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生态环境部汪键:反对恶性低价中标 将加大技术标权重

时间:2018-09-11 10:38

来源:环保笔记本

评论(

  “十二五”以来我国环保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但是,恶性低价中标等问题也不断凸显,如何规范环保产业发展尤为重要。

  8月31日,生态环境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生态环境领域深化“放管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

  环境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汪键介绍,“十二五”以来,我国环保产业年均增速约为26.9%,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速和一般工业行业的增速。但同时,我国环保产业发展面临市场空间和市场需求不足、环保项目资金回报机制不健全、存在恶性竞争等诸多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提问:环境部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遏制恶性竞争的发生?汪键强调,将严格执行招投标法,出台生态环境项目技术标投标的指南,加强信息公开,推行按效付费的机制等。

  面临低价恶性竞争发展困局

  在环保高压倒逼,产业引导扶持等多重作用之下,近年来,我国环保产业正迎来快速发展。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我国环保产业年均增速约为26.9%,2016年环保产业的销售收入是1.1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约19.8%,成为我国一个“万亿级”的产业。

  环境部介绍,2017年环保产业的销售收入1.35万亿元,比2016年增加了17.4%,呈两位数的增长,今年上半年销售同比又增加了18%。中国环保产业的增速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速和一般工业行业的增速。

  汪键称,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呈现几个特点。包括: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环保产业整体水平在大幅度提升;技术不断进步,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加强;环保企业市场化的机制已经初步建立。

  “我国环保产业和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在逐渐缩少,但环保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和困境。”汪键说,包括现实的市场空间和市场需求不足;环保项目资金回报机制不健全,过度依赖于资金的投入,环保治理的需求向产业市场的转化难度较大;环保产业发展市场环境不规范,存在恶性竞争的问题,严重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环保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融资难、融资贵。

  其中,恶性竞争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以垃圾焚烧项目为例,2017年底,某地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中标单价为15元/吨,此价格已打破了保持两年之久的18元/吨,刷新了国内垃圾焚烧行业的价格底线。而在几年前,行业内该处理费单价基本在五六十元。在此价格之下,很多业内专家和行业人士都对能否收回成本表示担忧。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副会长骆建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低价恶性竞争会影响环保产业健康发展,要么中标企业预期在未来提标改造中涨价,要么中标企业会降低实际的环境服务质量,甚至出现一些环保工程“烂尾”的情况。

  汪键强调,低价恶性竞争是现在环保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低价中标是环保产业的一个痛点,一方面使行业经营的风险不断加大,另一方面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低价中标是合法的,但是我们现在反对的是恶性的低价中标。”他说。

  将加大技术标权重

  2018年8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专门对推动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

  《指导意见》中提出,进一步释放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转化催生环保产业的潜在市场,加强环保行业的规范引导,推动加大生态环保投入,落实绿色价格和财税政策。

  汪键说:“尽管环保产业发展环境不断完善,但也面临很多问题。比如,招投标的问题,治理设施的运维、建设、管护等问题。我们将通过制订技术规范、招投标技术指南等,通过监督引导,来进一步对这个行业进行规范。”

  其中,针对环保行业普遍存在的低价恶性竞争的问题,汪键介绍,招标方没有严格的执行招投标法,招投标有两种方法:综合评标法和低价中标法。但是因为审计等原因,招标方往往为了避免承担责任,所以就简单的用最低价中标。综合评标法需要考虑很多综合性的因素,自由裁量权比较大。从投标方面来看,投标方低价中标的收益远远大于要承担的风险。

  如何避免恶性竞争带来的低价中标,尽快的打破这种局面?

  汪键称,应严格执行招投标法;从技术层面上,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出台生态环境项目技术标投标的指南,建立环境效果优先的原则,加大环境技术和环境效果等技术标的权重,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恶性低价中标;加强信息公开,除了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还可要求对设施运行情况公开,可以对使用低价中标的企业起到一个震慑的作用。

  同时,汪键提出,推行按效付费的机制。这种付费机制就是让建设方、运营方达到一定环境绩效标准,据此付费,如果达不到约定的考核标准,将给予一定经费扣减。生态环境部门正在考虑建立这些机制来推动环保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包括《指导意见》文件里,也准备把这些政策落地、真正见效,切实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编辑:刘影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