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吴舜泽:“水十条”实施状况与产业发展

时间:2017-03-27 21:25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易发财

评论(


“水十条”下的水环境产业发展

(一)在水十条的拉动下快速增长

在水十条编制过程当中,我们采用基于重点领域工程任务量的测算方法,依据投资单价和工程任务量初步估算,预计完成水十条的全社会投资大概是4.6万亿左右;采用投入产出模型,模拟得出《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通过加大治污投资将带动环保产业产出增长约1.9万亿,在治理设备和运行服务里面有一些细分领域,其中直接购买环保产业产品和服务约1.4万亿,间接带动环保产业产出增加5063.4亿元。

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刺激下,环保细分行业和领域获得难得的发展机遇,对水污染防治设备制造业和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制造业两大领域的带动作用最强,其中,对水污染防治专业设备制造业影响最大,直接贡献为0.42万亿,间接贡献0.11万亿。

在实际中,由水十条引发的间接治理市场规模和需求可能更大,对产业发展影响更广。2015年,水环境产业营业收入约2950亿元,同比增长约18%。其中,水污染治理产品生产营业收入约占行业总营业收入的30%;水污染治理服务业营业收入约占70%。

从2012年开始,环保服务业的发展已经出现了新气象,领域不断延伸,业态模式快速创新。环境服务业的内涵也从传统的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设施运营等向环境综合服务延伸,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环境服务、环境监测社会化、环境金融等新型业态和模式呈快速发展态势。。

(二)需区分出水污染治理的特征和亮点

水十条、气十条、土十条颁布以后都对相应的产业发展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我注意到,土十条颁布实施后,A股市场修复领域就有一个上升势头。

水治理和大气治理不太一样,二者的领域、结构、污染源分布不一样。从近年来环保投资构成上可以看出,对比水治理与大气治理,大气污染防治较多地跟煤关联,与工业行业关联,因而大气十条带动工业治污投资比较明显;水治理中很多是生活污水,水十条目前拉动比较多的是城市基础设施投资。

应该注意到,近年来国内环保治理发展,比较多地依赖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进步等源头治理,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末端治理。这是与目前发达国家相对稳定的国际环保产业不一样的地方。

目前,水环境产业正由设备制造、工程建设等参与环保公共服务向提供综合环保服务拓展;水体环境、工业污染源、园区污水处理厂和生活污水处理厂等水环境监测、污染防控和安全预警一体化的监控服务业成亮点;消除城市黑臭水体为目标的水体环境生态修复服务,将成为我国水污染治理环境服务业的新辟战场。

未来几年的环境产业发展

随着水十条的发布实施,若干的细化规划也开始下发,”十三五“期间相应的安排也陆续出台。一个政策下去,通常就会有一个投资高峰期出现。

此前,我们判断在2017年左右会出现一个大的投资高峰,然后逐步往下走。但随着近年来政府的换届效应、经济的稳定向好、其他环保政策的密集发布,时滞特性表现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判断,2017年是水污染治理产业的大年,随后,产业还会出现一个峰值的平台期。

PPP模式下的环境产业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到“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这是”十三五“期间生态环保工作的重大转型,这所要求的不是单一的治理方式,而是对区域进行综合治理;不仅关心治理过程,同时更关心治理效果。所以需要综合采用一些融资、工程、管理、建设、运行的方式进行处理,需要一个综合化、规模化、建设运行一体化、融资技术服务全面的解决方案。

在水十条时代,PPP不得不提。PPP既是一种融资方式,同时更是一种治理方式。PPP模式的发展对环境产业影响深远、巨大和复杂。

截止2017 年1 月,财政部入库PPP 项目总计10828 个,其中环保类项目2334 个,占全部入库项目总数的21.55%。环保类项目中涉水项目(包括污水处理、水利、供排水、水环境综合治理、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占比最高,超过80%。

应注意到,由于PPP模式整体体现规模比较大,需要更高的投资,传统环保公司业务很难全面覆盖,所以整合兼并上市公司也成为环保市场的主流,上市公司纷纷延伸业务链条,拓展业务范围,构建环保大平台,以承接更为复杂的PPP项目,实现改善区域流域环境质量的的目标。

特别质量改善和PPP模式往往与投融资挂钩,环保投融资的介入,使整个环保产业的集中度明显增加。

我们经常讲,中国的环保企业呈现小、散、全的特征,国外的环保企业则规模化、比较集中。但目前国内产业结构目前正在发生转变,这种结构性变化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跟踪分析。

在新的改善质量为核心及PPP模式下,小型企业、专业化的企业,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其中发挥作用,需要我们创造性地想一些招,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发力点。

现场互动:

提问1:吴院长您好,您刚才提到红黄牌执行理解不一样,其实业内很多法律法规,在不同地方的理解执行标准都不太一样,您觉得这个有什么可行的解决方案?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