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碧水源陈春生:膜技术是实现污水资源化的科技支撑

时间:2021-04-06 10:31

来源:碧水源

评论(

  在近日E20环境平台主办的“2021(第十九届)水业战略论坛”上,多位嘉宾聚焦“污水资源化”分享观点。高科技环保企业碧水源副总裁表示,技术是实现污水资源化的科技支撑,伴随着近十几年来中国膜产业的高速增长期,国内膜产品和技术不断创新发展,曾经的“奢侈品”已变成好用、不贵的技术。

1617676364208958.png

陈春生  

我国水资源现状核心是缺水 污水资源化潜力巨大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经济要素之间不适配是我国的基本水情,水资源短缺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当前,我国现有水资源状况难以支撑“工业增长、城镇化提升以及水生态安全”。陈春生说,我国总用水量已接近常规可利用水资源上限,且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城乡生活用水进一步节水空间有限。他算了笔账,“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那么我们则需新增30-50亿立方米水资源来支撑。此外,我国生态质量退化严重,人工生态环境补水仅占全国用水总量的4%,严重不足。

  同时,被称为“城市第二水源”的再生水利用问题突出。据《中国水资源公报》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我国的废污水排放总量为750亿立方米,而污水处理再生利用量仅73.5亿立方米,回用率不足10%,且多为景观用水。2019年我国“其他水源供水量”为104.5亿立方米,仅占供水总量的1.7%,这些非常规水源供水量的主要来源,一个是污水资源化利用,另一个是海水淡化。陈春生认为,非常规水源可作为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途径之一,我国污水资源化潜力巨大,加强污水资源化利用,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膜技术是实现污水资源化的科技支撑 技术成熟经济可行

  “不是所有水的问题都可以用膜技术解决,但膜是解决水问题的核心技术。”陈春生表示,膜技术是最适合资源化改造的水处理技术,膜技术刚引入国内的阶段,投资成本高、运行能耗高是影响膜技术应用推广的主要问题,近十几年来,经历了中国膜产业的高速增长期,随着国内膜产品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曾经的“奢侈品”已变成好用、不贵的技术。结合分类价格政策,以膜技术为核心的资源化技术可为用水单位带来显著经济效益。

  15年前,碧水源提前布局资源化利用,潜心膜技术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应用,以膜技术为核心的污水资源化技术,包括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MBR-DF双膜新水源技术、UF/MBR-RO双膜技术,技术成熟、经济可行,且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据陈春生介绍,碧水源自主创新研发的污水资源化技术——“MBR-DF”双膜新水源技术,可将市政污水提标成地表Ⅲ类水以上的高品质新水源,出水可作为潜在的工业自来水、饮用水源补充,敏感区域生态补水等,真正实现了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同时解决了水环境污染和短缺问题。该技术产水回收率≥95%,结合浓水处理,回收率可达100%,具有节能降耗的实效,经济优势十分明显。目前,这一技术已在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首都水系、滇池流域、洱海流域等国家重点水环境敏感地区推广应用,为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湖泊污染地区污水处理问题提供了突破性技术支撑。

  碧水源的另一项污水资源化技术——UF/MBR-RO双膜技术,以MBR/UF为预处理,RO为核心,产水可替代自来水,作为高品质再生水(工业纯水、脱盐水)回用于工艺生产和冷却水。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北京中芯国际高品质再生水厂和山东烟台万华工业园再生水厂等。陈春生以中芯国际高品质再生水厂为例介绍,生活污水的买入价格是每吨1.4元,再生水的出售价格每吨在6元到7元之间,远低于当地工业用自来水每吨9.5元的价格,这相当于我们在北京大兴区新建了一个年蓄水量2亿立方米的大水库。在同等品质下,企业自然更愿意使用再生水。

  优化水资源配置 促进污水资源化落地

  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陈春生建议,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对水资源相对丰富、水环境容量较大的地区,推动建立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水生态环境敏感地区,污水处理实施高品质资源化,减少水资源开发量,增加生态环境容量;对水资源短缺地区,污水厂就是水源厂,大力推进污水资源化,作为工业利用、市政杂用、农业灌溉、生态补水等。

  当前开展污水资源化真正的难点何在?陈春生坦言,一是将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综合规划、开发管理体系,开源提效;二是完善污水资源化的等级标准、技术规范和风险管控体系;三是出台分类价格政策,完善市场对资源配置和定价机制。

编辑:王媛媛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