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江苏南资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南资环保”)收到南京市江宁区行政审批局颁发的《营业执照》,正式更名为“中持(江苏)环境建设有限公司”(简称“中持建设”),自此,这家以微生物强化技术见长,解决高浓度工业污水、污泥和废气问题的高新技术企业,将以新的服务形象开启新的成长征程。
站在更名的时间点细数南资环保的过往,每一段故事背后的专业硬核和技术气质无不让人心生尊重和敬佩,进而感慨这份形神合一的创造力。这份创造力,是打磨出了治理高难度废水的菌种利器,是建构起了分类收集、分质处置的全面解决方案,亦或是成就了技术与行动兼备的公司团队?答案并不复杂,应该是兼而有之,且持之以恒。
让我们谨以此文,致敬南资环保的过去,期许中持建设的未来。
回顾过往
2011年:南资环保成立
2013年:技术研发基地、制造基地建成投运
2016年:新三板挂牌,证券代码:839046
2016年:“南京市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牌
2016年:成为“专精特新”入库企业
2017年:灌南开发区工业污水处理项目
2018年:中持收购南资60%股份
2018年:连云港化工园区改造工程
2019年:入选南京市瞪羚企业
2021年:镇海投资发展基金注入
2021年:入选南京市独角兽企业
2022年:资质升级:市政、机电安装一级
2023年:更名为中持建设
2023年:南资生物科技研发中心成立
技术起家:精准治污、靶向治污
江苏南资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初创于2011年,中持股份旗下控股子公司,集科研、工程、生产、服务为一体的环保和生物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浓度有毒难降解工业污水处理、工业污泥减量无害化处置、高浓度有机废气处理方面拥有核心技术和整体工艺解决方案。
1 工作体系:分类分质、靶向治污的全面解决方案
方案的个性化定制,是南资环保最为鲜明的服务特色。公司在与客户做好前期沟通的基础上,以“分类分质,靶向治污”为原则,对每一步产污环节进行全面摸排取样,科学检测和分析各类生产活动的污染特点,基于分子层面明确主要难降解污染物的来源、类型和浓度情况,把污水精准拆解成“三六九等”,并对应筛选出可工程应用菌株,并进行降解验证试验和参数优化,再结合试验结果、出水标准、设计规范、客户经营目标和南资工程经验,编制针对性的组合工艺路线。
作为治污服务的起点,这种更为细致的污染物向上溯源方式无疑具有明显的排他性优势,也为方案设计和后续工作的展开给予了稳固支撑。不仅如此,在做好末端废水治理的同时,公司还会就客户生产活动的相关工艺环节提出改进建议,以保证整个过程的技术标准更高、工艺流程更简、治污成本更低和处理效果更佳。而随着项目的成功交付,基于对处理成效的高度认可,客户们往往也会继续委托公司对项目进行运营管理,为后续的研发生产提供持续保障。更值得一提的是,南资环保专业服务的维度延伸,从安全生产到经济效益,甚至在上市、战略布局等关乎企业长足发展的关键环节,无时无刻不稳定输出着专业的技术助力。
就这样自然而然的,随着长期责任的履行,公司不仅切实做到了与客户相伴成长,其“全面解决、局部收费”的经营模式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客户的高度认可。
2 菌种技术:久经试炼的高难度治水利器
高效降解菌种,是南资环保提升高浓度难降解工业污水集中处理效能的工程利器,以菌种起家、靠菌种发展,历经艰苦而漫长的自主研发和积累,最终成就了敢啃、能啃“硬骨头”的工业治污竞争优势。
目前,南资环保依托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筛选驯化了500余株高效降解菌种,并形成了数十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专利,例如,一种苯胺高效降解菌及其应用(专利号CN202011354207.0)等。
这些菌种久经工程化层层试炼,应用范围也涵盖了绝大部分医药、农药、化工废水中的典型污染物类型,成功为扬子江药业、长青农化、丰山等多家化工行业上市公司和知名企业提供了几十项技术咨询、工程设计、工程总包、设施运营等综合治理服务,全面保障了废水的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和稳定达标排放。
3 工艺包:以研发平台为依托的技术整合
针对不同行业的生产排污差异,按照不同治理需求专设了研发中心,这是南资环保中“擎天柱”一般的硬核存在。以工程项目需求为原动力,为客户编制一厂一策的全面解决方案,并提供针对性工艺包,有力保障了污水厂的连续稳定运行,真正做到了“解决项目难题、支撑项目成果”。
南资环保研发中心
成立于2011年,总面积 500㎡,按污水、污泥、废气等研发需求分设专业实验室,负责工艺包的研发、项目小试中试、治理方案与工程参数的验证优化等,是公司项目前期试验和创新性研究的重要技术依托,拥有“南京市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苏省环境保护有机污染场地生物修复工程技术中心”等重要研发平台。
4 公司团队:技术与行动兼备的学院派
技术上的实力与底气,来自于创新上的自驱与执着,而为这份执着赋能的,则是南资环保的整个团队。
这是一支高学历、善创新的队伍,作为创始人的蔡天明教授和陈立伟教授,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务实的行动准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把控公司技术研发方向和市场推广重心的同时,在技术端和运营端的骨干精英们,也同样以“把科研做在细处”的信念,短线管理,快节奏工作,不断实现着处理成效的“步步登高”,和服务品质的“天天向上”,有赖于这样高度凝聚和斗志昂扬的精神,南资也同时沉淀出技术流和行动派的两份鲜明底色。而这些硬核的“软实力”更是和中持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是双方合作的核心基础要素之一。
