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世界水日 无锡志愿者发放环保宣传资料

时间:2009-03-23 09:00

来源:江南晚报

评论(


昨天(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新区环保局携手旺庄街道青年志愿者以及本报“欢乐义工”环保志愿者,冒雨来到新地假日广场开展控源截污规范排水行为大型宣传活动。图为志愿者为市民发放环保宣传资料。

取水量超过本地水资源量

许多老百姓知道无锡是个水质型缺水城市,缺少优质水源。大部分人并不知道,无锡不仅缺少优质水源,而且还是个取水量超过本地水资源量的城市。也就是说,无锡本地的水压根就不够用,需要外来补给。

从市水利局了解到,无锡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00毫米。根据评价,全市每年本地水资源量约2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500立方米;入境水量约70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计入境水量)近9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000立方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无锡市年总取水量30.93亿立方米。“年总取水量大大超过了本地水资源量,这就需要通过调水来填补缺口。”该局水资源管理处有关人士介绍,尽管无锡地处水资源丰富的江南水网地区,每年却有近10亿立方米的水量需要通过水利工程或其它设施由境外引入,以满足生产生活所需。

“水利工程调水可以解决水量不足的问题,水质问题可不那么简单了。”据介绍,无锡地区的大部分地表水只能直接用于农业灌溉,不能直接用来工业生产或其它生产。无锡的不少企业位于供水管网并不发达的农村地区,无法大量使用自来水,生产主要使用地表水。很多人以为使用地表水可以大大减少生产成本。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地表水受到污染,无法直接用于工业生产。企业需要对地表水进行预处理后才能使用。通常情况下,工业用水的平均预处理成本为1元/立方米。如果企业的生产工艺对水质要求比较高,需要深度处理,预处理成本甚至会达到3元/立方米以上,比使用自来水还要贵。以2007年的用水量来计算,当年一般工业取水量为近5亿立方米。按照预处理成本1元/立方米来计算,一般工业用水的预处理成本就要5亿元。这可是一笔巨额数字。


  目前,整个锡澄水网地区的地表水无法直接用于工业生产。无锡地区,只有江阴沿江和宜兴南部山区的一些企业能够直接使用地表水,占企业总数的比例很少。

节水型的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一成

缺水的无锡亟须节水。这个道理大家都懂。若是大家知道节水的深远影响,就会更加支持这项漫长的工程。用水利部门总结的一句话来讲,“节水就是减污,节水就是治污。”节水,不仅是为了无锡的水够用,而且是为了子孙后代能用上优质水源。

水资源管理处的唐永良告诉记者,节水首先可以减少水资源的占用和消耗,降低无效需求。以农业节水为例,无锡地区当前农业用水仍占35%以上,农业节水具有很大的潜力。节水灌溉不仅节水,而且节能、节地、省工、省肥、省时、增产、增效。节水可以减少调水量,减少对境外水的依存度。更重要的是,节水可以减少污水排放,改善无锡地区的水环境。目前,无锡地区用水效率不高,每使用一立方米水约需排放污水0.7立方米。如果不搞节水,相应的排污就会增加,最终造成恶性循环。据介绍,从2001年起,全市累计创建完成了72家省级节水型企业,82个省、市级节水技改示范项目,6家节水型高校,3个节水型灌区,2个节水型社区。无锡市已经建设成为国家级节水型城市。上述工业企业、单位、高校、社区先后自筹经费近1亿元建设节改水工程,实现年节水2.3亿立方米。这相当于5个原来的无锡梅园水厂的年供水量。同时,可实现年减少污水排放量1.6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处理能力为50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的处理量。

“不过,无锡的节水道路还很漫长。”据介绍,无锡的节水型企业数量才占企业总数一成左右,开展企业节水具有一定难度。大部分工业园区开通了排水管道和供水管道,没有污水中水回用管道和污水集中处理设备。每家企业单独建设污水处理回用工程,投资成本很高,超出了中小企业的承受范围。若是园区集中建设污水处理回用工程,推广循环用水,可以大大节省成本,企业也会欢迎。许多工业园区的企业门类较多,污水成分复杂,处理起来比较复杂,建设污水处理回用工程的技术要求很高。建议今后建设或改造工业园区时,注意进行分类布局,以利于园区内建设污水回用工程,推广使用循环水。可喜的是,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这么做。比如,惠山区前洲镇、玉祁镇的一些小型专业园区已经建设了污水中水回用工程。

编辑:张倩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