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柳暗花明:中国污泥产业 十年孕育 十年耕耘(上)

时间:2020-04-18 09:34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李晓佳

评论(

上海石洞口污泥干化焚烧项目在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发展的历程中,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在国际技术与我国污泥实际情况的磨合中,不断寻找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技术发展路线。集中式干化焚烧处理模式也为全国其他城市污泥的处理处置提供了借鉴参考。

二、走上产业化之路,春秋战国时代到来

随着污泥处理处置问题的全面爆发,我国污泥处理处置路线的发展也从初期的探索阶段,到了大范围实践阶段。

200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部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虽然这个政策还是以技术为主导内容,但却是污泥处理处置政策层面的第一声枪响,标志着污泥处理处置产业化的开端,市场的真正形成也已希望在即。

这之后,我国污泥处理处置领域开启了发展的黄金八年。这一时期,技术路线百家争鸣。仅住建部和发改委于2011年联合颁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中就列出了6种较为流行的处理工艺。同时,市场对商业模式的探索热情不减,而隐藏在污泥处理处置领域内的深层次问题,也在快速发展的这几年暴露出来,为后续污泥处理处置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找到了重点突破的方向。

(三)上海的污泥技术战国争雄

 全国首例污泥干化焚烧项目落地后,污泥处理处置也进入产业化阶段。以石洞口项目为基础,上海又陆续在白龙港、竹园、松江等区落地了标志性项目,以这些项目为代表,上海长时间处于多条技术路线鼎力发展的时期。而这,也正是全国污泥处理处置的缩影。我国的特殊国情和特殊泥质导致期望通过惯有的市场换技术来解决中国的污泥问题并不顺利,各类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发展仍在战国时代,技术百家争鸣,表征着这个时代产业各主体对污泥处理处置的热情和投入……

虽然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已经开启了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探索。但直到今天,我国污泥处理处置依然是多种技术路线鼎力发展。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湖南大学兼职教授薛涛在2014年发表的《多种路线分步解决中国污泥处理处置问题》中写到,“中国的特殊国情和特殊泥质导致期望通过惯有的市场换技术来解决中国的污泥问题并不顺利,各类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发展仍在战国时代。”(相关阅读:【独家】多种路线分步解决中国污泥处理处置问题)

无论是对国际技术的引进,还是我国在不同阶段对各种处理路线的探索,虽然偶有鱼龙混杂的乱局出现,但都很好地勾勒了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的发展轮廓。

在污泥处理处置路线探索历程中,上海这座城市在全国很有代表性,走在了前列。正因为有对石洞口污泥干化焚烧项目的探索和实践为基础,之后上海陆续落地了白龙港、竹园、松江等污泥处理处置工程。

全国首例污泥干化焚烧项目、亚洲规模最大的污泥消化干化处理工程、国内最大的污水污泥干化焚烧工程、全国典型的污泥好养堆肥项目……,都在上海成功落地。

随着污泥问题的逐步爆发,产业化探索进程加快。被称为污泥处理处置产业化开端之年的2009年,中国水网、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发起主办了首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论坛主题聚焦“污泥问题”,地点就定在上海,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一届。

上海水业热点论坛

在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各大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齐聚争鸣,综合专家和企业们的观点和案例分享,可以总结目前主流的污泥处理技术路线有四种:污泥深度脱水+填埋(“深填”路线)、污泥干化 + 焚烧 + 灰渣填埋或建材利用(“干焚”路线)、好氧发酵 + 土地利用(“好土”路线)、厌氧发酵 + 土地利用(“厌土”路线)。

上海的污泥处理处置探索,以上海石洞口污泥干化焚烧项目、白龙港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工程、竹园污水厂污泥处理工程、松江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工程,四大标志性项目为代表,长时间处于多种技术路线鼎力发展的阶段,全力破解大城市“污泥围城”的难题,上海通过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及循环利用的途径,给污泥找到有效的“出路”,摆脱“一埋了之”,是我国污泥处理处置路线探索的缩影。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上海城市排水设施也相应增加,2008年底,上海市污水治理三期工程全线建成,上海中心城区的生活污水处理率上升到84%以上,污泥产生量剧增。

为提升污泥处理能力,2008年,上海计划启动白龙港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工程,2月项目正式开建。项目总投资约8.8亿元,其中工程费用6.3亿元,污泥处理单位运行成本是每吨脱水污泥120元。

项目筹划之初,就吸引了世界银行的关注,正式立项后,世行贷款3700万美元,19146万元由国内银行贷款。

白龙港污泥处理工程的核心项目是八座蛋形消化池,八个消化池,形似八颗巨大的鸡蛋,单体容积12400立方米,最大内直径达到了25m,属于蛋形双向有粘结预应力钢筋砼结构,是当时国内建设在软土地基上单体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双向有粘结预应力蛋形消化池工程。

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到2011年 ,上海中心城区14座污水处理厂的日产脱水污泥量已经达到2400吨,假设15天不处理,这些巨量污泥将淹没整个金茂大厦。

剧增的污泥,对项目的尽快投运需求迫切,这给项目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上海城投总公司下属上海市排水公司负责项目的整体建设,虽然任务重,工期紧,上海排水公司依然在重压之下,完美的打赢了这场战役。比原计划提前15天完成了八座蛋形消化池中的最后一座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

123456789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