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源> 论文>正文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问题

论文类型 基础研究 发表日期 2007-11-01
来源 《河北工业科技》
作者 王晓云
关键词 农村城镇化 水资源问题 可持续利用
摘要 针对近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迅猛,农村水资源出现了农业用水短缺和水污染等问题,在分析了中国农村水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包括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城镇体系、建立节水型农业生产体系和完善水资源综合管理等。

  中国各地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村的建设。小城镇成了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突出表现,也成了新的农村人口聚居点[1 ] 。农村城镇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增多,使农村用水格局发生了变化,因此研究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问题,对农村城镇的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意义。

1  农村水资源利用现状
1. 1  水资源利用率低,生活用水不能保障

  中国共有耕地13 003. 92 万hm2 ,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为5 424. 94 万hm2 ,年灌溉用水量为4 190亿m3 左右,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 %以上,占农村用水量的85 %以上[2 ] 。长期以来,传统的粗放灌溉方式造成水资源极大浪费。中国农村灌溉渠道2/ 3是土渠,渗漏大、蒸发严重,水利用系数约为0. 45 。2001 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为45 263. 7 万t ,由此看来,1 m3 水的效益平均为1. 08 kg 粮食,而一些发达国家利用现代科技1 m3 效益在2 kg 以上。

  在农村工业用水方面,从全国范围来看,沿海地区农村城镇民营企业较多,工业发达;内陆农村城镇主要以商业为主,总体农村工业用水比重较小,但浪费现象却惊人,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35 % ,有些地区和行业甚至不足10 %,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 %~80 %的水平[2 ] 。

  在农村生活用水方面,中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很低,大部分地区没有给水排水设施。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农村饮用水遭遇了水质严重超标、可用水源减少等问题。目前,中国农村安全饮水发展水平与中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据介绍[ 2 ] ,目前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为70 %以上,发达国家在90 %以上。中国的安全饮水普及率大致为东部70 %,中部40 % ,西部更低。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估计,目前中国还有3 亿多人饮用不安全水源之水,主要分布在农村。在上述人口中,有大约1/ 4 的人没有任何净化水源。剩下的3/ 4 虽有净化水源,但是水质远不能达到国家安全标准,中国普及安全饮水的任务还很重。

  导致农村生活水源的不安全性主要有2 个原因:一是由于水体中含有自然界天然的氟化物、砷、盐等,并且可能同时含有大量病菌;二是人为的废物污染和工农业化学污染。

1. 2  地表水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资料表明[3 ] :一些河流在旱季断流,而在雨季又得不到及时补偿造成长期干涸;在农村,人们经常向坑塘倾倒各种生活垃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坑塘面积逐年减小;在西北、华北等地,由于地表水的缺乏,农业灌溉过量抽取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位下降情况严重。

1. 3  水资源需求结构不合理

  目前农村用水量中,农业用水占绝大部分,工业和生活用水比重很小。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用水和城镇用水将大幅度增加,农业、工业、生活用水结构将发生变化,三者之间的矛盾将会明显体现出来。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方法是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挤占农业灌溉用水,但这必然会影响粮食生产。农村水资源的结构性矛盾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农村城镇化带来的水资源问题
2. 1  农业用水问题

  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城镇数量的不断增加,城镇需水量将急剧增加,居民对生活用水的量与质的要求也将提高,从而使水资源“农转非”趋势明显。

  水资源“农转非”是指农业水资源通过不同途径改作它用,导致单位水资源所产生的效益高于原有的水资源利用模式。从发展的角度看,这是一种进步。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时期,这种趋势将随时间的推移更加明显。目前,大量水资源“农转非”并没有制约农业的发展。以粮食生产为例,1949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 13 亿t ,1998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4. 9 亿t ,可以看出粮食产量呈上升趋势。这种现象主要是由农业科学进步推动的,特别是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水资源“农转非”的必然趋势促使农业要走一条高效率低水耗之路,从而使用水效率提高。

  近几年来,中国粮食总产量出现下滑趋势。造成粮食减产的原因主要是:1) 耕地面积减少;2) 自然灾害频繁,可灌溉用水不足;3) 部分农民放弃种植谷类作物,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就中国现状而言,水资源“农转非”要有量的控制。

2. 2  水污染问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急剧增加,导致城镇水体污染。水环境的恶化,一方面降低了水资源的质量,对人体健康和工农业用水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水资源被污染,原本可以被利用的水资源失去了利用价值。

  随着中国环境治理力度加大,水质恶化的势头有所抑制,但从总体上判断,水质恶化的趋势不可回避,水污染正从城市向农村扩展。与大城市相比,小城镇资金短缺,市政建设落后,排水体制不健全,大多数没有污水处理厂,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有的人甚至向水体倾倒生活、生产垃圾,同时大量的生活、生产废水随自然地势流入坑河,致使水体污染日益严重[4 ,5 ] 。以浙江某城镇为例:该城镇面积为15. 8 km2 ,人口为10. 4 万,城镇毗邻广大农村,环境容量较大,但情况却不容乐观;据2004 年6 月份监测部门对城区地表水的普查结果表明,从1994 - 2004 年小城镇内8 个较大的坑塘的总面积由原来的43 万m2 缩小到25 万m2 ,减少了41. 8 %;在居民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有的坑塘面积减少了近85 % ,几乎被填平。

