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走进E20及品读《道与得》:既要又要是关键

时间:2024-09-02 11:02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宋阳

评论(

前言

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湖南大学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客座教授薛涛将20多年的管理学实战经验和《道德经》的解读相结合,撰写的《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一书于2024年7月正式出版。

不少读者将自己的感悟梳理成文,反馈给了我们。本文为北京中源创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区域市场负责人宋阳的阅读感悟。

后续,本公号将陆续推出系列读者反馈文章,并将选择优秀内容整理成册——《流水拾花录》,以飨共赏。

沾环保邦邦主张辉博士的光,几周前去E20蹭了次座谈和午饭。

见到了负责E20媒体传播的李晓佳老师,绿谷工作室的全新丽老师、谷林老师。座谈氛围轻松愉快,一起喝养生的大麦茶谈环保,此起彼伏,不亦乐乎,不知不觉聊到中午。比较意外的是,和当前行业下行,各家环保企业控本、裁员、降薪态势相比,E20从企业责任和平台责任角度出发,顶住下行的压力逆势布局,积极转型并期望帮助行业共渡难关。

而我也有幸收到了薛涛老师的《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的首发本。听说是薛涛老师有感于环保行业管理粗放的短板,和自身的环保使命,连续几个月熬夜奋战结合自己多年管理实践和读《道德经》的感悟,写了这本管理学读物以为环保行业的管理者们做参考和启发。以此我们看到了薛老师的不平常追求。看到了E20在这样艰难市场环境下还能逆势不断寻求增长的奥秘。他们真诚在为行业的客户操心,在想着用自己所能为客户赋能。我想这就是那些有利润之上追求的企业吧。

37_2_1725244321.jpeg?wx_fmt=jpeg&from=appmsg

下午和谷林老师吃饭,邀请他同张辉博士和我一同参观北京阿里巴巴总部厨余垃圾就地处理项目。没想到谷林老师爽快与我们一拍即合,一同前往。在去参观的路上,谷林老师谈自己来E20的一个原因:在和创始人傅涛的谈话中,他能感受到傅涛老师身上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这种感觉就令他决定加入E20,追随傅老师。我也特别说一下谷林老师,谷老师在E20属于领导,但是他完全没有领导派,像个老大哥,我们带着行李来,他很自然的帮忙拿行李,拖到这,拿到那,聊天自然真诚颇让人舒服。和E20的老师们交流中,我有个感受,他们身上普遍有那种简单、坦诚的特质。E20办公区里流淌着自由,舒适的文化氛围。脑海中浮现了“德鲁克关于知识型企业效能的论断,知识型企业不是追求效率而是追求效能,不是我为了完成什么任务,而是我能为企业贡献什么”。在行业下行的大环境下,他们依然信心满怀,谋篇布局,不仅持续投入,也在持续产出。

这是我直观对E20企业文化的感受。

回来乘着兴致拜读了薛涛老师的书。一气读了几十页,意犹未尽。直观感受,是薛涛老师的率性之作,结合他多年对管理工作感悟和实践,更像是随笔的严谨整理。洋洋洒洒,竟几十万言。几个月写完,堪称神助。记得有人说过,只要心诚,如有神助。透过薛老师书中描写梦中与老子的那段对话,我想他真的是如“疯痴”一般著书。

37_3_1725244321.jpeg?wx_fmt=jpeg&from=appmsg

薛老师的书长于论述,如其人一样。我以前看过多种解释道德经的书,我觉得这本是特别贴近管理实战解释道德经的书。适合在企业场景模式生活的读者。加上薛老师真挚感悟,读者对道德经会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反过来对企业的管理也会有一个道与术的指导。看到E20的企业文化,我觉得作为E20总经理的薛总,他对《道德经》以管理语言的解读绝对值得企业人参考的。

透过薛老师的解读,我最后对《道德经》的印象:道不在高高的庙堂上,而在我们普普通通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他不是一个外在的约束和板子,而是解决我们“既要也要”的心灵指南。

什么叫既要也要?自己去读薛老师的书吧。

关于作者:

37_4_1725244321.jpeg?wx_fmt=jpeg&from=appmsg

宋阳

宋阳,E20的粉丝,环保爱好及从业者,有机垃圾分散处置领域开创及引领者-北京中源创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区域市场负责人。

薛涛补注

书中第二篇将“二生三”解读为“既要又要”,受到了本文的关注,也受到了蔡晓涌总的肯定(点此查看:流水拾花:道德经与环保行业的转型—蔡晓涌)。

但我觉得书里还没完全讲透,包括对“止于至善”原来的注解是朱熹的务求做到极致完美,也是不完善的。在正在开展的漫长的第二版的修订中,反复学习,前几日想通了一些,这是因为这一年结合了曾国藩、王阳明和佛经的一些研读,有所开悟。补注在这里:

37_5_1725244321.jpeg?wx_fmt=jpeg&from=appmsg

昨天想通了“止于至善”和阳明的心学四决,并且终于把书第二版里的第二篇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解读为“既要又要”论述做了闭环:

1、无善无恶心之体:

此即道生一的一,即经中的婴孩,即有生于无的无,即认知三格第一格来自人之初的善本,即致良知。

2、有善有恶意之动:

此即一生二的二分,即名可名的名,即学会了逻辑分析的起步,作为进入社会的必须,却逐步有了佛家说的差别心,随后因此一个人有了“有”的私心而丢失了前述的“一”。

3、知善知恶是良知:

二生三的三,包含了前面的一和二,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良知来自此处的一,知善知恶是三中之二,是一个人去了自己的私心,做到了无,回归了良知,才能真正知善知恶。

4、为善去恶是格物:

实现前述的知善知恶,必须坚持知行合一的过程,形而上与形而下并行的结合过程,格物与破格的结合过程。达到这个阶段,才能实现既要又要(即二生三)的水平。

最典型的把“既要又要”理解到位的就是曾国藩,他说,“读书既要杂,又要源清本正”,“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做人“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用人“收之欲广,用之欲慎。”,“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而“每于棋危劫急之时,一面自救,一面破敌,往往因病成妍,转败为功。

如需购买《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可扫描图片下方二维码:‍‍

37_6_1725244321.jpeg?wx_fmt=jpeg&from=appmsg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