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正式实施之后,为了更好地提高对各级单位营商环境优化的积极性,不少地方都将评价结果与各单位绩效进行了挂钩。然而,在施工图审查深化改革,多地取消了施工图审查环节的背景之下,“获得用水”的持续优化是否还适配大刀阔斧的改革和“锦标赛式”的时限承诺,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关切。各地设置的获得用水评价标准是否能够有效的指导当地用水服务的持续提升,并助力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呢?
相关阅读
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正式实施之后,国内一线城市陆续进入营商环境3.0-4.0时代,其他省会城市也即将准备进入营商环境2.0时代。回顾近年国内优化营商环境的历程,不少城市孵化出了专属当地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由于“便利化”这一词有较多主观属性存在,因此,绝大多数的评价体系都倾向于采用市场主体关注的指标,定量地去体现“获得用水”便利化的水平。
为了更好地提高对各级单位营商环境优化的积极性,不少地方都将评价结果与各单位绩效进行了挂钩。根据调研发现,不少还未建成网络联审平台的二三线城市的接水办理时间甚至远少于省会直辖城市,其中全口径项目的办理时间为7天,远少于省会直辖城市的11天,小口径项目(微小工程)更是直接少于5天。相比一年前还需花费近50天左右的用水接办全流程业务,现在逐渐被压缩到了0.5天。然而,在施工图审查深化改革,多地取消了施工图审查环节的背景之下,“获得用水”的持续优化是否还适配大刀阔斧的改革和“锦标赛式”的时限承诺,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关切。各地设置的获得用水评价标准是否能够有效的指导当地用水服务的持续提升,并助力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呢?
当前各地是如何评价获得用水具体标准有哪些?
获得用水,即用户可以公平自由地获得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及其相对应的服务,不仅涉及到接水申报环节,更在于长期用水的稳定性。然而,“获得用水”并没有直接体现在世界银行的二级指标当中,可以借鉴的指标主要来自于主 “办理建筑许可证”环节中接入供水和排水等公用事业服务,以及“获得电力”。
表.1 世行营商环境报告中“办理施工许可证”和“获得电力”的指标细节(由官方公布信息整理所得,截止2020年5月)
其中,与“获得用水”有关的计分点在于:程序、时间、成本(仓库价值%)和建筑质量控制标准 ,而“获得用电”的计分关键点在于程序、时间、成本(人均收入%)、供电稳定性和电费透明度(权重各为25%)。同时,世行采用了归一法将各个组成指标归一化为一个公共单位,其中使用线性变换(见公式1)对二级指标进行重新缩放,落入(0,1)的区间,把有纲量变成无纲量,方便比较与认识。
最终,根据2020年公开的前沿水平数据,得到公式2和3。程序、时间、费用作为负面因子,减少可以增加得分,建筑质量控制指数、供电稳定和透明指数是正向因子,提高可以有效增加得分。
其中:
P:手续办理程序(项)
T:手续办理时间(天)
C:手续办理费用(占人均收入比 %)
Q建筑:建筑质量控制指数 ( 0-15 )
Q供电:供电稳定性和收费透明度指数 ( 0-8 )
受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指标影响,加之2019年9月《关于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复制推广借鉴工作的通知》和《北京市、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的接连发布,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的推广与学习使得不少城市的获得用水举措和时效要求都趋于相似。形成了从世行的示范城市,到国内一线城市,再到县城乡镇的辐射趋势。间接使得国内《中国营商环境试评价方案》、《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省级营商环境评价实施方案中有关“获得用水”的评价标准都重点聚焦在了接水报装环节。但由于建筑质量控制指数中过多涉及到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较难为供水企业所影响,因此,许多国内城市在参考世行营商环境评价标准时,会花更多的精力将成果体现在降低费用、压缩程序(即压缩环节)和缩短办理时间这三个指标上。
编辑:徐冰冰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