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也难。”人到中年的企业家说。
他并没有垂头丧气、愁眉苦脸,他的语气依然充满热情和感染人的力量,如果不是有这种“遇到困难依然精神抖擞”的尽头,估计也做不了环保企业家。
“我们现在做什么事情,都是为着公司自身的生存发展……现在很难从股市上融资了,资本市场最冷,环保行业已经彻底被抛弃,根本没人看。”
很难有投资者(有钱的老板或者基金)对环保股有兴趣,愿意买你的股票,愿意花功夫派人来研究,至于说证券公司的买方研究员,当然早已经见风使舵转了方向。企业家自嘲道:“你说谁脑子进水了,说想买点环保股?”
资本市场的难只是一个方面,可以说是比较不重要的,最难的在于环保市场本身。
企业家的环保公司曾经在全国数个省份建立起竞争优势,并在很多个地级市获得压倒性市场份额,这些市场上出现的环保项目,他失手的概率是比较低的。
十几年转战南北纵横东西,豪情满满,风光一时,也完成了从普通民企到上市公司的龙门一跃。客户关系没得说,只是这些曾经的主战场,“财政全崩了”。
做了工程、做了项目,处理了污水和垃圾,干完活儿总得有人付费吧。找局长,局长都很长时间没发过工资了,早就在借钱发工资——现在借到钱,是发春节前的工资。那些应收款找谁要呢?【相关链接:环保公司老板要账记】
市政相关的项目都一言难尽,也包括一些工业园区项目。
比如说,好好的一个园区污水处理厂,原来为十来个大业主服务,现在业主倒闭到只剩两三个,处理量当然也就断崖式下降。
工厂开工率特别低,必然造成污水处理厂负荷特别低。好多个工业园区,污染负荷只有15%,工艺再差,因为只有1/5不到的负荷,总会慢慢搞达标。但环保公司就少了许多用武之地。
离开耕耘多少年的地区,也是不得已的事。企业家直言道:“在原来主要经营的几个省份,我们正尽量把尾款收上来,布局、人员都已经开始收缩。”
其实不止是收缩,可以说是在撤离。
撤到哪里去呢?
“茫茫禹迹,画为九州”,古往今来,多少地方都经历过中国城市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繁华与变革的阶段,见证无数英雄豪杰的崛起与陨落。
当原有市场区域沉寂,还有热土兀自很热,那就是江南。因为民营经济的生机活力,因为长江大保护,因为长三角一体化,这里的生态环保事业依然有无限可能,依然是希望所在,与别的地方不同,苏锡常照常产销两旺。
最厉害的工厂老板,最能折腾新质生产力的出口门路。老旧工业园区也不存在停工停产,污水处理厂“都是喝到嗓子眼都快吐出来状态”。
上游企业,做家具的、做中药的、做提取的、做油漆的,这些民营经济在浙江、江苏依旧活跃。工厂老板们的态度一致:“我不能停产,我要生产,我这订单不等人。”在这些地方,正是这些工厂在发挥龙头作用:没有库存,也不是什么上市公司,一边点钞票,一边生产、制造。
于是,许多环保公司都到江南去了,百舸争流,包括这位中年企业家的上市公司——当然你可以说都是在“卷”,但能卷得动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这些公司大都是项目先行(不管是污水、污泥,还是其他有机垃圾处理),大部队随后压上。
这大部队不是以往项目公司样式的单兵作战,很多人都是拉家带口,而且巾帼不让须眉,问及南下,有的女员工,直接就说“我去”,把孩子、老公、父母都带上,把车牌也换掉。
环保公司各色人等奔赴江南,仿佛多少年前美国加州淘金状态,至少他们将获得比留在原地更好的个人发展机会。在原有区域奋战一年,最后公司一拍桌子:“你们都甭发奖金,项目业主还差着70%的应收账款没付钱,给你们发过节费算不错了。”
中年企业家的公司已经先行一步,在江南,另有一番气象,但首先你得“够上桌”。
他讲了个小故事。
江南某地的书记和区长请环保公司企业家们吃饭,一桌9个人,除了书记和区长加当地城投董事长,剩下6人全是上市公司董事长,而且都在此地有实体业务。
他旁边坐一人,他不认识,就问人家:“您这公司我不太了解,我眼拙,您这儿主要跟业主干什么?”人家说:“嗨,我们在这儿投了一个每天600吨的污泥焚烧项目。”
他一听倒吸一口冷气:“你看,哪有怂人?”
即便环保公司现在很难,但依然能找到蓬勃之地,生生不息。
正如二三十年前,一些民营环保公司为工厂处理工业废水,掘得第一桶金,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只要不碰红线,保住底线,每个能存在的环保公司都还有自己的江南。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