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图文实录】 生态环境部5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3-05-30 09:24

来源:生态环境部

评论(

2022年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领域,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升能力。“天空地海”一体化海洋环境监测装备保障能力不断强化。生态环境部门已在全国建成70余套海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2022年,“中国环监浙001”、“中国环监苏001”两艘海洋监测船先后入列,与原有“中国环监001”、“中国环监冀055”组成专业化海上作业船队,生态环境系统海上监测作业能力再次提升。

二是拓展范围。我们主要在三方面进行了拓展:拓展了海洋自然保护地和滨海湿地监测范围,不断夯实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监测;拓展了海洋垃圾和海洋放射性监测范围;拓展了海洋碳监测试点范围,补充完善海洋碳监测数据。

三是严格质控。进一步加强国家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质量管理,严格实验室能力考核,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准确。

谢谢大家!

 135708681.jpg

加强生态质量监测与评价,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光明日报:2022年全国自然生态的状况总体稳定,生态质量指数为59.6,与上一年相比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但是局部地区生态破坏的问题还是很突出,能否请蒋司长介绍一下今年的评价结果情况,局部地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下一步有什么工作打算?

蒋火华: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生态质量监测工作的关注。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我部专门印发《区域生态质量评价办法(试行)》,全面组织开展生态质量监测与评价。监测结果表明,2022年全国生态质量指数(EQI)为59.6,生态质量为二类,属良好,表明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丰富,自然生态系统覆盖比例较高、生态结构较完整、功能较完善。其中,生态质量一类的县域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的27.8%,主要分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秦岭等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地区;二类的县域面积占31.5%,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内蒙古高原、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森林、草原及农田过渡带地区;三类的县域面积占30.9%,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中部等以荒漠、草原或农田为主的地区。

同时,监测也显示,区域生态破坏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一是开发活动挤占生态空间,2022年共监测到3000多平方公里生态用地开发占用情况,导致部分区域生态用地面积比指数、生态空间连通度指数等降低,陆域开发强度指数增加。二是部分沿海省份还存在高强度岸线开发活动,导致部分区域海域开发强度指数增加。三是累计发现生态保护红线内各类人类活动图斑3万余个,生态破坏问题线索2000余条。

下一步,我部将出台生态质量监督监测工作方案,全面加强生态质量监督监测工作,及时发现生态破坏问题,客观评价全国生态质量状况,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提供有力支撑。一是突出发现问题。对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等重点区域及全国范围自然生态系统开展遥感监测,提升遥感监测发现生态破坏问题的能力。二是建立健全网络。推动建立健全以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为区域中心,以生态质量监测样地为主要监测对象,遥感监测与地面监测协同的全国生态质量监测网络。三是组织监测评价。完善遥感监测体系,补齐生态质量地面监测短板,深化全国及重点区域的生态质量监督监测与评价。同时,我们将深化与中科院的合作,对社会关注的气候变化影响、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安全等问题开展专题分析研究。

谢谢!

 135738231.jpg

我部积极开展沙尘天气对空气质量影响的监测分析

封面新闻记者:刚刚蒋司长介绍了,今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多轮的沙尘天气,造成了大范围的空气污染。想请问一下,从监测的数据来看,沙尘的来源主要是哪里,对于空气质量和优良天数的影响有多大?谢谢。

蒋火华:谢谢您的提问,今年沙尘天气确实对我国空气质量影响较大,大家也很关注。

根据气象部门定义,沙尘天气是指沙粒、尘土悬浮空中,使空气浑浊、能见度降低的天气现象。气象部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沙尘天气监测预报体系,我部侧重于开展沙尘天气对空气质量影响的监测分析,目前已初步形成对沙尘天气影响空气质量的天地一体化监测预报能力。在地面监测方面,在全国1734个国家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实时监测颗粒物(PM2.5和PM10)的基础上,西北近沙尘源区的内蒙古等六省区现有的1225个区县和乡镇监测站点均已按要求与国家联网,初步实现了对西北近沙尘源区的县级城市全覆盖,这可以说是我们对空气质量实时监测的“地面哨兵”。在卫星遥感监测方面,我们已建立了沙尘天气卫星遥感监测业务体系,具备了极轨卫星和静止卫星等多源遥感数据相结合的全天时卫星遥感监测技术能力。这可以说是我们“追踪”沙尘天气的“天眼”。

每年冬、春季沙尘天气高发季节,我们都与气象等部门密切协作,共同对沙尘天气起源、传输路径、影响范围和强度变化等开展动态跟踪和分析研判。今年1—4月,我国共发生12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6次集中在4月份,沙尘天气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总体偏重。1—4月,全国共计27个省(区、市)267个城市累计出现了4892天的沙尘天,为近五年同期最多,由沙尘天气导致的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7.1%。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