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江心州湿地保护与利用
刘滨谊 钟 华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摘 要:围绕马鞍山江心州湿地的发展规划,分析了其现状,及其因港口、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湿地保护与发展的问题,以当今湿地与水资源保护为前提,探讨了江心州湿地开发利用战略与保护措施,提出了湿地保护与发展兼容的若干经验模式。
关键词:湿地 江心洲 保护 利用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Jiangxin Island Wet-land of Maanshan City
Liu Binyi1 Zhong Hua2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200092)
Abstract: Centered around the development plan for the jiangxin island wet-land of Maanshan, this paper analyzes its current status, and the preservation anddevelopment problem it faces, due to growth of the port and the city. Also,based on protection of wet-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the paper addresses the strategy and measures to betterpreserve and develop the jiangxin island wet-land, and proposes several empiric and proposes several empirical models for concurrent wet-land 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 wet-land jiangxin island protection utilization
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1]。湿地被誉为“自然之肾”,是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极具保护价值。
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我国湿地破坏严重,湿地生态面临种种危机,造成湿地功能下降,影响区域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湿地日益成为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承泄区;许多湿地和湖泊被填平,用来开垦农田和建造房屋;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对湿地水文状况的盲目改造;都严重影响了湿地生态的健康,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湿地,已刻不容缓。结合马鞍山江心洲的实际案例,本文拟就湿地保护措施与发展战略进行探讨。
1江心州现状概况
江心洲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秋高气爽,雨热同季。年平均日照2150小时,无霜日240天。历年平均气温为15.4℃,极端最高气温为43℃,极端最低气温为-14℃。年平均降水量为991.3mm。
地形总体趋于平坦,外围区域有少数高地,最高处标高12.9米,位于洲头村西部,最低处标高3米,位于中部黄洲村。水域面积3.87平方公里,主要是一些人工河道与水体,有三条南北向的主要渠道,宽22—29米,可以通行船只;其他相对较小的水道均交错相通,基本上都由当地居民自行开挖而成,自成体系,与长江水系相离,未受长江水质变化的影响。主要用于农业灌溉,排涝防洪等,少数开辟荷塘、鱼塘,种植莲藕荷花或养鱼。农业用地遍布全岛,居民建设用地主要集中于13个行政村,道路用地以机耕土路为主,行政及公共设施用地主要位于乡政府周边地区(见图3)。
土壤均发育于长江冲积物,属石灰性草甸土,具有土层深厚,剖面层理分明,土质疏松,质地较轻的特点,土壤有石灰反应,PH值7.5~8.0,深层有机含量比较丰富。耕地土地绝大部分为旱地,在分类上属于灰潮土,土壤耕层熟杂化度较高,结构较好。
江心洲上最主要植物为意杨和加杨,主要果树为梨树,另有栾树,无患子,泡桐,香樟,枫杨,垂柳,水杉,池杉,龙柏,侧柏,薄壳山核桃,桃树,李树,芦苇等。 野生动物资源主要分为飞禽类、水生动物和有害动物3大类。飞禽类有啄木鸟、白头翁、喜鹊类等。鸭科和鹭科的湖中水禽,有黄嘴白鹭、小田鸡、白鹤等。水生动物主要有鲟、鲥、扬子鳄、白暨豚等,还有回游鱼类约70多种,以及大量的浮游、底栖动物。有害动物分布最广、数量较多的是鼠类、毒蛇类及农作物害虫类。
2江心州现状分析
2.1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江心州自然生态保护较好,开发建设较少,大气、土壤及水质监测点所监测的数据均达到一级标准。洲上至今没有发展过任何工业,由于人口不多虽然洲上存在一些居民生活所产生的污染和化肥农药所产生的污染,但这些污染基本上对洲上的生态系统没有构成威胁,洲上的生态环境还保持一定的生态原始性,环绕洲的湿地也被很好的保护起来。从某种程度来讲,江心州是“一片净土”。
2.2面临港区建设和城市化的压力
