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深港环保参与十堰“五河”流域治理项目回顾

时间:2017-11-03 14:42

来源:深港环保

评论(

湖北省十堰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和调水源头,承担着保障“一泓清水永续北送”的历史重任。

2012年以前,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十堰控制单元共有12条入库河流,其中7条河流水质稳定达标,而流经城区的神定河、泗河、犟河、剑河、官山河(以下简称“五河”)长期处于不达标状态。五河基本为黑臭水体,直接汇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对国家南水北调的水质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因此,五河治理达标是保障调水工程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十堰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创建全国文明生态区的战略举措和民生工程。国务院多次对“五河”污染问题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抓紧采取措施,务必保证水质安全”。

十堰“五河”流域治理思路

(一)强化顶层设计,综合治理方案引领流域治理

为实现十堰“五河”水质达标,确保“一库清水北送”,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深港环保”)与十堰市环保、住建、发改等多部门联合编制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十堰控制单元不达标河流治理方案》,(简称《治理方案》),并最终通过国家六部委评审和中资公司技术评估,自此十堰“五河”治理走向系统科学之路。

(二)确立“九先九后”治理方针,全力推进六大举措

围绕“保水质、迎调水”这一核心工作,十堰市确立了“先治本后治标、先治污后治河、先地下后地下、先功能后景观、先建设地下管涵后建护坡搞绿化、先整治主河道后整治支流、先建主管网后建支线管网、先治理人口稠密河段后治理周边区域、先建好示范段后全面铺开”即“九先九后”的治理方针,全力实施“截污、清污、减污、控污、治污、管污”六大举措。

(三)污水处理全覆盖、尾水深度处理不直排、清污分流、高标准河流生态补水

十堰市以污水收集全进网、处理设施全运行、达标排放全覆盖为工作目标,开展全流域治污。针对原有合流制排水沟渠内山涧水、地下水、河水、雨水、污水“五水合一”的问题,采取在原有合流制沟渠底部新建污水管网、以及在合流制沟渠上游排水分区内实行清污水分流等措施,实现污水接入新建污水管网,山涧水、地下水、河水和雨水通过原有的合流制沟渠排入河道。

为提高河流生态补水水质,进一步减轻水环境污染负荷,十堰市在神定河新建处理规模为5万吨/日的河道水质净化工程、泗河污水处理厂与西部污水处理厂下游分别建设处理规模为6万吨/日与4万吨/日的尾水水质净化工程,为“五河”流域提供高质量的生态补水。

十堰“五河”生态补水工程

(一)神定河下游主河道水质净化工程(A区)

该工程位于郧阳区茶店镇大岭山村6组,通过将神定河河水截流进入水质净化厂,经过处理达标后排入神定河。总体设计规模20万m³/d,其中A区项目设计规模5万m³/d,占地43.3亩,总投资5800万元。采用“高密度沉淀+人工快渗”工艺,建设运营单位为深港环保公司,2015年5月建成并通水调试,2015年10月通过环保验收进入正式运营,自运行以来出水主要水质指标稳定达到地表Ⅲ类水标准。

该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首个将河道水质由劣V类直接净化处理到Ⅲ类水的典型治污项目,被列入国家财政部首批30个PPP试点项目。

blob.png

神定河下游主河道水质净化工程鸟瞰图

blob.png  blob.png

              人工快渗池                                         快渗池布水

blob.png  blob.png

           快渗池出水                                          治理后的神定河

(二)犟河流域西部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净化工程(一期)

该工程位于张湾区柏林镇石家湾3组,将犟河西部污水处理厂尾水(一级B标准)进行深度处理,处理达标后排入犟河。工程设计规模4万m3/d,占地30亩,总投资5592.35万元。采用“高密度沉淀+人工快渗”工艺,建设运营单位为深港环保,2016年3月开工建设,2017年3月份进入试运行,2017年9月4日通过环保验收,出水主要指标执行地表水Ⅲ类水标准(其中TN指标执行一级 A 标准)。

 blob.png

西部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净化工程全貌

12

编辑:徐冰冰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