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案例】出水达地表III标准,有效保障洱海入湖水质

时间:2021-09-03 14:27

来源:E20环境产业圈层

评论(

E20环境产业圈层汇聚了数百家中国环境产业 中最优秀的企业,积累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行业案例。为促进行业交流进步,便于行业同侪互学互促,推动中国环境产业转型升级。E20环境产业圈层特推出2021中国水务案例专题,每天展示一项具有示范意义的水务行业优秀案例,敬请关注!

洱源县新水源厂

项目名称:洱源县新水源厂    

推荐单位: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与环节:投资建设运营    

项目所在地: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    

项目概况

洱源县新水源厂位于云南大理州洱源县茈碧湖镇东南部,收集处理洱源县城地区生活污水,处理规模1.0万m³/d,采用碧水源自主研发的MBR-DF双膜新水源工艺,出水主要水质指标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湖、库)标准,出水作为洱海的优质补水,有效保障洱海入湖水质。

项目示范意义

洱源县新水源厂为洱海流域首座出水严格达到地表水III类(湖、库)标准的污水处理厂提标示范项目,出水作为洱海的优质补水,为洱海治理做出了巨大贡献,对洱海等高原湖泊的保护治理实现质的飞跃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亦为我国水环境敏感地区和高原湖泊的综合治理树立全新的标杆。

项目亮点介绍

(1) 实施效果

洱源县新水源厂较改造前,主要出水水质指标提升至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湖、库)标准,有效保障了洱海的入湖水质;节能降耗效果显著,运行能耗均值仅0.75kW·h/m³,DF系统回收率超过90%,整体回收率100%,无浓水排放;新水源厂采用科学高效的运营管理体系,运营状况良好,出水稳定达标,并建立智慧水务数字化管理平台,达到减员增效、操作简便和智慧化管控的效果。

(2) 社会效益

该项目单位水量占地较小,节约土地资源,厂区绿化率较高,严格控制臭气和噪声的产生,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无不良影响,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3) 生态效益

洱源县是洱海最主要的水源地,该项目将污水超净化处理为新水源,补充洱海,从源头根本性的改善了洱海流域的生态环境。

项目技术工艺/装备简介

(1)技术工艺/装备名称

MBR-DF双膜新水源工艺。

(2)技术工艺/装备原理

污水经过生化池后进入MBR膜池,通过高精度微滤膜丝过滤(结合生化处理),产水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MBR产水再经DF膜过滤,水质进一步提升至地表水III类(湖、库)标准,可用于水源地补给、水环境改善等。

(3)技术工艺/装备特点

MBR-DF双膜新水源工艺兼备MBR和DF的优势,是碧水源承担的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高品质再生水与水体净化成套装备及产业化”课题研发成果,并荣获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拥有相关专利200多项。其中DF膜技术获得国家战略性创新产品、国家重点新产品、中国优秀专利奖等多项荣誉,并入选《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项目。MBR-DF双膜新水源工艺是碧水源自主研发的污水超净化处理技术,可实现水环境治理和新水源开发的双重目标,具体特点如下:

1) 产水品质高:DF膜对有机物、磷等截留率达90%,与强化脱氮MBR系统协同作用,系统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III类(湖、库)标准。

2) 回收率高:DF系统产水回收率高达90%,且DF适度脱盐,不产生浓盐水,实现浓水零排放,系统总回收率达到100%。

3) 压力及能耗低:DF系统操作压力低于0.4MPa,能耗仅为0.2—0.4KWh/㎡。

 4) 运行成本低:采用智能精确控制系统,显著降低药剂投加及曝气成本。

5) 耐污染性能强: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滤膜及DF膜,亲水性好、耐污染性能强。

6) 使用寿命长:MBR系统微滤膜平均寿命5年以上,DF膜平均寿命3年以上。

(4)厂区/项目地/工艺设备照片

1630650628588459.jpg

工艺流程图

(5)厂区/项目地/工艺设备照片

1630650667536310.jpg

1630650673150368.jpg

项目地实景图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