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着力转变工作方式,以更实举措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一要创新监管方式。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统筹配置行政处罚职能和执法资源。加强对“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落实情况的督促指导和检查力度。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信用监管,健全环保信用信息共享、跨部门联合奖励和惩戒工作机制。二要加大监管力度。突出监管重点,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等七大标志性重大战役。强化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推动列入整改方案的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提标改造、产业调整等重大项目整改落地见效,倒逼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和产业深层次问题。推动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合并涉企检查事项,提高监管效率。加快建设完善污染源实时自动监控体系,主动公开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信息。强化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提高执法机构“软硬件”水平。三要落实监管责任。切实加强行政审批与执法环节的有效衔接,形成监管合力。严格责任追究。建立尽职免责机制,不能让基层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工作人员“流血流汗又流泪”。四要杜绝“一刀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做到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对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执法中发现的问题,严格禁止“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坚决避免紧急停工停产等简单粗暴“一刀切”行为。加强对生态环保“一刀切”问题的查处力度,对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问责。
第三,着力转变工作作风,以更高标准优化政务服务。一要全面优化政府服务行为。进一步优化审批事项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让企业群众办事更便捷。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提升政务大厅“一站式”服务功能。二要创新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方式。积极探索用市场手段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积极推动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完善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绿色投资体系,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发展环境服务业,深化排污权交易试点。稳步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服务社会化。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建立健全生态环保信息强制性公开制度。三要加快推动环保产业发展。推进非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等重大工程建设,以大工程带动环保产业大发展。加强生态环境科技标准建设,充分发挥标准对环保产业发展的预期引领和倒逼作用。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创新,推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规范生态环境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加强行业规范引导,有效防止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恶性低价中标,提高环保产业标准化水平。四要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积极推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审批事项向网上办事延伸。积极配合开展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动政务服务平台整合接入工作。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工作,筑牢生态环境信息平台建设和数据共享安全防线。
会议强调,深化“放管服”改革是一场从理念到体制的深刻变革,各级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要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全力推动深化“放管服”改革取得更大成效。一要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各级生态环保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推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完善责任链和任务链,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验收。突出问题导向,对重点难点问题制定攻坚计划,挂图作战、挂牌督办、逐一销号。二要协调配合,统筹推进。对于今年确定的改革重点任务,尽快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措施。注重沟通衔接,研究制定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承接和事中事后监管措施,确保放得下、接得住。强化协调配合,统筹推进“放管服”改革与生态环境机构改革、环保垂改、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改革。三要敢于担当,积极创新。尊重并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支持基层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并及时总结推广改革经验。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四要强化督查,跟踪问效。把“放管服”改革任务纳入重点工作督查范围,定期调度督促。严肃责任追究,对工作不落实的,公开曝光;对执行已有明确规定不力的、对落实改革举措“推拖绕”的、对该废除的门槛不废除的、对不作为乱作为的,坚决严肃问责,绝不姑息迁就。
会议在生态环境部机关设立主会场,在各派出机构、直属单位,各省级、地市级和有条件的县级环保部门设分会场。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主持会议。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翟青,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部纪检监察组组长吴海英,副部长庄国泰出席会议。
驻部纪检监察组、部机关各司局、部分在京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驻部纪检监察组、部机关处级干部;各派出机构、直属单位,各省级环境部门处级及以上干部;地市级及县级环保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共计1.6万余人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原标题:生态环境部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系统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视频会议
编辑:程彩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