的再制造和综合利用技术工艺的创新突破与应用推广。

秸秆工业化利用。构建秸秆工业化利用长效机制,鼓励企业秸秆规模化、高效高值利用,推进秸秆建材、秸秆制浆造纸、秸秆炭基肥、秸秆化工、秸秆生物天然气等领域产业化发展,扩大秸秆清洁能源利用规模,强化就地消纳和精深加工,大力培育秸秆工业化利用企业。

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评价。完善省级评价制度,发布和动态管理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目录,明确工业固体废物种类、综合利用产品和综合利用技术和手段,引导企业自愿开展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每年对外公布评价结果,推广先进经验。培育一批专业化评价机构,建立动态管理调整机制。

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优化。加快资源循环发展,推进齐齐哈尔、大庆、鸡西、七台河等国家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支持基地内的企业开展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共性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应用,着力提升基地技术水平和产业服务能力。支持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开展资源循环利用改造和示范,形成典型行业可复制推广技术路线和模式。

(五)加快工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突破

推动绿色低碳基础共性技术和前瞻技术的创新研发与应用推广,为工业领域节能降碳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15.推动绿色低碳基础共性技术突破

建立绿色低碳工业领域科技专项和目录,强化节能减碳、绿色环保等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聚焦重点行业,大力推动源头控碳、过程控制和末端高效降碳等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创新。持续开展化工、汽车等传统产业的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技术突破,优先推进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创新,重点围绕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开展技术攻关,优先突破以原料燃料替代、短流程制造、输配等大型终端用能为核心的节能减碳技术,引领高碳行业流程低碳再造。大力培育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型企业,强化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技术创新联动和共建共享,建立健全基础共性技术创新中心和科研平台。(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6.加强绿色低碳前瞻技术布局

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未来发展战略研究,时刻关注前沿颠覆性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新能源等先导产业新型节能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集中优势资源发展碳捕集关键技术、二氧化碳高值化利用技术、大规模储能技术、氢能技术等前瞻技术。大力推进重点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度融合发展技术创新突破。持续提升循环再利用、再制造技术的研发,引导生物质、清洁煤化等绿色环保技术的发展。提高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链供应链智能化水平,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强化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和链条式培育,积极推进市场引领前瞻技术研发。大力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健全绿色低碳人才培养体系。(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发改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7.推进绿色低碳技术推广示范

编制绿色低碳技术装备目录,遴选一批水平先进、经济性好、推广潜力大、适合我省工业未来发展方向的绿色低碳技术装备,按照国家推广方案和供需对接指南组织实施应用。支持绿色低碳领域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等研制应用。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推动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围绕重点行业实施绿色低碳技术试点示范,鼓励龙头和专精特新企业发挥引领带头作用,定期遴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行业方案。(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推进数字化赋能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减碳、管碳水平,推广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先进经验。

18.推动工业领域数字化碳减排

在重点行业和高耗能领域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深度融合,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协同发展,提高绿色转型发展效率和效益。持续推动企业工艺革新、装备升级、管理优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实现生产过程物质流、能量流等信息采集监控,全流程智能分析和精细化管理。推进企业和园区建立健全能源和碳排放管控中心,引导企业打造数字化协同的绿色供应链和企业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系统,加强对能源和资源各阶段数据的智能化采集、管理与应用。发展个性化定制、柔性生产、产品溯源等服务型制造,促进产业数字化发展,实现工业节能减碳提质增效。(省工信厅负责)

19.提升工业领域数字化碳管理

引导企业构建碳排放数据计量、监测、分析体系。鼓励运营商、信息通信服务企业和工业企业加强合作,为生产流程再造、跨行业耦合、跨区域协同、跨领域配给等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探索建立全省工业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平台,推动重点企业上云上平台,形成数据收集分析、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网络协同等管理能力,提升碳排放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管控水平。统筹绿色低碳数据和工业大数据资源,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推动数据汇聚、共享和应用。加强重点产品产能监测预警,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生态环境厅、省统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2345678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