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5-08-24 16:31
来源: 中国水网
作者: 傅涛
环保是政策性敏感性很强的行业,用政策促进环境产业是最有效的。但是,政策的使用主要是来填平市场不能良性运转的沟壑,而不是直接干预市场。
我国行政体制下的政府已比较习惯于通过政策的手段创造市场和驱动产业。但是环保事业地位日益提高,环境产业依然弱小,由诸多因素造成,其中行政对市场的直接干预有很大影响。
自从节能环保产业被寄予未来支柱产业的厚望,各级政府不再回避对产业的深厚预期,促进环境产业相关的政策频出,政策之间不仅存在着相互冲突的现象,也有对市场的过度干预现象。那么如何用产业思维和生态思维来制定产业政策呢?
1、环境产业直接带来GDP的增量
单纯的环保与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发展确实存在不一致性。欧洲率先的环保表率在短期内提高了成本,降低了经济的增速。这给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制造了机会,使得通过不充分包含环境成本的产品可以快速进入国际市场。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中国如果找不到一个实现绿色产业GDP增加的体系的话,在接下来的发展竞争中,将会在东盟等后来者的逼迫下,失去增长的动力。
环境产业的基本增量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生态价值的挖掘。有机鸡蛋比普通鸡蛋贵一倍,为什么仍会有很大的市场?因为在消费者更高价值诉求背景下,它被附加了相应的价值增值,人们愿意为此更多的支付。环境产业某种意义上就是制造附加生态价值的产业,但是必须找到产品的载体。生态旅游、绿色农业、健康产业、健康饮水等等都可能是环境产业的产品载体。
二是环境内部服务的外部化。通过产业化转型而产生的环境产值增量,将原来体制内的环保服务变成市场的服务,这是拉动生态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这种转型是以标准化、高质量、社会化为前提的。这类似于自己不在家做饭而带来的餐饮产业的兴起。此外,则需要通过转型激发的增量来实现价值,环境产业的生态化转型会促使产业在循环中产生增量。
2、在循环中实现产业的新增量
目前的环境产业有两大特点。一是服务集中在工业生产的末端,我们忙着让各种废物无害化、稳定化、减量化,即便是循环经济也是一种末端利用,也属于末端经济范畴;二是环境产业做的大多是单元服务,在某个环节上成为经济的成本环节,不能独立实现物质的生态循环,因此不能实现真正的产业增值。
事实上,物质和能源在自然中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我们人为阻断了许多的循环环节,造成了大量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如果形成物质和能源循环生态链,才能形成真正的产业增量,比如将市政污水简单处理后仍是污水,但是深度处理后就成了再生水,是一种价值增量;将污泥稳定化后,它还是废物,但是做成了肥料或燃气,就是一种价值增量。
环境产业处在物质循环的关键节点之上,是贯通物质和能源循环的关键,因此也是未来最有前景的产业。
3、产业生态与产业协同
物质和能源的循环需要众多产业环节的协同。这种协同关系我们称为产业生态链。通过产业链上的“生态循环”,让它的价值在过程化循环中产生叠加的时候,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最大化。这也许是生态文明的经济精髓。
产业生态链是指增量的概念,不是指纯成本中心,如果只是目前末端治理为主的产业,就是社会的成本中心。真正的生态经济、环境产业生态化是一个循环概念,一定要做到有价值增量出来才会有市场认同。
通过多环节的集合,将不同的单元服务进行整合,构建具备循环能力的产业生态链。在循环的过程中,单一的企业会受到专业度的限制,难以完成生态链上的全部环节的服务,那如何实现产业的增量体系,则需要处于同一产业生态链上的不同企业之间基于互相尊重核心利益和增量分享为原则的生态协作。
4、产业服务业的作用
产业生态系统的搭建是个多元主体产业的负责体系建设。在环境产业相对分散又快速转型发展的当下,需要第三方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产业服务。产业服务业主要是向环境治理产业的主体提供咨询服务、金融服务、贸易服务、科技服务、信息化服务等的服务业。
由于环境产业碎片化的特点,环境企业的生态协作需要产业服务业提供服务和支撑,同样产业服务业也将促使环境产业实现生态化。如果环境治理企业是砖,产业服务业就如同水泥,没有水泥的作用,砖就不能变成墙,而产业生态系统就是一堵生态的墙。
在环保企业本身及环保设施运营中,单元强化而未实现生态循环的特点比较突出,必须通过生态协作解决这个发展瓶颈,实现价值增量。而怎样将环保企业之间的生态协作良性互动起来,就需要产业服务业提供交易服务界面的链接。
环境领域的产业服务业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使环境产业变为生态化的产业;二是促进环境产业完全融入经济产业。
环境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将完全与整个经济产业融合,这种融合是一种趋势,这种融合需要专业化的帮助,动力来自于市场化的产业服务业的兴起。
5、通过顶层设计让价值循环起来
由于环境产业的特征,政府是促进产业循环的重要力量。
目前地方政府产业促进政策基本做法是将中央政府的政策文件简单模仿,导致后续具体的行动计划会难以落地。在环境产业的生态化转型过程中,各级政府能够做什么呢?
首先是释放需求。需明确哪些是本地的刚性环境需求?同时应考虑用支付体系扩大刚性需求的真实性。其次是产业生态的顶层设计。根据属地产业特征和生态特征,由产业服务业的参与,从点到面,完成产业生态系统的顶层设计。回答哪些方面是能够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政府完全退出的?哪些方面是市场机制相对不足,需要政府补贴引导的?哪些方面是市场完全失灵,需要政府自己完成的?第三就是充分开放市场,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编辑: 李丹
北京易二零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 ,E20研究院院长,清华海峡研究院生态中国创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产学研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环境校友联合会执行会长,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广核环保产业有限公司董事。
曾经负责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的多项水业改革的政策研究。著有《两山经济》 、《城市水业改革的十二个问题》、《城市水业改革案例与实践》、《市场化进程中的城市水业》等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