  城镇水体污染,直接威胁到居民身心健康。坑塘面积的缩减,使其蓄水防洪能力降低。坑塘水不能流动,只能靠物理、化学、生物方式进行自然净化,要达到净化要求十分困难;而且被污染的地表水会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造成今后的用水隐患,后果严重。

3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3. 1  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城镇体系

  为了减少城镇化建设带来的水资源问题,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既要合理地进行规划建设和生产布局,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城镇体系。

  1) 控制城镇规模和人口数量 城镇建设要因地制宜,绝不能盲目攀比城镇化率和城镇规模,应根据可采集的最大水资源量,确定城镇规模的界限。城镇发展应严格遵循与自然条件相协调的原则,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6~8 ] 。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将不断增长,相对减少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造成水资源紧张和水环境恶化。控制人口数量既能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又能降低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减轻对水体的污染。

  2) 优化城镇布局结构 从以下方面优化城镇布局结构:将城镇的发展放在区域范围内考虑;以大城市为城镇体系的核心和龙头,以中小城镇为城镇体系的扩展延伸方向,以各市县确定的若干个中心镇为重点培育对象,作为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补充,抓紧编制定位科学、布局合理、切合实际的城镇体系规划;进一步完善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加强城乡结合部的规划管理,将规划调控范围从建成区或总体规划控制区,扩大到总体规划区和城镇体系规划范围内的建制镇;同时,将城市水源地也纳入集中统一规划管理。

  3) 调整产业结构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传统支柱产业是本地区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重要力量,这些产业耗水量和污水排放量都很大。因此,应从以下方面调整产业布局:应加快石化、冶金、采矿、煤炭、轻纺、建材等行业的改造升级,围绕节能降耗、防治污染和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同时不再新建和扩建这些产业;充分利用地区资源优势,培育节水型产业,使之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坚持高起点,运用新技术,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带动整个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持续发展。

3. 2  建立节水型农业生产体系

  1) 积极发展节水灌溉工程 节水灌溉的核心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把水利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通过灌区改造和整治以及输水渠道的防渗措施,努力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

  2) 推广节水的农业技术措施 要实现节水农业的持续发展,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综合学科、交叉学科,研究流域的社会经济状况、生态环境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切实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状况,建立流域和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制定和完善科学的用水定额及指标评价体系;采用有效的科技和经济手段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构建合理、节水、高产、高效以及生态良性循环的农业体系。

3. 3  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

  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是确保城市生活、生产和环境用水的重要保障。因此,职能部门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掌握准确的数据与信息,提高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水平,使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使水资源的管理体制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同时职能部门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实行以流域或区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综合管理体制;

  2) 强化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的综合管理;

  3) 要大力推广节水技术,更新节水器具,要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耗水型工农业生产项目,引导和鼓励节水型产业的发展;

  4) 在水资源利用方面,要引入市场机制,运用价格杠杆更好地配置水资源,以利于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

  5) 提高公众保护水资源的意识,鼓励公众参与水资源规划管理、节水以及水资源评价活动;

  6) 要加大节水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觉悟,使其正确选择水资源消费模式,积极参与保护水资源的活动和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

4  结 语

  农村城镇化是一个涉及全球的经济社会演变过程,也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伴随而来的水资源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合理调配水资源,制定有效的节水、防污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的效益,以实现城镇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邢福俊. 加强城市水资源需求管理的现实分析与对策[J ] . 当代财经,2001 , (2) :68-72.
[2]钱军强. 基于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 .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1.
[3]延平军,江西莉,孙 虎,等. 陕、甘干旱地区不同时段地表径流递减率分析[J ] . 地理科学,1999 ,19 (6) :532-535.
[4]蒋亚萍,陈余道,阎志为. 桂林市水资源利用与存在的问题[J ] . 桂林工学院学报,2003 ,23 (1) :50-54.
[5]孙炳彦,胡 涛. 关于小城镇环保工作的若干思考[J ] . 环境保护,2000 , (4) :31-34.
[6]宋全香,左其亭,杨 峰. 城市化建设带来的水问题及解决措施[J ]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4 ,15 (1) :56-58.
[7]张林祥. 依法治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 ] . 水资源保护,2003 ,19 (1) :1-4.
[8]薛凤英,张军涛,曹丽杰1 试论绿色设计与环境保护[J ]1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1999 ,20 (1) :57-60。

作者简介:王晓云(1978-) ,女,河北保定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环境污染控制方面的研究。

论文搜索

发表时间

论文投稿

很多时候您的文章总是无缘变成铅字。研究做到关键时,试验有了起色时,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讨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与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写下来吧!投稿时,请以附件形式发至 [email protected] ,请注明论文投稿。一旦采用,我们会为您增加100枚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