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双碳”共赴新绿,“渔光”共生建证和谐。在江苏无锡宜兴杨巷的鱼塘之上,排排光伏板铺设出阳光“蓝海”,绘就了鱼跃影熠的春日美景,现在就一起“云探访”。
今日顺利并网发电的宜兴杨巷80MW渔光互补发电项目~
绿色低碳
汇聚阳光福祉
项目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杨巷镇,属渔光互补复合型水上光伏。安装范围包括杨巷1-4号、金紫1号等共计11个地块,实际总装机容量约60.67MW。
预计平均年发电量6319.6万度,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约3.3万吨,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0.2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17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约0.12万吨,将有利于推动当地减污降碳,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积极举措。
渔光互补
实现水上水下协同增效
项目采用打桩方式,在上桩头超出防洪水位0.5米处架设光伏组件,留出养殖喂食及捕捞通道,既保证了光伏组件安全,也最大程度减少了对鱼类活动及养殖的影响。
同时,光伏组件对水面的覆盖有效遮挡阳光直射,减少水分蒸发,形成恒温环境,有利于提升渔业养殖成效,项目采取“渔光互补”建设模式,实现了水上发电、水下养殖协同增效,达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因地制宜
解决桩基施工难题
由于杨巷1号、7号等地块地基承载能力较差,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桩基下沉的现象,一度影响了桩基施工进度。为了更加全面、精准地了解施工区域地基情况,项目部联动专业机构,使用专业仪器进行全方位检测。
根据现场检测情况,发现有些地块情况较为复杂,需划分区域,分类施策。项目部第一时间召开专项会议,研究应对方案,完善施工图纸,通过分区插桩,有效解决了施工难题,深7米、8米、9米、10米的桩基在水下“深藏不露”,水面之上,整齐划一。
科技创效
采用新工艺作业平台
鉴于该项目施工作业以水面为主,为了提高施工安全性、提升作业平台使用率,公司科技部与项目部合作开展水上运输、作业平台降本增效研究。
新工艺作业平台——“漂浮式模块化水上作业平台”成本较低,构件装拆、运输更为简便,池塘、湖泊、小型河道等水域适用性较强,大大降低了原“泡沫+门式架”作业平台的倾覆风险,并有效提高了装置周转使用率。
江南灵秀地
“渔光”逐春起
中建中环将继续践行生态文明之路,深耕市政环保、水利水电、新能源领域,拓展“绿色”空间,彰显“绿色”担当,助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