江心州上的原生湿地仅有极少被开发利用,也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破坏,在长江水域中的州岛之中,实属难得。但是由于近年来马鞍山市经济发展迅速,沿江码头吞吐量已趋于饱和,为了满足经济建设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并加强区域联系,有必要扩大港口规模。内江河道已经规划定位为生活岸线区和水源保护区,且水位深度不足,在行政区划的范围内,经地理勘测江心洲西南部沿江地带,水位较深,将作为马鞍山未来的深水港区。该港区基本定位为货运码头,以缓解现有的货运压力。
深水港的建设对于江心洲的经济发展而言,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有利于江心洲吸引大量外来资金,并能为江心洲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环境破坏,尤其是可能对原有自然湿地造成破坏。江心洲原本农业用地遍布全岛,湿地位于岛的堤坝外围,以芦苇等植物种类为主,面积较大,具备良好的生态效应。然而港区的建设首先需要码头和大片水域,江心州西南部的湿地将难以保留。其次,货运港口的建造要立足于良好的交通,以及与马鞍山市区的交通联系,因而不可避免地,将拓宽原有道路等级,并新修道路系统;特别是引桥的建设和出港快速通道的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割裂原有的植被系统,损害原有的湿地和洲上的植被等原有的良好生态状况。
因此,在对江心州进行规划时,就必须要预计到江心州将来的发展、港区的建设及其带来的各种影响对原生湿地带来的冲击,以及如何通过规划来保护和利用原有的湿地。
3江心州湿地的保护和利用
为了确保下一步江心州在港区建设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原有自然湿地不被破坏,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同时又可以满足发展的需求,规划中采取了如下战略和措施。
3.1总体战略
总体战略目标是创建人与自然环境协调的湿地生态体系。以保护生态系统少受人类活动影响为前提,发挥城市后花园的功能,既保护了较完好的自然生态风貌,又利用原有的湿地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
沿江心洲岛分布着大面积的原生湿地,此区域内植物种类丰富,景观效果好。为了满足防洪要求和加强长江下游湿地湖泊作为洪水缓冲地带的作用,并保护完整的生态结构,必须保留洲上湿地。并在原有滩涂湿地的基础上,完善整个洲上的生态建设,提高江心洲的环境品质,构建优美的生态湿地景观。保护江心洲原有的生态格局,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长江流域和沿江两岸城市创造良好的生态效应。
基于现存人地关系,建设延续现有网状水系和环岛湿地,逐步建设贯穿全岛的绿地系统。
在湿地保护和利用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空间和时间上的复合利用,以湿地农业为例,实行了农、林、渔等产业在空间上的复合利用。在关注眼前现实问题的同时,也考虑将来的远期发展。
3.2湿地利用分区
湿地利用主要体现在风景旅游的展开。江心州湿地面积大,且呈环岛分布,对其进行规划是据其所在位置的不同和周围用地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见图4)。
3.3基础设施规划与湿地保护
通过基础设施的重新规划来避免无序排放对湿地的污染。随着港区的兴建,岛屿的开发,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将带来水污染、固体垃圾污染等新的污染源,如果延承以前无序的任意排放模式,势必将污染湿地,影响到整体环境。为了保护原有湿地,必须对一些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提升,以适应将来江心州的发展(见图6)。
3.3.1排水系统规划
重置排水管网,实现雨污分流。污水经处理后排放,以保护天然水体和岛屿周围的湿地。合理划分污水分区以及污水处理厂位置,减少泵站数量,方便近远期结合,分期实施。拆除原联合水厂,在原址新建污水处理厂,面积10ha,排污规模2.1wt/d,污水经二级净化处理达标后排入长江干流。中心城镇区排污干管向西延伸至污水处理厂,旅游服务区排污干管向南接至污水处理厂,各个主要污水排放点通过支管将污水排入污水处理厂。雨水排放系统根据地形确定规划汇水区,并在人工构筑物密集区域规划管道排水区,建设排雨沟渠,使雨水快速汇总排入内部水系,增加水系更新频率。
3.3.2环卫系统规划
提升系统处理的水平。通过科学的方法,先进的技术设施和管理设施,对岛上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进行有效的处理,防止水体污染,确保环境卫生。主要措施如下:
(1)水质检测与保护
岛上的水系自成体系,是岛上的一大资源特色。水体一旦被污染,水体变成了臭水渠,将严重影响岛上风景的观赏价值和生态效益。因此要做好各水体的水质检测和保护,落实责任制,分段负责。
(2)垃圾收集与处理
对于上岛的游客,可在游人集散中心做环境保护的宣传,可配发可生物降解的垃圾袋,禁止随地乱扔垃圾。每个村设置垃圾收集点一个。片区根据需要设垃圾转运站。垃圾分类处理,部分垃圾的处理以卫生填埋方式,不能直接填埋的运出小岛集中处理。
(3)公厕的设置及粪便污水的处理
3.4湿地生态旅游
目前,湿地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青睐,其最终的作用效果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谋富当地居民。
