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微生物学会
开始日期:2008-07-01
结束日期:2008-07-02
地 点:
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河流、湖泊、海洋和土壤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仍然保持着高度发展的态势,环境保护的压力依然很大。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微生物技术是环境保护广泛应用和十分重要的技术,其在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治理、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废物资源化、环境监测、环境修复和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微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等生物高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使微生物处理具有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专一性,为微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展示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微生物技术不仅适用于环境污染治理,如今还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成为环境质量预报和报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生物技术虽然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垃圾处置、河道治理等领域,但在环境中的应用同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一是微生物自身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其次是微生物在用于污染物降解和处理过程中,也可能产生新的有毒或污染物质。
为了规范微生物的研究和使用,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我国已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等。2005年11月,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环保用和可能造成环境危害的微生物进出口环境安全及卫生检疫管理的通知》(环发〔2005〕123号),标志着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了环保用微生物的进出口环境安全管理。2004年6月,上海市发布了《上海市微生物菌剂使用环境安全管理办法》,成为我国微生物环境安全领域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国家环保总局正在制定《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导则》和《环保用微生物菌剂检测规程》等技术规范。
为准确评估我国微生物应用现状,加强微生物应用技术研究和交流,完善微生物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微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我会拟于2008年7月在广西桂林举办“首届全国微生物污染防治监测新技术与环境安全管理研讨交流会”。
征文内容(会议议题)
1、微生物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1)微生物应用的研究与技术规范;
(2)固体废弃物的生物治理技术及应用(城市垃圾、生活垃圾处理、堆肥化及填埋技术等);
(3)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及应用(复合微生物制剂EM(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污水处理、污水资源化、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等领域的应用工艺流程和配套设施的开发与建立;EM技术对环境中长期的影响研究;
(4)有害气体的固着、处理及应用;微生物废气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形式,(生物吸收法和生物过滤法);
(5)清洁技术与清洁能源(微生物脱硫技术、微生物制浆和微生物漂白技术);
(6)生态农业及水产养殖业的生物技术及应用。
2、微生物的环境管理与安全性
(1)环境污染的微生物风险管理;
(2)微生物应用的法律法规建设;
(3)环境监测的化学分析、生物分析与微生物监测新技术;
(4)环境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及安全性评价;
(5)环境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因素限制。
论文要求
(1)论文字数在5000字以内,包括中、英文摘要,论文以中文为主。
(2)采用A4纸规格(210mm×297mm),版芯尺寸为150mm×220mm。标题用小三号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正文用小四号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3)题目下方为作者姓名、单位和通讯地址。作者单位下方为论文摘要(300字以内)和关键词,须有英文摘要。
(4)参考文献放在正文结束后空一行的下方,书写格式如下:
作者.论文题目.期刊名称,年份,卷(期),页码
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年份,页码
(5)论文文责自负,来件恕不退稿,请自留拷贝。
(6)论文提交电子信箱地址为:[email protected]
(7)入选论文编入会议论文集,具体事宜另行通知入选论文作者。
联系人: 田海珍
联系电话: 010-8221106
E-mail: [email protected]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
邮政编码: 100082
2024-09-25至2024-09-27
2024-09-05至2024-09-06
2024-06-20至2024-06-21
2024-03-28至2024-03-29
2024-01-04至2024-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