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案例】洪湖水质净化厂一期工程全流程除臭项目

时间:2024-04-15 13:25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臭气全收集。全厂设计约1900米臭气收集不锈钢管道,98个风量调节阀,95000m3/h臭气收集规模,实现臭气全收集。

臭气全处理。通过全流程循环生物除臭系统以及智能化模块除臭装置,24小时全自动运行,可消除20%以上的冗余量,臭气去除效果99%以上,年消减硫化氢约4000公斤。

处理全达标。处理臭气控制标准要严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处理后排放口周边5m范围以外达到深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内控人感无臭标准,除臭效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国内领先的处理技术。

风井全隐蔽。去工业化排放口设计为莲花造型,让风井变风景、让“邻避”变“邻喜”,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及市民前来游玩打卡,园区日均接待游客多达万余人次。

(2)社会效益

提高行业技术水平。解决目前除臭技术和产业化面临的治理效果不理想等各项挑战。

形成良好示范效应。本工程项目臭气收集效率高,处理效果好,环境友好,投资成本低,在深圳市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3)生态效益

持续助力污染物减量。通过本项目的臭气综合治理技术,通过臭气源头减量,臭气产生消减30%以上;通过模块化智能臭气治理系统,可消除20%以上的冗余量。全过程除臭可达99%以上的处理效率,年消减硫化氢约4000公斤,从长远来看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

持续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当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污水处理厂周边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昔日处于城市郊区的污水处理厂周边区域日益成为居民频繁活动的场所。后工业化时期市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与污水厂臭气外溢给市民生活带来的困扰这一矛盾日益尖锐。妥善解决污水厂臭味外溢的难题,提高城市臭气处理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产品需求,是坚决打赢碧水、蓝天攻坚战的重要环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项目技术工艺/装备简介

(1)技术工艺/装备名称

全流程可循环生物除臭系统:微生物强化系统(含生物强化箱、强化生物填料等)、除臭污泥回流系统(含污泥泵、污泥回流管路、污泥计量计等);

末端模块化除臭系统:含臭气收集输送系统、除臭系统(含预处理区喷淋洗涤预处理设备、生物除臭设备、光氧化后处理设备;生化及膜区生物除臭设备)。

负离子新风空气调节系统:由补风机、负离子发生设备、送风管道和风幕机组成。

(2)工艺/装备原理

全流程可循环生物除臭系统,主要原理是利用缓释投加生物强化填料的办法,在污水生化池内将污水处理的活性污泥活性化,使其中的芽孢杆菌属和土壤杆菌属微生物得到培养和增殖,并通过增加除臭污泥回流至进水总管等方式,使全厂构筑物水池内均可利用以上菌属微生物能降解恶臭污染物质、繁殖快速、生命力强、体积大、有机质分解能力强的特征,从源头上达到臭气处理的目的,解决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异味问题,改善厂内和场外周边的环境,同时改善水处理效果。

(3)工艺/装备特点

全流程生物高效循环治理。从源头上消除致臭物质,减少臭气对设备设施的腐蚀;无需加盖,节约传统除臭技术中的臭气收集、输送环节;无动力需求,不增加曝气量,节能环保;无需新建设施,节省占地;有利于除臭菌种高效驯化,降低末端处理菌种驯化成本。

智能模块化除臭系统协同治理。将生物滤池除臭工艺、光催化负离子氧化除臭工艺、喷淋预洗涤工艺进行整合,开发智能模块化组合除臭设备,可根据臭气负荷及波动情况全自动智能化运行,臭气去除效果99%以上,确保臭气全时候稳定达标。 

负离子新风系统高效调节。针对本项目有人员进入的空间,首创设计送风管道出口负离子含量>2100个/cm3,并且控制臭氧浓度<0.1mg/m3,通过输送新鲜空气或者森林型新风,达到改善空间内空气质量的效果。

收集系统CFD精准模拟。运用CFD厂流模型模拟臭源封闭间气流组织变化,达到消除臭气收集死角、分质分区精准收集,合理设计吸风口和收集管路的设置位置和样式,提高臭气收集效率,降低成本。

去工业化臭气超净排放。本项目臭气排放经由大气排放模拟软件在最不利因素条件下进行模拟,臭气控制标准要严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处理后排放口周边5m范围以外达到深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内控人感无臭标准,除臭效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排放口去工业化设计为莲花造型,让风井变风景、让“邻避”变“邻喜”,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及市民前来游玩打卡。

(4)应用工业领域

项目为今后全绿色无臭厂的建设提供了指导,对大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具有重要意义,明确全流程超净处理的除臭技术将应用在今后深圳的水质净化厂的新、改、扩建等项目中,从建设标准、排放标准、安装标准、技术路线等方面应用本项目的成果,为打造深圳碧水蓝天添砖加瓦。

(5)工艺/装备流程图


图片56.png

12

编辑:黄延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