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模教授
构建生态化治理,需融入“未来乡村”建设
2019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未来社区”概念。而“未来乡村”就是以乡容、乡愁、乡风“三乡共建”,科创、文创、农创“三创共融”,智治、智能、智联“三智共享”为基本特征,构建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同体”。
未来乡村的提出,意味着浙江省乡村建设正在实现从工业文明阶段到生态文明阶段的跨越式发展。而构建我国农村的生态化治理,也需要充分融入未来乡村的理念与建设中。
临安指南村实践
临安是浙江省首个提出全域景区化的区县,也是浙江省唯一森林碳汇示范区县。2018年后,临安全面开始实施农污提标及第三方运维项目,项目涉及太湖源镇等乡镇约6万户,双良商达为项目提供生态化治理服务,通过全面融合乡村振兴,努力打造生态化治理未来乡村示范。
1、人居环境--微循环模式
农村有机废弃物治理是人居环境建设的重点,但也是目前的短板。目前,大部分地区处理的方式就是采用外运统一处理,成本很高。
郑展望指出,农村环境区别于城市环境,其本身就有一定的消纳能力。指南村探索建立剩余污泥、餐厨垃圾、有机废弃物的农村环境微循环模式。村民生活生产所产生的有机废弃物不用出村,就地实现资源化,通过这样的方式,农民获得了增收,产业资本也可以获得发展。
2、生态农业—中水回用
指南村目前共有5个污水中水回用站点,旺季水量为540吨/天。处理后的水,一部分用于农田灌溉,另外一部分经过强化处理,用于公厕冲厕和绿化喷灌。
中水回用站点
3、林下经济—有机中草药种植
临安项目还将农村污水治理与林下经济相互结合,开展中草药种植。一方面提升村落景区的可参观性,同时与乡村旅游相互融合。
郑展望介绍,在指南村的入口处,有一个占地1500平方的中药种植示范基地“百草园”,里面种植了150多种中草药,为指南村的乡村旅游增加了一道独有的风景。此外,全村1000多亩的竹林正在规划发展为黄精产业。
指南村“百草园”
4、碳中和—碳汇林
在全国范围很多地区,美丽乡村转化美丽经济路径过于单一,乡村振兴过于依赖乡村旅游,造成同质化竞争过剩。郑展望指出,乡村振兴并非仅仅是乡村旅游,要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体制机制,开发乡村碳汇产品,借此创新发展美丽经济,推动乡村振兴,而“碳汇林”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指南村与浙江农林大学开展合作,将村里1000多亩的竹林建设成为碳汇林,全面发展碳汇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多管齐下后,生态化模式下的未来乡村建设效果已经在指南村逐渐显现。过去,由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指南村只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山村。如今,指南村环境美丽如画,家家户户庭院靓丽,每年都吸引成千上万游客的到来,真正的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闭环。
2019年8月,杭州市住建委农污现场会参观指南村示范站点。2019年9月,“第九届中国农村和小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暨第三届村镇环境科技产业联盟论坛” ,同时吸引200余位专家到现场参观考察。
第九届中国农村和小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200余位专家参观指南村示范站点
杭州市住建委2019农污运维现场会参展指南村示范站点
如今,双良商达临安指南村农村污水治理实践,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通过机制、技术创新,将农村污水治理与乡村振兴各产业相融合,探索建立“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的未来乡村模型,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闭环,成为全国范围很多地区的借鉴与参考。
“乡村资源环境产业的整合与发展是一个庞大的课题,一个企业去做也许是泥菩萨过江,大家一起就是八仙过海”,在发言最后,郑展望表示,希望未来行业内企业能够更多的实现交流合作,联合起来,共同实现我国的美丽乡村、美好生活愿景。
编辑:王媛媛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