江心州上的湿地,基本上围绕整个江心洲的堤外呈带状沿江分布,有充足的旅游发展潜力(见图7)。江边湿地是景观中最具优势的地带,游憩地的建设主要集中在这一地区,但同时考虑到沿江湿地是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承载能力极为有限,不适宜大量旅游者介入,所以要限制游客的进入。然而,江心州的中心内部地带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可以将湿地引入内部,沿河流、湖泊形成一些人工湿地。人工湿地与自然湿地相结合共同创造良好的岛屿环境和岛屿景观,形成独特的特色(见图8、图9)。
以江心洲水陆边际景观为依托,通过步行道、马道及相关设施的设置,为游客提供“马鞍揽胜”的江河山岛的观光体验,主要包括湿地、长江、采石矶对景的体验。结合与其相邻的风貌区,使它们在景观上相互联系,可以建造一些人工栈道,平台等构筑物,景物上有所相似。同时,将整个湿地系统规划贯穿成为一个整体,以形成较完整的产业结构。
3.5优化湿地农业结构与合理开发湿地农业
江心州南端的湿地位于内江之中,且该内江没有通行的要求,适宜湿地农业的发展。
合理区域布局,改革与优化湿地农业结构不仅可以有效地增加湿地农业的产出,更重要的是还能促进湿地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湿地农业的综合利用应立足单位面积上立体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注重多物种、多层次、多时序、多级质能、多种产业的结合,农、蔬、果、林、渔并举,并引人加工环节,以提高湿地农业模式自身的利用率,实现系统内增值。突出资源特色,加速湿地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大力发展具有水乡特色的养殖业和种植业,提高湿地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一种动态的平衡。
针对江心州湿地资源的特点,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开发利用:
(1)以稻田为主体的湿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充分利用土地、时空与相关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量与效益,大幅度改善、提高稻米品质,在适宜的地区还可以发展稻渔共作。
(2)发展以水生蔬、禽、渔、林为主体的湿地综合开发利用。合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因地制宜,加强水生生物生长机理、生态适应性。
(3)沿江综合开发利用。沿江的开发具有较高的经济与生态价值,生物资源丰富,是发展淡水养殖的理想场所。
4 结论
湿地与水资源是当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作为长江流域具有代表性的实证对象,面对马鞍山江心州湿地因城市拓展、港口开发所面临的生态破坏压力,需要站在对于资源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的立场,予以积极有效的规划。首先需要制定湿地发展的整体战略,进而依据湿地所在区位、用地性质进行分区规划;其次,应以水和环境工程为具体设计对象,利用传统和现代技术保护湿地;再次,应建立环境监督机制;最后,适度的旅游和特色农业开发也是实现湿地积极性保护的关键,同时,这种旅游也是整个江心洲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项目研究提出的模式和措施旨在实现江心州湿地保护与发展的兼容,湿地的经济与环境效益不应该仅仅属于湿地本身,而应该是湿地所处的整个区域水资源的一部分,希望本研究能为长江中下游湿地和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一定的参照。
参考文献
[1]《国际湿地公约》,1982.
[2] 张洪程,等.长江下游湿地农业及其发展探讨.江苏农业科学,2004-4.
[3]《马鞍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2003.
[4]《安徽省马鞍山市江心洲发展概念规划》,2005.
[1] 两江四湖是指流经桂林市区的漓江、桃花江和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等四湖,其沟通的水系环绕了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古城部分。
[2]资助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编号 2002AA60112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378048)和(50238020)
[3]日本的地方政府有县(相当中国的“省”,东京称作“都”,大阪和京都称作“府”,北海道称作“道”)及市、町及村。
[4]污水存在如菌类、原生动物等微生物。活性污泥含有大量微生物,活性污泥法将活性污泥混入下水中,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水、二氧化碳等无机物,河川的自然净化就基于同样的原理。
论文搜索
月热点论文
论文投稿
很多时候您的文章总是无缘变成铅字。研究做到关键时,试验有了起色时,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讨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与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写下来吧!投稿时,请以附件形式发至 [email protected] ,请注明论文投稿。一旦采用,我们会为您增加100枚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