携手中持:融合发展做正确的事
随着江苏省近几年“一江清水、两岸葱绿”前行轨迹的日渐清晰,和沿江产业绿色升级力度的持续加码,中持股份业务布局的触角也在既有区域的优势支撑下借势向南延伸,力求依托自身治水之所长,立足工业发达地区高阶治污实际,融合本地环保企业深耕积淀经验,系统迭代公司在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中的服务创新和价值创造。
而在2018年对南资环保股权的收购,就成为了中持南移战略的重要落子之一。
1 行动与成果:五年融合发展之路
2018年4月,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现金收购江苏南资环保股份有限公司60%股权的议案》,尽管彼时有各种声音,也有其他潜在买家,但中持与南资双方却在“三观”上认定了彼此,并于次月完成了收购,“南资环保是一家很轻资产的技术型公司,从利润、业务协同角度看,我觉得是做了一件非常正确的事”,中持创始人许国栋当时这样说道。许总的预判,很快便随着双方协同的有序展开后得到了验证。
(1)南资环保在被收购当年就超额完成了业绩承诺,营收和利润结构也获得了持续改善。
(2)2021年,宁波市镇海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政府基金在南资环保中的注入,更是让中持和南资的专业服务能力获得了当地政府层面的认可与支持,也让中持的南移业务布局得以向纵深成长。
(3)2022年,公司资质升级,取得了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和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为承接更多优质项目创造了条件。
(4)而中持股份,借助南资环保的技术平台优势和在化工等行业已经建立的渠道和口碑,也在此后的几年间强化了自身在水环境综合治理业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了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经营业绩。
诚然,在各项积极成果接连兑现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中持与南资在业务整合的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不少挑战。期间,战略方向的平衡、企业价值的融合、组织架构的衔接和业务重心的配置,都让双方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在整合工作遭遇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南资环保业绩水平的波动,也促使双方不得不调整思路,在基于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对市场的危与机做好审视评估,对自身的强与弱做好巩固优化,对项目服务的行与果做好控盘校验,力求在更长的时期中走出一条循序渐进、持续成长的融合道路。
2 传承与强化:南资生物科技研发中心
更名的同时,为了传承南资品牌灵魂力、强化技术与服务的协同力,在充分考虑战略一致性、落地可行性的双重要素后,南资生物科技研发中心挂牌成立。南资技术体系将被赋予充分的发挥空间,在品牌传承、技术攻坚、协同服务等多维度加持助力中持“科技向新”、深化南移公司战略。
在与中持融合的几年间,南资研发中心技术引领和服务支撑的作用得以在更多工业领域加速激发。在原有工作内容的基础上,包括菌种库的日常管理及优化增加、小试实验方案的协同制定与高效执行、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研讨等;南资研发中心积极融入中持股份大体系的技术研发、课题推进、项目小试等工作中,培训、交流、学习等组织上的互动提升也持续展开。
尤其值得一提,近期,在多个涉及珊氮®技术中试、白酒废水小试和复杂硝基苯废水处理等高难度项目中,南资研发中心凭借对自身技术资源的科学配置和对任务创新节点的精准把握,与现场团队精诚协作,为项目的难点攻关和成效转化提供了极为关键的支撑。
3 服务与价值:典型项目掠影
这些年,我们一起奋斗过的现场。
几位南资同事获得了中持模范员工、优秀运营厂长的荣誉称号,感谢以他们为代表的南资小伙伴们。
新赋能进行时
首先,借鉴“碧水源-久安”经典模式,在双方均同时具备相应资质的前提下,中持股份将EPC业务打包注入中持建设,以实现对工程建设风险的管控和对母公司安全性的提升,最终达到整体资源配置优化的目标。
其次,中持建设仍将保持原生的技术内核,以存量环保设施升级改造和工业废水处理服务为切入、以先进解决方案为路径,给予各类项目以精准硬支撑,为客户提供全面解决、局部收费的高性价比服务,继续秉承以先进的技术、先进解决方案为核心。
第三,中持建设注册地址为江苏,依托其多年服务的江苏及周边地区的产业优势,中持原京津冀区域和河南区域等板块的工程技术实施力量将与长三角生态建设行动进一步挂钩融合,以园区、市政的提标改造和工业企业的系统治污为抓手,实现业务经营的瘦身健体和价值输出的科技向新,扎实有力的推动战略南移不断走向深入。
展望未来,立足国家“长江大保护”的战略大局,中持建设将在工业污水处理领域的技术探索和应用迭代中持续发力,在IES模式的框架下,统筹优质的业务资源与高效工程建设力量,并借由在技术端和市场端的成熟运作,逐步从医药、农药、化工园区治理走向更多工业领域及有高阶环境需求的其他领域,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范围打造环境价值创造的标杆样板,助力山水人城的和谐相融、产业生态的同频共振。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