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2019年河南省生态环境工作思路和要点:深入推进钢铁等重点行业深度治理

时间:2019-02-15 10:20

来源:河南省生态环境厅

评论(

(五)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与监管

强化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重要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破坏修复工作的统一监管。提请省政府发布《河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试点工作,启动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继续开展我省“绿盾”专项行动,持续推动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改,积极探索我省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监管工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活动。全面启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指导开展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力争2019年创建命名1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1个“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4~5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同时,结合创建工作,实施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率先达标县计划,研究政策支持措施,强化技术业务指导,争取一批县(区)率先达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创建工作的效果来检验污染防治攻坚成效。

(六)提高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水平

深入贯彻《核安全法》,推进省级核安全工作协调体制机制建设。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制度建设,加快制定核技术利用单位标准化建设管理规范等标准办法。深入开展核技术利用单位安全监督检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加强辐射类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加强放射性物品运输管理,特别是二、三类放射性物品运输管理。稳步推进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管理系统与我省系统的双向互通,做好高风险移动放射源在线监控项目建设,实现移动放射源全过程监控。落实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企业环境监管要求。适时开展省级辐射事故应急单项演习,组织指导开封、洛阳、安阳等市开展辐射事故应急综合演习。提高放射性废物和废旧放射源的安全处置能力。完善辐射环境质量监控网,做好辐射环境监测工作。加大专业培训和公众宣传力度,培育核安全文化,推动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经验交流。

(七)应对气候变化

推进“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任务落实,开展碳排放强度目标考核。推进碳市场建设,继续开展重点企业碳排放数据核查,开展发电企业碳交易配额试算工作。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和碳市场能力培训。推动成立河南省低碳中心。启动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推动市级层面开展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引导企业披露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推动区域低碳发展,深化济源、安阳2个国家级试点及兰考县低碳城市、孟津县低碳社区等17个省级试点,推进中原油田CCUS项目、洛阳碳普惠试点建设。

(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执法

建立健全省级督察体系,研究制定我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实施办法。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突出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省委省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问题整改落实,确保整改实效,压实对生态环境保护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责任、各类企业的主体责任。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总体部署,针对影响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的重点行业、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地区开展专项督察。严格生态环境执法,完善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推动各类固定污染物及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达标排放。组织开展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监管执法活动,配合生态环境部做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排污许可证、打击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严重违法行为、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达标排放专项整治、“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等强化监督工作。继续推进环境执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健全配套制度及机制。规范执法行为,细化自由裁量权,强化服务引导,促进企业自觉守法。开展环境违法案件强化执法年活动。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打击违法排污,危险废物擅自转移、非法倾倒,废铅蓄电池非法回收,辐射源非法处置等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建立生态环境、公安联合工作室,强化司法衔接、执法联动。要做深做细做实环境信访工作,落实领导包案制度,通过严查重罚,彻底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要叫响全省12369环保举报热线品牌,建设成为化解矛盾风险的平台、解决环境问题的平台、密切党群关系的平台、保持社会稳定的平台、树立生态环境部门良好形象的平台。

(九)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

继续抓好生态环境领域已出台改革方案落地,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深化生态环保领域改革。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优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限,开展联审联批,支持项目建设。加快推动依法排污、持证排污,“发一个行业、清一个行业”,加快环评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全面取消环保验收许可,适时再调整下放一批环评审批权限,研究制定部分重点行业环评审批原则,强化规划环评,探索开展区域评估、容缺办理等制度,持续做好重点项目联审联批和企业服务工作,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即到即受理、即受理即评估、评估与审查同步,提高环评审批效率。按照生态环境部统一安排,开展畜牧饲养、乳制品制造、电镀设施等22个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对2018年已核发行业开展证后检查,推动依法排污、持证排污。加快完成“三线一单”编制工作,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促进结构调整。做好机构改革和垂直改革,尽快完成生态环境系统的垂直管理改革,尽快完成县级生态环境部门人财物市级直管,完成市级环境监测机构的省级上收。要探索省厅、市局、县局优秀人才的互动交流,县局优秀人才可以交流到省厅和市局工作,省厅优秀人才可以到市县交流任职。继续保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相对独立,确保监管队伍不被弱化并得到不断加强。完善月度生态补偿、绿色环保调度、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加快实施排污权交易、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加快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环境治理体系。

四、提高支撑保障能力

加强法规标准、科技与投入、监测评估、风险防范、信息化建设、宣传教育等领域能力建设,建立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相匹配的支撑保障体系。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