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厦门引入市场化机制推进水务产业化改革实现多赢

时间:2008-06-18 16:12

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

评论(

厦门市是一个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城市,主要依靠漳州九龙江北溪引水。在水务产业化改革之前,厦门城市的水资源、给水、污水处理管理相对分散,存在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以及多头管理带来各自为政等现象。

厦门市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制定了水务行业产业化改革的基本思路:一是整合厦门市原水、给水、污水处理各种资源,实行水务管理“一体化”的运营管理模式以提高效率;二是通过引进水务产业战略投资者使厦门水务行业的投资、经营和管理走向市场,从根本上解决水务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建设资金等问题;三是通过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引进国内外水务行业先进的运营管理经验,培育水务企业在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厦门水务行业的产业化改革以厦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立为标志。2003年6月28日,厦门市委、市政府决定,将由厦门市政园林局所属的原厦门自来水公司、厦门市各污水处理厂和原水利局所属的市北溪引水管理所以及原隶属海沧区管理的海沧原水管理所等14家不同性质的企事业单位进行整合,正式组建了厦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厦门水务集团总资产近50亿元,净资产31亿元人民币,每日输送原水能力150万吨、自来水生产能力100万吨、污水处理能力81.74万吨,已经成为一个大型现代水务企业。

厦门市水务产业化改革5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效包括:

从政府所得的角度来看,除了在招商合资过程中国有资产得到增值外,一是取消了多年来对水务行业(主要是对污水处理)的财政补贴。二是转移了政府历年来对水务行业投资的贷款负债,这些负债全部由水务企业消化;三是减轻了政府今后对水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负担(以前政府每年对水务建设投资2个亿左右),现在基本上由水务集团负责融资建设。2004年,厦门水务集团用于水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为3.8亿元,2005年,水务建设投资达4.7亿元,2006年高达7.2亿元,2007年超过10亿元。一方面,政府对水务建设投资的财政负担大大减轻,另一方面,厦门市的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却大大加快了。

对水务集团来说,改革为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水务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使厦门水务行业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并逐步向纵深拓展,如厦门率先进行污水的深度处理,实现中水回用,并进行污泥的资源化处理利用。目前厦门水务集团已经在岛内的石渭头污水处理厂开展中水回用工作(一期工程2.4万吨,二期5.5万吨),去年8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成立了厦门水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厦门城市污泥制生物有机肥海沧工程”。该工程采用先进实用的污泥活化、农业废弃物拌和调控水分、高效菌剂接种、机械翻堆高温堆肥和熟化堆肥、粉体造粒工艺,可以有效杀灭污泥中的有害病菌,降低污泥的含水率,减少原污泥的体积,而且制成的生物有机肥料可用于农业、花卉、果园、苗圃等,实现城市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目前该工程已经完成项目试验,开始项目的建设,这在全国也处于先进水平。产业化的发展,使厦门水务集团的经营规模和经营实力大大提升。

对社会来说,水务产业化的改革和发展,为社会和市民带来更多的实惠和便利。厦门水务集团组建至今,厦门的水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安全供水得到了进一步保障,城市给排水服务范围已覆盖到全市城乡,自来水普及率和污水处理率进一步提高;自来水水质和城市污水排放标准更加严格,从2005年起,厦门就开始执行国家2007年8月刚实施的自来水水质标准,污水处理量由2003年的10618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15326万吨,增长44.34%,还积极推行中水回用和污泥资源化利用等环保事业;社会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水务热线“96303”与“110”联动,实现“一个电话、一个窗口”、24小时不间断服务,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充分肯定。这些都进一步改善了厦门城市环境、提升了厦门的城市功能和市民的生活品质,使更多的厦门市民得到了更大的实惠。

对水务企业职工来说,由于水务集团在招商合资的谈判过程中始终坚持员工利益得到有效保证,并将有关员工合法权益的内容明确写如协议书,因而在职工就业、收入以及社会保障等各方面都确保了职工的利益。而且,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逐步完善、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领域不断延伸、经营业绩进一步提升,员工培训工作的不断强化,使员工的就业选择机会和整体收入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员工在企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也得到了真正的好处,成为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和积极支持者、参与者。

编辑:全新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