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中标院资环分院王秀腾:固危废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建设标准严重匮乏!

时间:2024-07-11 10:26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陈伟浩

评论(

6月20日,在2024上海固废热点论坛上,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环分院研究员、全国环保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王秀腾,深入阐述了我国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建设的现状与蓝图,并展望了全国环保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未来的工作方向。

他表示,随着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的急剧增加,已成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重大挑战。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作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直属机构,肩负着引领行业标准制定的重任,特别是在固危废处理和综合利用、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环境管理等领域,将通过科学、系统的标准制定,持续为环保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图片111.jpg王秀腾

固危废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建设思路

目前,我国固体废物年产生量已超过100亿吨,其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在标准制定方面,相较于传统工业标准的精确与明确,还面临诸多挑战:

1、成分复杂多变:其成分不稳定、不确定,难以预测其成分及有害杂质含量,增加了标准制定的难度。

2、属性双重性:固废的属性随时间和场景变化,既可能是废物也可能是资源,这种双重性要求标准制定需考虑多种情境。

3、技术路径多样:综合利用需根据其特性定制技术路径,同一固废可能对应不同处理方案,导致标准制定难以统一。

从环境从业者角度看,固废的综合利用是资源价值的体现;但从政府监管部门和普通民众角度看,还存在诸多顾虑,利用过程中可能引入的二次污染问题。例如,废溶剂提纯作为燃料可能带入毒害物,废酸制成化肥可能引入重金属等污染物,这些问题要求标准制定必须严谨、科学。

王秀腾强调,在制定固废与危废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遵循“积极而谨慎”的方针,强化部门协同担当;以及“差别对待”的制定原则,由场景决定风险管控等级,即:工业用途<进入环境<人体使用或直接接触;

2、在项目遴选方面,突出市场的主导作用,让市场决定标准这一公共产品的供给。

国家标准制定情况

图片112.jpg

我国环保产业标准体系框架

近期已发布的国家标准

1720165880162303.jpg

固危废类

1720165902965154.jpg

基础通用类

在研过程中的固危类国家标准

《危险废物资源化产物环境风险评估导则》(国标立项号: 20220494-T-303);《固体废物焚烧残余物熔融处理技术规范》(国标立项号:20221940-T-303);《固体废物 无机元素含量测定 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与基本参数法》(国标立项号:20221930-T-303)。

已报批即将发布的国家标准

《等离子体处理危险废物技术及评价要求》(国标立项号:20201776-T-303 );《回转窑水淬渣制砖技术要求》(国标立项号: 20211113-T-303);《废矿物油回收与再生利用导则》(国标立项号: 20204991-T-469)。

新策划、申报的国家标准

有机固废(土地利用相关):《污泥回收、循环、利用和处置 土地利用》(ISO标准转化);《污泥毒性风险评估及土地利用分级》;《污泥基生物炭》;《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壤技术规程》;《薯类淀粉加工业废水还田利用技术规范》;《餐厨垃圾处理产物土地利用技术规范》。

固危废综合利用:《沾染性废旧金属产品回收利用技术规范》(已完成立项答辩);《化工废盐综合利用技术规范》;《废塑料废橡胶化学回收技术规范》;《飞灰水洗再生盐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标委会工作重点及规划

王秀腾介绍,全国环保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受委托成立,并在一定专业领域内,从事国家标准起草和技术审查等标准化工作的非法人技术组织。

标委会主要业务范围:(1)环保技术、设备和工程标准,主要包括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噪声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利用、污染监测等技术、设备和工程等;(2)废弃资源循环利用,主要包括废渣、废水(液)、废气、余热余压的循环利用等;(3)环保服务,主要包括环境污染治理的运营、管理和评价等。

王秀腾指出,当前我国固危废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建设标准严重匮乏,截至2024年3月,归口管理改标委会的国家标准为85项,其中已发布52项,正在制修订的国家标准33项,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管理需求。

未来标委会工作的重点将会聚焦在水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以及在组织架构中,改变委员构成,吸纳更多水、固废领域的企业加入,提升标准制定需求。

12

编辑:陈伟浩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